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幕容白曜,幕容晃之玄孙也。白曜少为中书吏,以敦直给事宫中。袭,稍迁北部尚书。文成,与乙浑共执朝政,迁尚书右仆射,进爵南乡公。宋徐州刺史薛安都、兖州刺史毕众敬并以城内附,诏镇南大将军尉元、镇东将军孔伯恭赴之。而宋东平太守申纂屯无盐,并州刺史房崇吉屯升城,遏绝王使。皇兴初,加白曜使持节、都督诸军事、征南大将军,进爵上党公。屯碻礅,为诸军后继。白曜攻纂于无盐,拔其东郭。纂遁,遣兵追执之。回攻升城。肥城戍主闻军至,弃城遁走,获粟三十万石。又下袭破麋沟、垣苗二戍,得粟十余万。由是军粮充足。先是,淮阳公皮豹子再征垣苗不克,白曜一旬内频拔四城,威震齐土。献文下诏褒美之。升城不降白曜纵兵陵城崇吉夜遁白曜抚其人百姓怀之获崇吉母妻待之以礼白曜到瑕丘遇患因停二年,崔道固及兖州刺史梁邹守将刘休宾并面缚而降。白曜皆释之,送道固、休宾及其僚属于京师。后乃徙二城人望于下馆,朝廷置平齐郡怀宁、归安二县以居之。白曜虽在军旅,而接待人物,宽和有礼。所获申纂妇女,皆别营安置,不令士卒喧杂。及进克东阳,擒沈文秀。始末三年,筑围攻击,虽士卒死伤,无多怨叛。三齐欣然,安堵乐业。克城之日,以沈文秀抗倨不为之拜,忿而挝挞,唯以此见讥。以功拜开府仪同三司、都督、青州刺史,进爵济南王。初,乙浑专权,白曜颇所挟附,后缘此追以为责。四年,见诛,云谋反叛,时论冤之。太和中,著作佐郎成淹上表理白曜,孝文览表嘉愍之。
(节选自《北史·慕容白曜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升城不降/白曜纵兵陵城/崇吉夜遁/白曜抚其人/百姓怀之/获崇吉/母妻待之以礼/白曜到瑕丘/遇患/因停/
B.升城不降/白曜纵兵/陵城崇吉夜遁/白曜抚其人/百姓怀之/获崇吉母妻/待之以礼/白曜到瑕丘/遇患/因停/
C.升城不降/白曜纵兵陵城/崇吉夜遁/白曜抚其人/百姓怀之/获崇吉母妻/待之以礼/白曜到瑕丘/遇患/因停/
D.升城不降/白曜纵兵/陵城崇吉夜遁/白曜抚其人/百姓怀之/获崇吉/母妻待之以礼/白曜到瑕丘/遇患/因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袭爵指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承袭原有爵位。
B.“尚书”是官名,北魏时期设置的北部尚书,是管理北方州郡事务的北部官署长官。
C.“崩”有倒塌崩裂之意,是中国古代对帝王、太皇太后、王孙公主之死的委婉说法。
D.“斛”是中国旧量器名,也用作容量单位,“一斛”本来等于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慕容白曜出身世家,一向仕途顺畅。他年轻时做过中书吏,接着屡屡升迁,担任过北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后来凭借功勋被授予都督、青州刺史等官职。
B.慕容白曜驰骋沙场,取得显赫战功,他带军出征,敌人闻风出逃,部队不用作战就拿下肥城,缴获数十万石粮食,接着又连续攻破四座城池,声威大震。
C.慕容白曜淳厚正直,待人宽和有礼。他释放了自缚投降的崔道固等人,并将他们及其属下送到京城;他还优待俘虏女眷,另设营帐安置,不让士兵喧扰。
D.慕容白曜位高权重,可惜蒙冤而死。他早年与乙浑一起执掌朝政,乙浑专权时,白曜曾依附乙浑,后被问责,最终以谋反之罪被杀,太和年间方得平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乃徙二城人望于下馆,朝廷置平齐郡怀宁、归安二县以居之。
(2)克城之日,以沈文秀抗倨不为之拜,忿而挝挞,唯以此见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27 08:48: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乐运,字承业,南阳清阳人。运少好学,涉猎经史。年十五而江陵灭,随例迁长安。其亲属等多被籍没,运积年为人佣保,皆赎免之。事母及寡嫂甚谨,由是以孝闻。梁故都官郎琅邪王澄美之,次其行事为《孝义传》。性方直,未尝求媚于人。为露门学士。前后犯颜屡谏武帝,多被纳用。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抑挫豪右,号称强直。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无巨细具奏以闻。
武帝尝幸同州,召运赴行在所。既至,谓曰:“卿言太子如何人?”运日:“中人也。”时齐王宪以下并在帝侧,帝顾谓宪等曰:“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于是因问运中人之状。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及武帝崩,宣帝嗣位,葬讫,诏天下公除。运上疏曰:“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先王制礼,安可诬之。”书奏,帝不纳。自是德政不修,而昏暴滋甚。运乃舆榇诣朝堂,陈帝八失。帝大怒,将戮之。内史元严谏,因而获免。翌日,帝颇感悟,召运谓之日:“朕昨夜思卿所奏,实是忠臣。”乃赐御食以赏之。朝之公卿,初见帝甚怒,莫不为运寒心。后见获赏,又皆相贺,以为幸免兽口。
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及隋文帝为丞相,译为长史,遂左迁运为广州滍阳令。开皇五年,转毛州高唐令。频历二县,并有声绩。运常愿处一谏官,从容讽议,而性讦直,为人所排抵,遂不被任用。乃发愤录夏、殷以来谏争事,集而部之,名曰《谏苑》。奏上之,隋文帝览而嘉焉。
(选自《北史·乐运传》,有删改)
(注)①公除:指帝王身负国事之重,因公权宜礼制,除下丧服。②舆榇(chèn):载棺以随。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梁故都官郎琅邪王澄美之 美,认为……美。
B.次其行事为《孝义传》 次,编列。
C.武帝尝幸同州 幸,宠幸。
D.先王制礼,安可诬之 诬,污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在,亦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专指天子巡行所在之地。
B.崩,指死亡。古代对死亡有专门称呼,天子或皇后死称“崩”,诸侯、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死称“薨”。
C.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卿言太子如何人”与《荆轲刺秦王》中的“荆卿”中的“卿”都是此意。
D.朕,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自称。《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是寡人之过也”的“寡人”也是皇帝自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运顾念亲属,以孝闻名。他做雇工来积蓄财物,救助陷入困境中的亲属;他尽心侍奉母亲和寡嫂,事迹被载入《孝义传》。
B.乐运敢于打击权贵,深得皇帝信任。他在担任万年县丞时,抑制、打击豪门大族,号称刚强正直。
C.乐运不顾个人安危,敢于犯颜直谏。他上疏反对皇帝不按先王礼仪服丧的做法;他带着棺材到朝堂以死相谏,陈述皇帝的八大过失。
D.乐运夙有大志,但仕途坎坷。他希望与一名从容的谏官相处,然而秉性刚直,被人排斥打击,未能如愿,最后只好发愤编纂《谏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有不便于时者,令无巨细具奏以闻。
(2)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