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留诲曹师等诗
杜牧
万物有丑好,各一姿状分。唯人即不尔,学与不学论。
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孝友与诚实,而不忘尔言。
根本既深实,柯叶自滋繁。念尔无忽此,期以庆吾门。
(注)①此诗作于大中二年(852年),杜牧临终留诗,诲其子。曹师,杜牧之子晦辞的乳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古体诗,这类诗在创作上比较自由,曹操《观沧海》、白居易《琵琶行》、李贺《雁门太守行》都属此类。
B.前两句诗是说万物都有美丑之别,姿态各异,开门见山,统领全篇,意在教诲曹师等要努力追求美好的品质,摈弃丑恶的行为。
C.三、四两句诗意在強调人生的关键在于学,学与不学是人与人之间区别的核心,力学能获得美德,废学难免有鄙陋浅浮之弊。
D.五、六两句诗承接上文,进一步告诚曹师等学习要紧抓关键,紧抓根本,不可在表面上、虚华处、非关痛痒的地方下功夫。
【小题2】请结合全诗对“根本既深实,柯叶自滋繁”进行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0-26 09:37: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早雁①
杜牧
金河②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③月明孤影过,长门④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乡菰③米岸莓苔。
【注释】①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八月,北方回鹘族乌介可汗率兵南侵,引起边民纷纷逃亡。杜牧时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闻此而忧之,因写下此诗。②金河,在今内蒙呼和浩特市南。③仙掌:指长安建章宫内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长门,汉宫名。
【小题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每到秋天,北方的严寒气候不再适合大雁生存,大雁便会飞往温暖的南方。八月是大雁开始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感怀时事,因以“早雁”为题。
B.“惊飞四散哀”五个字,从情态、动作到声音,写出连续发生的情景,层次分明而又贯串一气,是非常真切凝练的动态描写。
C.长门宫中,灯光黯淡,本就充满悲愁凄冷的气氛,衬托出逃难的早雁孤飞时的悲凉情怀,加上“数声”悲啼,更显出境界之凄凉
D.颈联由征雁南飞遥想到它们的北归,相传雁至衡阳而止,遇春雨回,故有“逐春风”而回的设想,这寄寓着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E. 尾联描写潇湘人烟稀少,以此来展现战争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是告诫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征雁此处并非可以安身立命之处。
【小题2】这首诗歌与张养浩的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所表达的情感有何相似之处?两首诗歌又分别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