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A.首联写诗人“野望”所见之景,“西山白雪”“南浦清江”全都是哀景。
B.三句“风尘”喻战乱,这句与诗人另一名句“支离东北风尘际”意义相反。
C.四句写自己孑然一身,客居偏僻蜀地,如在天之一涯,因而“涕泪”横流。
D.尾联“极目”点题,郊外所见,民不堪命,人事萧条,诗人对此深感隐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2-03 10:31: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赠卫八处士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释】
①此诗大概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杜甫做华州司功参军时所作,时值安史之乱。处士,指隐居不仕的人;八,是处士的排行。②参(shēn)商,二星名。商星居于东方卯位(上午五点到七点),参星居于西方酉位(下午五点到七点),一出一没,永不相见,故以为比。
【小题1】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意即今晚是如此的难得,能够和自己的旧友相逢,挑灯共叙衷情。
B.“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意在勉励友人勿蹉跎岁月,要趁着年轻奋发进取,成就一番事业。
C.“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意即友人的子女和顺地敬重他们父亲的挚友,热情地问我来自哪个地方。
D.“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意即雨夜割来的春韭新鲜嫩长,刚烧好的黄粱掺米饭喷喷香。
【小题2】前人评此诗:“全诗无句不关人情之至”。作者写事如在眼前,写情亲切深挚。请阅读全诗,分条列举作者表达了哪些复杂而细腻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后出塞五首(其二)》
杜甫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注】嫖姚,指西汉大将霍去病。‚嫖姚‛同‚剽姚‛,霍去病曾以‚嫖姚校尉‛一战成名。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的边塞诗写得独具特色,他的《前后出塞》共十四首。本诗以一个刚刚入伍新兵的口吻,叙述了出征关塞的军营生活。
B.“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交待了入伍的时间、地点、出征的去向。叙写了一个战士早上报到,晚上就要随队伍向边关开拔的经历。
C.“中天悬明月”至“壮士惨不骄。”描写了一轮明月高悬的夜晚,军纪森严严明,将士们听到悲笳阵阵,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倍感寂寥。
D.全诗写景抒情层次井然,步步相生,有声有色。故宋人刘辰翁赞云:“其时、其景、其情,真横槊间意,复欲一语似此,千古不得。”
【小题2】王昌龄的边塞诗在中国诗歌史上享有盛誉,下列诗句均出其手。请你判断下面诗句中,不属于边塞诗的一项是
A.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B.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C.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D.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