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①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 城 人 多 言 足 下 家 有 积 货 士 之 好 廉 名 者 皆 畏 忌 不 敢 道 足 下 之 善 独 自 得 之 心 蓄 之 衔 忍 而 不 出 诸 口 以 公 道 之 难 明 而 世 之 多 嫌 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节选自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注:滫瀡(xiǔ suǐ):这里指淀粉一类烹调用的东西,泛指食物。滫,淘米水;瀡,古时把使菜肴柔滑的作料叫“滑”,又称之为“瀡”。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
B.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
C.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
D.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下:对尊师长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表示敬称的词还有君、子、公、夫子、先生、大人、执事(称对方手下以代对方)等。
B.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C.贞元:唐德宗李适的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
D.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侍郎、尚书为正副长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参元家遭遇了火灾,家里的一切被烧得干干净净,连烹调用的油脂、淀粉之类的东西都没了。
B.柳宗元祝贺的其实并不是王参元家失火,而是祝贺王参元可以因失火而得以施展才华,他的“贺”就是“吊”,是对王参元的宽慰和祝福。
C.作者对王参元的赞赏话积在心中五六年,在适当的机会对别人称道王参元的时候,却遭到了他人的嘲笑。
D.文章用书信的形式,借王参元家失火这件事表达了作者的想法,同时也对当时官员选举任用中,贿赂盛行和清廉官员受诬陷的现实进行了讽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2)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30 05:24: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
日与其上高山(______)  外与天(______)  不知日入(______)
【小题2】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A.句读之不知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凌万顷之茫然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柳宗元

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我。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

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奚师欤?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不敢肆。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且求中以己 益:充实
B.吾子无以韩我 责:指责
C.其车,肥其马,长其策   攻:加固
D.不敢倦,不敢,不敢肆   爱:吝啬
【小题2】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
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C.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在《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文章中也明确表达了不愿意担任老师的意思。
B.柳宗元认为自己无法成为孔子那样的老师,只是希望能成为马融、郑玄那样的章句师。
C.柳宗元认为自己学问不够,又不像韩愈那样胆大,所以一直不愿意担任别人的老师。
D.如果有人来请教关于“言道、讲古、穷文辞”的问题,柳宗元还是愿意答疑解惑。
【小题5】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