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注:①《春夕》是诗人旅居湘鄂时所作。②五湖,指春秋越国大夫范蠡隐居的太湖,这里指崔涂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感情真切,意境深婉,尾联中“自是不归归便得”一语自慰自嘲,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彷徨。
B.首联描绘了春水远流、春花凋谢的暮春之景,点明了诗人春归时节身在异乡的境况,渲染出凄凉孤愁的气氛。
C.颈联诉说了思乡之苦,“动”“绝”两字,把诗人那种由期待而沮丧的复杂心理,逼真地传达出来了。
D.尾联运用了反问和用典的手法。从暗用五湖典故来看,这里的“归”字,表达的就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小题2】本诗颔联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结合该联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2-29 09:46: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颜延之,字延年,琅邪临沂人也。延之少孤贫,居负郭,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冠绝当时。妹适东莞刘穆之子宪之。穆之闻其美才,将仕之,先欲相见,延之不往也。

后为宋武帝豫章公世子中军行参军。及武帝北伐,有宋公之授,府遣延之庆殊命。道中作诗二首,为谢晦、傅亮所赏。时尚书令傅亮自以文义一时莫及,延之负其才,不为之下,亮甚疾焉。

延之既以才学见遇,当时多相推服,唯袁淑年倍小延之,不相推重。延之忿于众中折之曰:"昔陈元方与孔元骏齐年文学,元骏拜元方于床下,今君何得不见拜?"淑无以对。

延之疏诞不能取容当世见刘湛殷景仁专当要任意有不平常言天下事岂一人之智所能独了辞意激扬每犯权要又少经为湛父柳后将军主簿,谓湛曰:"吾名器不升,当由作卿家吏耳。"湛恨焉,言于彭城王义康,出为永嘉太守。

时沙门释慧琳以才学为文帝所赏,朝廷政事多与之谋,遂士庶归仰。上每引见,常升独榻。延之甚疾焉,因醉白上曰:"昔同子参乘,袁丝正色。此三台之坐,岂可使刑余居之?"上变色。居身俭约,不营财利,布衣蔬食,独酌郊野。当其为适,傍若无人。三十年,致事

元凶弑立,以为光禄大夫。长子竣为孝武南中郎谘议参军。孝武登阼,以为金紫光禄大夫,领湘东王师。

(颜)竣既贵重,权倾一朝。凡所资供,延之一无所受,器服不改,宅宇如旧,常乘羸牛车,逢竣卤簿,即屏住道侧。见竣起宅,谓曰:"善为之,无令后人笑汝拙也。"

表解师职,加给亲信二十人。尝早候竣,遇宾客盈门,竣方卧不起,延之怒曰:"恭敬撙节,福之基也。骄很傲慢,祸之始也。况出粪土之中,而升云霞之上,傲不可长,其能久乎?"

孝建三年卒,年七十三。赠特进,曰宪子。

(《南史·列传二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延之疏诞/不能取容/当世见刘湛/殷景仁专当要任/意有不平/常言天下事岂一人之智/所能独了辞意/激扬每犯权要/
B.延之疏诞/不能取容/当世见刘湛/殷景仁专当/要任意有不平/常言天下事岂一人之智所能独了/辞意激扬/每犯权要/
C.延之疏诞/不能取容当世/见刘湛/殷景仁专当/要任意有不平/常言天下事岂一人之智所能独了辞意/激扬每犯权要/
D.延之疏诞/不能取容当世/见刘湛/殷景仁专当要任/意有不平/常言天下事岂一人之智所能独了/辞意激扬/每犯权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子,古代天子或诸侯的嫡长子或儿子中继承帝位或王位的人。
B.致事,指一个人为了完成某个任务,专门担任与之相关的职务。
C.登阼,登上帝位。阼,本指台阶,帝王登上阼阶来主持祭祀,阼也指帝位。
D.谥,谥号,古代帝王或高官死后给予的具有褒贬色彩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延之颇有才华。他饱读天下的诗书,写的文章也冠绝一时,并且他作的两首诗曾得到谢晦、傅亮的赞赏。
B.颜延之遭人嫉恨。他曾因恃才傲物,不愿为傅亮之下,被傅亮嫉恨曾因出言不逊被袁淑和刘湛等人痛恨。
C.颜延之敢于直言。他曾因文帝器重沙门释慧琳而出言惹怒皇上;他还曾直言劝诫颜峻,让他好自为之。
D.颜延之居身俭约。他不谋求财物利益,穿布衣,吃粗食;儿子颜峻有了地位后,送的东西颜之不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妹适东莞刘穆之子宪之。穆之闻其美才,将仕之,先欲相见,延之不往也
(2)延之既以才学见遇,当时多相推服,唯袁淑年倍小延之,不相推重。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征,巨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内黄。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十二年,太宗以诞皇孙,诏宴公卿。帝极欢,谓侍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寻遇疾。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乃诏曰:“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B.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C.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D.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B.朕,人称代词,秦朝以前是“我”或“我的”意思,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的自称。文中“皆称朕意”,即是这个意思。
C.公,是表示对别人尊敬的称呼。“秦孝公”和文中的“郑国公”都是这个意思。
D.太子洗马,是太子属官。即东宫官,主要负责教导太子言行,给予太子指导。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一开始就对魏征礼遇有加,每次和魏征交谈都令太宗非常高兴。
B.太宗认为贞观以前玄龄之功无人可比,贞观之后以魏征的功劳最大。
C.贞观七年,魏征假托生病请求辞去侍中一职,而遭到了唐太宗的反对。
D.太宗放弃了自己建造一座小殿的打算,把材料用来替魏征建造正堂。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2)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