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送沈下贤谪尉南康 张祜
秋风江上草,先是客心摧。万里故人去,一行新雁来。
山高云绪断,浦迥日波颓。莫怪南康远,相思不可裁。
(注)沈下贤:吴兴人,张祜好友。南康:今属江西赣州市。
【小题1】白居易评此诗云“从头便是断肠声”,请分析张诗首联的这一特色。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4-28 04:07: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下列小题。
省试湘灵鼓瑟①
(唐)钱起
善鼓云和瑟②,常闻帝子灵。
冯夷③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本诗是诗人进京参加省试时的试帖诗。湘灵鼓瑟:传说舜帝死后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了湘水女神。她常常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的哀思。②云和:地名,出产乐器。③冯夷: 传说中的河神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通过曾听—客听—远近听—苍梧怨—水风悲等多层次多角度的描写,形象地再现了湘灵——娥皇和女英寻夫不遇鼓瑟所弹奏的乐音。
B.开头两句概括题旨,点出曾听说湘水女神擅长鼓瑟的传说,并暗用《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的语意, 描写女神弹奏如泣如诉哀伤乐曲。
C.诗人着意渲染瑟声的感染力,摹写音乐时使用的表现手法,跟白居易的《琵琶行》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采用了通感的手法,使音乐形象生动感人。
D.“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这两句写湘灵弹奏的乐曲和着舜帝策动的芳香在湘水之源交织汇合,形成一股强劲的悲风,顺着流水,刮过洞庭湖。
【小题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历来为人称道,有人评价得自“鬼谣”,有人评价“信乎神助”……请你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这两句的妙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寒食寄京师诸弟【甲】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江陵使至汝州【乙】
王建
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熟还。
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注】①杜陵:地名,在京城长安东南,因汉宣帝筑陵葬此而名。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甲诗第一句写景,寒食禁火已经体现萧索的景象,兼逢阴雨,又处空斋,气候与心情双重清冷,层层加码,营造了悲凉的氛围。
B.甲诗第二句采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春江、流莺等,与上一句诗人伤感的情怀对比,表现出诗人此时的孤独寂寞之情。
C.甲诗前三句中,“独”字既是上句“空”的延续,又是下句“想”的伏笔;而“想”字,既是上句“独”的生发,又统领了下句。
D.甲诗第三句与乙诗的首句都用了“看”字,甲诗用“看花”引出诗人对家乡诸弟的思念,乙诗用“看巴路”来表现诗人离出使的目的地江陵已很远。
E. 乙诗最后两句用商人的话点明诗人已到汝州,两句话淡淡写出,只写行途见闻,而把情感隐藏,以此含蓄地表达诗人内心的惆怅之情。
【小题2】甲诗的最后一句和乙诗的第二句都用了“寒食”一词,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两首诗用“寒食”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