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薛聪,字延智,方正有理识,善自标致,不妄游处。虽在暗室,终日矜庄,见者莫不懔然加敬。博览坟籍,精力过人,至于前言往行,多所究悉。词辩占对,尤是所长。遭父忧,庐于墓侧,哭泣之声,酸感行路。友于笃睦,而家教甚严,诸弟虽昏宦,恒不免杖罚,对之肃如也。未弱冠,州辟主簿不就。太和十五年,释褐著作佐郎。于时,孝文留心氏族,正定官品,士大夫解巾,优者不过奉朝请,聪起家便佐著作,时论美之。后迁书侍御史,凡所弹劾,不避强御,孝文或欲宽贷者,聪辄争之。帝每云:“朕见薛聪,不能不惮,何况诸人也?”自是贵戚敛手。累迁直阁将军,兼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直阁如故。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群臣罢朝之后,聪恒陪侍帷幄,言兼昼夜。时政得失,预以谋谟,动辄匡谏,事多听允。而重厚沈密,外莫窥其际。帝欲进以名位,辄苦让不受,帝亦雅相体悉,谓之日:“卿天爵[注]自高,固非人爵之所荣也。”又除羽林监。帝曾与朝臣论海内姓地人物,戏谓聪曰:“世人谓卿诸薛是蜀人,定是蜀人不?”聪对曰:“臣远祖广德,世仕汉朝,时人呼为汉。臣九世祖永,随刘备入蜀,时人呼为蜀。臣今事陛下,是虏非蜀也。”帝抚掌笑曰:“卿幸可自明非蜀,何乃遂复苦朕?” 聪因投戟而出。帝曰:“薛监醉耳。”其见知如此。二十三年,从驾南征,兼御史中尉。及宣武即位,除都督、齐州刺史,政存简静。卒于州,吏人追思,留其所坐榻以存遗爱。
(节选自《北史•薛聪传》)
(注)天爵:天然的爵位。指高尚的道德修养。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
B.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
C.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
D.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阁将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主簿”,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属于文官,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文中“主簿”与《孔雀东南飞》中“主簿通语言”中的“主簿”职能不同。
B.“释褐”通常是指脱去平民衣服,开始担任官职;有时也指新考中的进士被授予官职。
C.“奉朝请”,古代春季朝见天子为“朝”,秋季朝见天子为“请”。奉朝请者,即有参加朝会的资格,是朝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
D.“坟籍”,古代典籍。传说古代早期的典籍有“三坟五典”,简称“坟典”,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薛聪率性而为,受人尊重。当皇上戏问他是否为蜀人时,他扔了手中的戟后出去;当他在齐州去世后,官民因怀念他而留下他的坐榻。
B.薛聪耿直公正,心思缜密。薛聪处事一心为公,贵族皇亲也害怕他的威严,不敢乱来;薛聪稳重沉着细密,孝文帝无法窥探其行迹。
C.薛聪品性清高,治家严苛。他很看高自己,不随便与人交往;弟弟们即使成家做官,常常也免不了要受棍棒的惩罚,对他肃然起敬。
D.薛聪博学多才,见识深广。他广泛阅览古代典籍,对于前人的言行,也多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辞藻辩驳与应对,更是他所擅长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所弹劾,不避强御,孝文或欲宽贷者,聪辄争之。
(2) 时政得失,预以谋谟,动辄匡谏,事多听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29 09:46: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①蓟门:蓟门关,在今北京市西直门北。②燕台:黄金台。燕昭王建台,置千金于台上,以重金招天下贤士。③三边:汉代幽、并、凉三州,其地在边疆,后即泛指边地。
【小题1】对这首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上燕台,立刻被眼前的客人所震惊,喧嚣的歌舞声响彻威武的汉家营。
B.颔联写原野上,万里积雪闪着寒光,在边关曙色中,只见军旗高挂,迎风飘扬。
C.颈联写战场上的风火使月亮黯然失色,海边云雾缭绕着的群山簇拥护卫着蓟门关。
D.尾联写诗人感想:虽然少年时比不上班超投笔从戎,但如今愿学终军请缨建立功勋。
【小题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颔联对仗工整,写积雪连绵万里,寒光闪闪,战旗飘飘,动静结合,意境开阔,遍地特征突出。
B.颈联“侵”“拥”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烽火无情、云山有情,为下面抒情作铺垫。
C.尾联用了两个典故,一是“投笔吏”,二是“请长缨”,言简意丰,含蓄凝练,深化了主题。
D.本诗写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立功报国壮志,气势雄豪,蓬勃向上,催人奋发。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
陆贽(唐)
圣人立教也,贱货而尊让,远利而尚廉。天子不问有无,诸侯不言多少。百乘之室,不畜聚敛之臣。夫岂能忘其欲贿之心哉?诚惧贿之生人心而开祸端,伤风教而乱邦家耳。是以务鸠敛而厚其帑椟之积者,匹夫之富也;务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者,天子之富也
今琼林、大盈,自古悉无其制。传诸耆旧之说,皆云创自开元。贵臣贪权,饰巧求媚,乃言郡邑贡赋所用,盍各区分?税赋当委之有司,以给经用,贡献宜归乎天子,奉私求。玄宗悦之,新是二库。荡心侈欲,萌于兹。迨乎失邦,终以饵寇。《记》曰:“货悖入,必悖而出。”非明效欤!
