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溪上遇雨二首(其二)
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诗前两句写出了夏雨的特点:来速疾,来势猛,雨脚不定。
B.第三句中的“我”大吃一惊,因为滚滚乌云携带着骤雨,忽然泻到自己头上。
C.诗人通过“遇雨”者表情的变化,先是“坐看”,继而“忽惊”,直接写出了夏雨的瞬息变化,难以意料。
D.这首诗咏夏雨,令人可喜可愕,富有生活情趣。
【小题2】古人讲究“炼字”,试赏析诗中一“衔”一“喷”的表达效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2-01 10:46: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目。
长安秋望
赵 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 ①此诗是赵嘏举进士不第后客居长安时所作。②云物:云雾。③“鲈鱼正美”:《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④“南冠”“楚囚”:出自《左传》,为囚徒的代称。“南冠”即楚冠。春秋时楚国攻打郑国失败,楚人锺仪被俘,但他依然戴着南冠以示不忘家乡故国。
【小题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凄清”二字,既指秋意的清冷,亦指心境的凄凉;既属客观,亦属主观。正是这二字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颔联描绘的是秋夜的场景,“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耳闻与目见相结合,饶有情致。这是作者的名句,杜牧因此称他为“赵倚楼”。
C.颈联运用了拟物手法,以“静”赋菊,以“愁”状莲,使得这深秋花事不仅形象传神,而且主观色彩浓厚。
D.尾联既用西晋张翰和春秋锺仪的典故委婉抒写胸怀,又用“不归”“空”直抒胸臆。
E. 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全诗意境深远和谐,风格峻峭清新。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除尾联的典故外分别借用哪些古诗常用意象来表达这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齐太祖高皇帝讳道成,字绍伯,姓萧氏。姿表英异,龙颡钟声,长七尺五寸。十七年,宋大将军彭城王义康被黜,徙豫章,皇领兵防 守,帝舍业南行。  后袭爵晋兴县五等男。为建康令,有能名。少府萧惠开雅 有知人鉴,谓人曰:“昔魏武为洛阳北部时,人服其英,今看 萧建康,但当过之耳。”江州刺史桂阳王休范举兵于寻阳,朝廷惶骇,帝与楮彦回等集中书省计议,莫有言者。帝曰昔上流谋逆因淹缓以败休范必远惩前失轻兵急下乘我无备请顿新亭以当其锋因索笔下议余并注同中书人孙千龄与休范有密契,独曰: “宜依旧遣军据梁山。”帝正色曰: “贼今已近,梁山岂可得至!新亭既是兵冲,所欲以死报国耳。” 乃单车白服出新亭,筑新亭城垒未毕,帝解衣高卧, 以安众心。未时,张敬儿斩休范首,其别率杜黑蠡急攻东垒,帝挺身上马,与黑蠡拒战,自达明旦,矢石不息。将士积日不得寝食,军中马夜惊,城内乱走,帝厉声呵止之。贼帅丁文豪设伏,王道隆、刘勉并战没。初,勉高尚其意,托造园宅,名为“东山”,颇忽时务。帝谓曰:“将军以顾命之重,此是艰难之日,而深尚从容,废省羽翼。一朝事至,悔可追乎!”勉不纳,竟败。建元元年夏四月甲午,皇帝即位。四年春二月乙未,上不豫。壬戌,皇帝崩于临光殿。群臣上谥曰高皇帝,庙号太祖。上少有大量,喜怒不形于色,深沈静默,常有四海之心。博学,善属文,工草隶书,弈棋第二品。虽经纶夷险,不废素业。及即位后,身不御精细之物,主衣中有玉介导,以长侈奢之源,命打破之。凡异物皆令随例毁弃。每曰:“使我临天下十年,当使黄金与土同价。”欲以身率下,移风易俗。其弘厚如此。

(节选自《南史·齐本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曰/昔上流谋逆/皆因淹缓以败/休范必远惩前失轻兵/急下乘我无备/请顿新亭以当其锋/因索笔下议/余并注同/
B.帝曰/昔上流谋逆/皆因淹缓/以败休范/必远惩前失轻兵/急下乘我无备/请顿新亭以当其锋/因索笔下议/余并注同/
C.帝曰/昔上流谋逆/皆因淹缓以败/休范必远惩前失/轻兵急下/乘我无备/请顿新亭以当其锋/因索笔下议/余并注同/
D.帝曰/昔上流谋逆/皆因淹缓/以败休范/必远惩前失/轻兵急下/乘我无备/请顿新亭以当其锋/因索笔下议/余并注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对去世的父亲的称呼。《项脊轩志》中“先妣抚之甚厚”的“先妣”是指归有光已故的母亲。
B.萧建康,这是用萧道成任官地的地名称呼他。类似的如柳宗元被称为柳柳州,柳永被称为柳屯田。
C.晡,晡时,指下午的3时至5时,这一时段以地支命名则称为申时,为中国古代十二时辰之一。
D.建元,汉武帝创设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年号,之后也曾被其他朝代的皇帝如南齐萧道成使用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道成为官贤能,颇有名声。他担任建康令时,善于识人的萧惠开认为其才能值追魏武帝曹操
B.萧道成临危不乱,处事沉稳。面对刘休范举兵进犯,他能冷静观察形势,准确判断,赢得了战机。
C.萧道成身先士卒,英勇战斗。他挺身上马前往东面城垒,率兵大战杜黑蠡,厮杀激烈,直到天明
