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玄都观(其一)
徐氏
千寻绿嶂夹流溪,登眺因知海岳低。
瀑布迸舂青石碎,轮茵横翦翠峰齐。
步粘苔藓龙桥滑,日闭烟罗鸟径迷。
莫道穹天无路到,此山便是碧云梯。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是中国古体诗的一种,因其格律严密而得名,要求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最后一个字必须同韵。
B.诗中“绿嶂”“翠峰”,描绘山的颜色;“流溪”“瀑布”呈现水的姿态。有山有水,凸显玄都观景色宜人。
C.第四句中的“翦”通“剪”,生动地写出山上的树木排列非常整齐,仿佛用剪刀剪过一般,赏心悦目。
D.颈联的“苔藓”意象暗示玄都观人迹罕至,“烟罗”意象更渲染出昏暗凄迷的气氛,使得诗歌的情感陡转直下。
E. 本诗题为“玄都观”,却无一句直写其观,皆是对观之环境的描绘,然而观之神韵毕现,真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小题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山势的高峻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9-22 04:13: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萧摩诃字元胤,兰陵人也。父谅,梁始兴郡丞。摩诃随父之郡,年数岁而父卒,其姊夫蔡路养时在南康,乃收养之。及路养败,摩诃归侯安都。武帝遣安都北拒齐军于钟山龙尾及北郊坛。安都坠马被围,摩诃独骑大呼,直冲齐军,齐军稍解去,安都乃免。太建五年,摩诃随都督吴明彻济江攻秦郡。摩诃领十二骑,深入周军,斩馘甚众。及周遣大将王轨来赴,结长围连锁于吕梁下流。摩诃谓明彻曰:“今尚未立,公若见遣击之,彼必不敢相拒。彼城若立,则吾属虏矣。”明彻奋髯曰!“搴旗陷阵,将军事也;长算远略,老夫事也。”摩诃失色而退。一旬之中,水路遂断,周兵益至。摩诃又请曰:“今求战不得,进退无路,若潜军突围,未足为耻。愿公率步卒乘马舆徐行,摩诃驱驰前后,必使公安达京邑。”摩诃因夜发,选精骑八十,率先冲突,自后众骑继焉。比旦,达淮南。及宣帝崩,始兴王叔陵于殿内手刃后主,遂奔东府城。摩诃入受敕,乃率马步数百趣东府城,斩之。以功授车骑大将军,封绥建郡公。隋总管贺若弼袭京口。员明禽摩诃以送弼,弼以刀临颈,词色不挠,乃释而礼之。摩诃请弼曰愿一见旧主死无所恨弼哀而许之入见后主俯伏号泣仍于旧厨取食进之辞诀而出守卫者皆不能仰视隋文帝闻摩诃抗答贺若弼,曰:“壮士也,此亦人之所难。”入隋,授开府仪同三司。寻从汉王谅诣并州,同谅作逆,伏诛,年七十三。摩诃讷于言,恂恂长者。至于临戎对寇,志气奋发,所向无前。年未弱冠,随侯安都在京口,性好猎,无日不畋游。及安都征伐,摩诃功居多。
(选自《南史·卷六十七·列传第五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摩诃请弼曰/愿一见旧主/死无所恨/弼哀而许之人见/后主俯伏号泣/仍于旧厨取食进之/辞诀而出/守卫者皆不能仰视/
B.摩诃请弼曰/愿一见旧主/死无所恨/弼哀而许之/人见后主/俯伏号泣/仍于旧厨取食进之/辞诀而出/守卫者皆不能仰视/
C.摩诃请弼曰/愿一见旧主/死无所恨/弼哀而许之人见/后主俯伏号泣/仍于旧厨取食/进之辞/诀而出/守卫者皆不能仰视/
D.摩诃请弼曰/愿一见旧主/死无所恨/弼哀而许之/入见后主/俯伏号泣/仍于旧厨取食/进之辞/诀而出/守卫者皆不能仰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郊坛,古代为祭祀筑的土坛,文中萧摩诃随侯安都在钟山龙尾及北郊坛御敌。
B.馘,古代战争中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用以计数报功,此处指萧摩诃杀伤周军很多。
C.敕,汉时凡是尊长或官长对子孙或僚属的告诫,皆称为敕;此处专指皇帝的诏书。
D.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时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而体犹未壮,故称之为弱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摩诃幼年失父,长而有勇。他几岁时父亲就死了;在侯安都坠马被围的情况下,萧摩诃单骑大呼,直冲齐军,齐军被杀散,侯安都才幸免于难。
B.萧摩诃善于谋划,积极进谏。他进谏吴明彻趁敌人营栅未筑好赶紧攻打,可惜未被采纳,战局陷入被动;他又进谏吴明彻并率先突围,才得以保全。
C.萧摩诃忠于旧主,视死如归。他率人斩杀了曾砍死后主的叔陵;贺若弼把刀架在他脖子上,他神色不变,语调不软,为了见旧主,纵死而无惧。
D.萧摩诃恭谨温和,却屡立战功。他不善言谈,恭谨温和,德高望重;而在临阵对敌时,却勇气勃发,所向无前,随安都出兵征伐时,摩诃立功占多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尚未立,公若见遣击之,彼必不敢相拒。彼城若立,则吾属虏矣。
②隋文帝闻摩诃抗答贺若弼,曰:“壮士也,此亦人之所难。”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
张谓
铜柱朱崖道路难,伏波横海旧登坛。
越人自贡瑚瑞树,汉使何劳獬豸冠 。
疲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春寒。
由来此货称难得,多恐君王不忍看。
(注)①铜柱朱崖:指南方边远地区。铜柱:汉伏波将军马援曾率兵,南征交趾,立铜柱为汉之极界。朱崖:又称珠崖,汉郡名,即今海南省琼山县一带。②伏波:汉马援曾为伏波将军,韩说曾为横海将军,两人都曾率兵南征。③越人:泛指南方人。五岭以南,古为百越之地。④獬豸冠:御史所服之冠。獬豸,类似羊的神兽,据说它能辨是非曲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铜柱”“朱崖”两词点明了杜侍御出使的地点,写出了此地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极为不便。
B.诗人将马援与韩说二位将军与杜侍御并论,侧面讽刺杜侍御,从而使此诗具有深厚的历史感。
C.颈联的环境描写承接首句,突出了“道路难”,表现出杜侍御保护贡物不畏艰辛的无私精神。
D.尾联诗人大胆想象,设想君王因杜侍御辛劳送贡而感动的情状,展现了一个开明君主的形象。
E. 本诗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为逢迎君主不惜一切代价的侍御形象。
【小题2】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评价本诗“亦严亦婉,讽侍御兼以讽君”,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