陛下嗣位之初,务遵理道。敦行约俭,斥远贪饕。虽内库旧藏,未归太府,而诸方曲献,不入禁闱。清风肃然,海内丕变。近以寇逆乱常,銮舆外幸,既属忧危之运,宜增儆励之诚。臣昨奉使军营,出游行殿,忽睹右廊之下,榜列二库之名。矍然若惊,不识所以。何则?天衢尚梗,师旅方殷。疮痛呻吟之声,噢咻未息;忠勤战守之效,赏赉未行。而诸道贡珍,遽私别库。万目所视,孰能忍怀?试询候馆之吏,兼采道路之言,果如所虞,积憾已甚。顷者六师初降,百物无储,外扦凶徒,内防危堞,昼夜不息,将五旬,冻馁交侵,死伤相枕,毕命同力,竟大艰。良以陛下不厚其身,不私其欲,绝甘以同卒伍,辍食以啖功劳。今者攻围已解,衣食已丰,而谣讟方兴,军情稍阻。岂不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难既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咨?此理之常,固不足怪。《记》曰:“财散则民聚,财聚则民散。”岂非其殷鉴欤?
陛下诚能近想重围之殷忧,追戒平居之专欲,凡在二库货贿,尽令出赐有功,每获珍华,先给军赏,如此,则乱必靖,贼必平,徐驾六龙,旋复都邑,天子之贵,岂当忧贫!是乃散其小储而成其大储,损其小宝而固其大宝也。
注: 783年,长安发生兵变,唐德宗仓皇逃至奉天。次年,德宗将各道贡献的物品收藏于行宫“琼林”、“大盈”二库。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萌于兹 柢:树根
B.宜增励之诚    儆:警戒
C.将五旬 迨:趁着
D.竟大艰 夷:平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圣人立教也 秦王遇燕太子丹不善
B.奉私求   作《师说》贻之
C.货悖入   及凯旋纳之
D.非明效欤 如土石何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即从正面立论,阐明天子不应聚私财,而应本圣人的遗教“务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并指出贪财聚货必将造成“开祸端”、“乱邦家”的严重危害。
B.文章第三段以德宗朝的事实为据,首先以奉天解围前后军情作对比,然后赞扬德宗初行的俭约行为,说明“财散则民聚,财聚则民散”的道理。
C.在充分指陈得失、剖析利害之后,陆贽归结全文,点明旨意,希望德宗及早罢去琼林、大盈二库,以换取收人心、平祸乱、复都邑的最大利益。
D.文章创造性地融散入骈,使骈散完美结合,既保存了骈体整炼、排比、节奏鲜明之特色,又兼有散体流美、疏畅、意气贯注之优点,是一种散文化的新骈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务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者,天子之富也。
⑵试询候馆之吏,兼采道路之言,果如所虞,积憾已甚。
⑶良以陛下不厚其身,不私其欲,绝甘以同卒伍,辍食以啖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