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
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注)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鸂鶒:xī  chì水鸟名。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邻西舍无相侵”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
B.“蚕娘洗茧前溪渌”通过描写“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生活的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
C.本诗末尾用一“熟”字收束,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D.晚春本是山中忙碌的季节,然而本诗作者却并非重在写农忙而着墨于写宁静,但宁静中可见农忙,可谓景中有情,景外有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0-23 09:04: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①此诗为常建辞官归隐途经王昌龄出仕前居所时所作。常建和王昌龄是同科进士及第的好友,但在出仕后的经历和归宿却不大相同。常建“沦于一尉”,只做过盱眙县尉,此后便辞官归隐于武昌樊山。王昌龄出仕前虽有短暂隐居,但此时已登仕路。②药院:种药草的庭院。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人细致地描绘了王昌龄隐居之处的自然景色,赞颂了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隐居生活的高尚情趣。诗歌语言风格绚丽飘逸。
B.首联写清溪水流入石门山处,见不到头,在隐居的地方只看见一片白云。“溪水”“白云”是隐者居住的象征,“清”“孤”写出了此地的凄清。
C.中间两联写夜宿王昌龄隐居处所见所感。王昌龄住处清贫优雅,一座孤零零的茅屋,屋前有松树,屋边种花,院里种药草,可见王昌龄独居而情不孤,遁世而爱生活。
D.尾联写自己的归志。“鸾鹤群”用江淹《登庐山香炉峰》“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语,表示将与鸾鹤仙灵为侣,隐逸终生。
E. 诗人用“茅亭”“花影”“药院”等意象,写出了隐者的清高品格和高雅情趣,描绘出了一幅清高不俗的隐居图。
【小题2】颈联两个动词“宿”“滋”用得生动传神。请结合诗歌意境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