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鹭鸶 鹭鸶
杜牧 欧阳修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激石滩声如战鼓,翻天浪色似银山。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滩惊浪打风兼雨,独立亭亭意愈闲。
[注]①此诗作于庆历五年初冬,当时作者被贬滁州。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杜诗次句写鹭鸶在溪水中捕食鱼虾,清澈的溪水映衬着它们那洁白美丽的身影。
B.杜诗三四句,远近结合,以远方碧山为衬,用梨花作喻,境界开阔,引人遐思。
C.欧诗前两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滩浪的巨大声势,都用了比喻手法。
D.两首诗都写鹭鸶,杜诗笔调轻快,而欧诗笔调婉约,都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
【小题2】欧诗在鹭鸶怎样的形象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1-12 01:30: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节选)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精英__________(2)独夫_____________(3)举___________(4)族_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句子中与“灭六国者六国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B.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C.固一世之雄也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同类题4

(四)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族秦者秦也(2)使六国各爱其人
(3)日益骄固(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小题2】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小题3】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B.②③⑥⑧C.①③⑤③D.②④⑥⑦
【小题4】指出下列句式中和例句“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不相同句式的一句是
A.覆之以掌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D.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小题6】以节选段①为例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