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
【小题1】对这首诗的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江城”句中“如画里”是说风景像画的一样美丽。
B.“两水”句中“两水”指围绕宣城的两条溪水,意思是说两条溪水清如明镜,将宣城镶嵌在镜的中央。
C.“秋色”句中“老梧桐”是说梧桐树的年岁很大了,“老”即古老。
D.“临风”句中“临”是面对着的意思,“谢公”即谢朓,“怀”是缅怀的意思。
【小题2】尾联言简意明,意味却深沉丰富,请简要赏析其中的思绪和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9-10 12:46: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子夜吴歌(其四)
李白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注释: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县西南,此泛指边地。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明朝驿使发”,所以征人的妻子要连夜“絮征袍”,表明战争来得非常紧迫。
B.“一夜絮征袍”领起下文,暗含一个“赶”字,我们仿佛看到了女主人公的忙碌和焦急。
C.一个“冷”字,生动传神,既写出“一夜絮征袍”的艰难,又暗示了连夜絮征袍的内因。
D.从全诗看,剪缝完成前女主人公唯恐驿使走得早,缝制完成后又唯恐驿使行得迟。
【小题2】“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两句,以环境的“冷”衬托人物的心情。下列诗句不属于以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的一项是
A.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诗经·氓》)
B.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C.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D.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小题3】“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李白的《子夜吴歌》(其三)。结合具体诗句,比较李白的这两首《子夜吴歌》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