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杨子
李白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注)作者一说为岑参,“杨叶”一作“杨柳”, 醑,美酒。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斗酒渭城边”一句,“渭城边”点明地点,“斗酒”形容饮酒之多,表明送别时借酒浇愁的失落心情。
B.“垆头”是酒店里安放酒瓮的土台子,“醉不眠”写送别者虽醉而不忘是在送别,不愿睡去,表现了其对被送者的真挚情感。
C.颔联“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主要运用了比喻、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出一幅清新的春景图。
D.颔联对仗工整,其中“梨”谐音“离”,“杨”即柳,谐音“留”,在古代诗歌中常常用于表达不舍之情。
E. 颔联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相比,虽然描写对象不同,但却表达了完全一致的思想感情。
【小题2】本诗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1-21 11:07: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登金陵凤凰台①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据《江南通志》记载:“宋元熹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 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显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
B.第二句写凤凰飞去,只有江水仍然日夜不停地流着,表现了作者略带伤感的情怀。
C.颔联写吴宫已经荒芜,东晋的风流人物也早已不在,这与首联的“凤去台空”没有关联。
D.颈联看似写景,实则寓意深沉,其中的“落”和“分”字,表现了作者对国家败落百姓流离失所的伤痛之情。
E. 全诗将历史与现实、自然的景与个人的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气呵成。
【小题2】简析尾联的手法特点,以及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与鉴赏,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分别是作者游览越国王城故址越中和吴王夫差游乐的姑苏台时所作,所涉及的历史事件都是春秋时期的吴越争霸。
B.“宫女如花满春殿”暗指越国送西施到吴国以迷乱吴王之意。“菱歌清唱不胜春”是说山下采菱姑娘清脆的歌声中一派春光锦绣。
C.“义士还家尽锦衣”一句描写越国战士打胜仗之后,穿着华丽的衣服得意地回家的样子,将得胜归来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
D.这两首览古之作题材近似主题相同,都抒发了诗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小题2】请分析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
同类题3
阅读诗歌第二段,思考下面问题。(考点:意境、情感)
(1)“我欲因之梦吴越……渌水荡漾清猿啼”六句诗描写了哪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脚著谢公屐……水澹澹兮生烟”十句诗描写了登山的所见所闻,那么诗人在登山过程中见、闻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有怎样的特点?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表格。
景象
特点
情感
青云梯、海日、天鸡、千岩、花、石、熊咆、龙吟
①
表现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深林、黑沉沉像要下雨的云、笼罩着烟雾的动荡起伏的水等
满含阴郁
②
同类题4
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问君西游何时还”,这里的君是指入蜀的友人。
B.“又闻子规啼夜月”,暗含古代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即子规)的典故。
C.作者描绘“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D.作者大肆渲染了旅愁及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目的在烘托入蜀友人的感受。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鸯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释】徂晖:落日余晖。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鸯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小题1】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迥、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鸯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小题2】对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表达诗人对权贵当道、才能之士被压抑现象的愤懑。
B.表达诗人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困惑。
C.表达诗人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隐忍。
D.表达诗人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隋唐
李白(701-762)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