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小题1】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句分别写的是静谧和喧嚣的环境,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
B.开篇两句写诗人傍晚时分江行的所见所闻。
C.“人随”两句是以人们的归家来引出诗人自归,两种归途展现两种不同的心境,此句运用了反衬的手法。
D.诗人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水舟行到鹿门山,一路兴致勃勃、毫无倦意,表现了其旅途的欢快之意。
【小题2】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浩然的诗歌常在景色描写中寄托自己的性情,意境深远,多自然超妙之趣。
B.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自然流畅,感情真挚飘逸,于平淡中见其优美、真实。
C.三、四句是说世人归家“我”离家,心情迥异,归途有别,表明自己隐逸的志趣。
D.五、六句写夜归途中的微妙感受,表现出作者陶醉于自然、忘情于物外的独特心境。
【小题3】请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⑵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2-25 10:48: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夜别友人①
唐陈子昂
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留别王维②
唐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①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春,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②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此诗即行前留别之作。
【小题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陈诗中“青春明月初”写眼前之场景,描绘出春夜隽永,明月高悬的美好,扣诗题“春夜别友人”,是实写。
B.陈诗颈联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冷情境,寓情于景,从景物描写中可见人物心理,表达出朋友离别依依不舍的深情。
C.孟诗首联写诗人落第后的景象,门庭冷落,车马稀少,“寂寂”虚实兼写,既表现门庭景象,又表现诗人心情。
D.孟诗颔联中借“芳草”代指诗人济时用世的志向,为追寻志向而与襄阳故人离别,与下文“知音世所稀”呼应。
E. 两首诗作者同为唐人,同写别情,均采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使得别情的抒发含蓄蕴藉,涵咏不尽。
【小题2】这两首诗离别时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