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①药:芍药。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描写了王昌龄隐居之处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从侧面体现了王昌龄的清高。
B.颔联中的“犹为君”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有情,使环境于清幽静谧中又增添了—份温馨。
C.第七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要辞去俗务、归隐山林的愿望,同时还暗含着对王昌龄隐居生活的赞赏和羡慕。
D.最后一句不仅通过鸾鹤纷飞再现了“西山”的美好景色,而且承接前一句,揭示了作者要“谢时去”的原因。
E. 本诗语言朴索自然,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对隐逸环境的赞美,同时也暗含着对仕途的失落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小题2】请简要赏析本诗的颈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1-20 11:01: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昔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极广,而无怨讟(dú)者,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 也。自王公已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由是二 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贞观二年,公卿奏曰:“依《礼》,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 中卑.湿,请营一阁以.居之。”太宗曰:“朕有气疾,岂宜下湿?若遂.来请,糜费良多。昔汉 文帝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固.请 至于再三,竟不许。
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 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孔子云:‘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 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魏徵曰:“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己以.顺人。臣闻‘以欲从人者 昌,以人乐己者亡’。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亦陛下目所亲见。 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 不足。”太宗曰:“公所奏对甚善!非公,朕安得闻此言?”
(选自吴兢《贞观政要·论俭约》,略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须贵顺物情 物:人
B.宫中卑湿  卑:地势低下
C.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 品秩:品级身份
D.每节己以顺人 节:节约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也 为其无道,天命陛下代之
B.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 请至于再三
C.请营一阁居之 每节己顺人
D.竞为无限,至灭亡     若来请,糜费良多
【小题3】以下六句话,全都是唐太宗崇尚俭约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    ②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   ③财帛富饶,无饥 寒之弊。④若遂.来请,糜费良多。⑤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    ⑥公所奏对甚善!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②⑤D.③⑤⑥
【小题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B.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C.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D.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小题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所论俭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勤俭节约,而是针对王公贵族挥霍无度“则危亡之期可立待”展开讨论的,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性。
B.贞观以来“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是王室和大臣们认真 贯彻唐太宗俭约治国主张的必然结果。
C.唐太宗不仅以古为鉴,对俭约治国有清醒的认识,而且身体力行,宁愿忍受疾病困扰也决不造 屋避湿,体现了一代明君的高尚风范。
D.魏徵认为,隋炀帝亡国固然与喜欢奢侈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滥施刑罚,从另一方面对唐 太宗提出劝谏,得到了唐太宗的赞许。
【小题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
(2)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
(3)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