D.萧道成满腹才华,勤俭节约。他善于文章、书法,为杜绝奢靡,甚至下令打破公主衣中的玉介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单车白服至新亭,筑新亭城垒未毕,帝解衣高卧,以安众心。
(2)将士积日不得寝食,军中马夜惊,城内乱走,帝厉声呵止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元寿,宇长寿,河南洛阳人也。寿少孤,性仁孝。九岁丧父,衷毁骨立,宗族乡党咸异之。事母以孝闻。及长,颇涉经史。周武成初,封隆城县侯,邑千户。开皇初,议伐陈,以寿有思理,奉使于淮浦监修船舰,以强济见称。四年,参督漕渠之役,授尚书主爵侍郎。八年,从晋王伐陈,除行台左丞,兼领元帅府属。及平陈,拜尚书左丞。高祖尝出苑观射,文武并从焉。开府萧摩诃妻患且死,奏请遣子向江南收其家产,御史见而不言。寿奏劾之曰:“臣闻天道不言,功成四序,圣皇垂拱,任在百司。御史之官,义存纠察,直绳莫举,宪典谁寄? 今月五日,銮舆徙跸,亲临射苑,开府仪同三司萧摩诃幸厕朝行预观盛礼奏称请遣子世略暂往江南重收家产妻遇患弥留有日妻若长逝世略不合此行窃以人伦之义,伉俪为重;资爱之道,乌鸟弗亏。摩诃远念资财,近忘匹好,又命其子舍危惙之母,为聚敛之行。一言才发,名教顿尽。而兼殿内侍御史臣韩微之等,亲所闻见,竟不弹纠。若知非不举,事涉阿纵;如不以为非,岂关理识? 臣谬膺朝寄,忝居左辖,无容寝默,谨以状闻。”上嘉纳之。寻授太常少卿。数年,拜基州刺史,在任有公廉之称。炀帝嗣位,汉王谅举兵反,左仆射杨素为行军元帅,寿为长史。寿每遇贼,为士卒先,以功授大将军,迁太府卿。四年,拜内史令,从帝西讨吐谷浑。寿率众屯金山,东西连营三百余里,以围浑主。及还,拜右光禄大夫。七年。兼左翊卫将军,从征辽东,行至涿郡,遇疾卒,时年六十三。帝悼惜焉,哭之甚恸。赠尚书右仆射、光禄大夫,谥曰景。
(节选自《南书·元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开府仪同三司萧摩诃幸厕朝行/预观盛礼奏称/请遣子世略暂往江南重收家产/妻遇患弥留/有日妻若长逝/世略不合此行/
B.开府仪同三司萧摩诃幸厕朝行/预观盛礼/奏称请遣子世略暂往江南重收家产/妻遇患/弥留有日/妻若长逝/世略不合此行/
C.开府仪同三司萧摩诃幸厕朝行/预观盛礼奏称/ 请遣子世略暂往江南重收家产/妻遇患/弥留有日/妻若长逝/世略不合此行/
D.开府仪同三司萧摩诃幸厕朝行/预观盛礼/ 奏称请遣子世略暂往江南重收家产/ 妻遇患弥留/有日妻若长逝/ 世略不合此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漕渠指人工开凿的河道,主要用于漕运。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就是其代表。
B.徙跸是指移动帝王的车驾,代指帝王出行或命驾回宫。此处指的是帝王出行。
C.乌鸟即乌鸦,《陈情表》“乌鸟私情”即借“乌鸦反哺”表达自己回报生母之情。
D.名教是以儒家所定的名分和儒家的教训为准则的道德观念,在封建时代影响很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寿富有才智,精明干练。他曾经在朝廷议伐陈朝之时奉命到淮浦监造舰船,后来又参与到监造漕渠的工程之中,陈朝平定之后被任命为尚书左丞。
B.元寿直道而行,检举御史。他认为天道运行体现在四季更迭,圣主治国需要各个部门大力配合,御史需尽监察检举之责,否则法律就成了一纸空文。
C.元寿谏言弹劾,情理并茂。他指出萧摩词在妻子垂危之时让儿子前往江南搜刮资财,事理上违反儒家伦常道义,情感上亏负夫妻、母子之间的情谊。
D.元寿文武兼备,胆识过人。他博览经史,因为官公正清廉而被授予刺史之职,在战斗中遇敌则身先上卒,曾调集军队连营三百里围困吐谷浑的军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九岁丧父,哀毁骨立,宗族乡党咸异之。事母以孝闻。
(2)臣谬膺朝寄,泰居左辖,无容寝默,谨以状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各题。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注)①刁斗:古代军中铜制炊具,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②公主琵琶:指汉朝公主远嫁鸟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③“闻道”两句:汉武帝曾命李广利攻大宛,欲至贰师城取良马,战不利,广利上书请罢兵回国,武帝大怒,发使至玉门关,曰:“军有敢入,斩之!”两句意谓边战还在进行,只得随着将军去拼命。④蒲桃:即葡萄。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军行”本是乐府旧题,而此诗借汉皇开边,讽玄宗建业。实写当代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上一个“古”字。
B.三、四句描绘夜晚的情况:风沙弥漫,一片漆黑,赶路的行人只听得见军营中巡夜的打更声和那如泣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
C.诗歌“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中,诗人采用比兴手法,使用“夜夜”“双双”叠词,有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
D.诗中写征夫之苦,不采用客观叙述角度,而采用第一人称,仿佛如在眼前,真切感人。
【小题2】有人说“幽怨”是本诗诗眼,你同意吗?请简析你读出了哪些“幽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