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至 后
杜 甫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
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
④
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①《至后》:作者正在蜀地做严武的幕僚,并不如意。②洛阳:作者青少年时期的洛阳度过,与李白相识于此。③铜驼:铜驼陌,洛阳胜地。④棣萼:《诗经》“棠棣之华,萼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冬至之后,白日渐长。漫漫长日,诗人在异乡之中不知如何打发。
B.第二句写诗人自己在蜀地为官不如意,心情低落,想起了以前在洛阳的时光。
C.“青袍白马”,指骑白马穿青衣的安史之乱叛军,暗示叛军攻入洛阳的情形。
D.“非故乡”是说在安史之乱中,洛阳的金谷园、铜驼等胜地已遭到破坏。
【小题2】(小题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是如何表达愁绪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8-18 07:01: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小题1】明人胡震亨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这里不适合也不协调。对此你有何看法,请作简要阐述。
【小题2】请结合诗歌具体诗句分析,昭君怨恨什么?作者借昭君的怨恨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思想情感?
同类题2
(题文)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客 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宾 至
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小题1】(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客至》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在结构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从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
B.《客至》颔联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
C.《宾至》“幽栖地僻经过少”一句写自己住所偏僻,少人来访,表达诗人受到冷落的孤独与凄凉之感。
D.《宾至》“老病人扶再拜难”写自己老病,需人搀扶,不能尽礼,在致歉中隐含着诗人有客而来的喜悦。
E. 《宾至》一写客,一写己,在表现客人身份尊贵的同时,也表现出诗人的清高。
【小题2】(小题2)主人对“客”和“宾”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态度?试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起句突兀奇绝,不同凡响。上半联则似电影中的“定格”,点明古迹所在,下半联如高鸟俯瞰,境界宏远。
B.“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诗句简短、雄浑有力,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流露了对草原黄昏的留恋。
C.“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杜甫此联虽然紧承上联之意说出,但却由咏古迹转向了咏怀与议论,揭示了造成昭君悲剧的原因。
D.“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是此诗的结尾,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而非诗人“怨恨”。
【小题2】诗中写昭君的“怨恨”,昭君怨恨什么?杜甫写昭君的怨恨其用意是什么?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小题。
诸将五首(其五)① 杜甫
锦江②春色逐人来,巫峡清秋万壑哀。
正忆往时严仆射,共迎中使望乡台。
主恩前后三持节,军令分明数举杯。
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
(注)①杜甫客寓成都时,曾入严武(即严仆射)幕府,得到了关怀和帮助。严死不久,他离开成都,滞留巫峡写下此诗。②锦江:代指成都。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离开成都草堂时,虽然已入夏令,而“锦江春色”仿佛就在眼前。“锦江春色”因“逐人来”三字更具人格化的艺术效果。
B.第二句诗人顿觉“万壑”生“哀”,主要是因为此时巫峡正值秋季,诗人又处于流离漂泊之中。
C.颈联写了严武镇蜀业绩。上句写“主恩”宠之隆,严武剖符“持节”,下句写严武的儒将风度。
D.全诗以景语起笔,以所忆内容承接,以超出常人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作结。
【小题2】中间两联,诗人用追“忆”的形式娓娓道出,试分析这两联中作者表达的情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 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 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 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 强移栖息一枝安。
(1)从内容上看,诗歌是怎样表现"独宿"的特点的?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隋唐
杜甫(712-770)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