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旅宿
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小题1】下列对于这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塑造了一位独在异乡,没有知音,专注幽独,黯然伤神的诗人形象;全诗浓厚的思乡之情也油然而生。
B.颔联描绘出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寒夜孤灯,诗人思念故乡旧年往事;窗外孤雁鸣叫,加上被贬谪,屋里诗人深愁难眠。
C.尾联勾勒出一幅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出作者回乡后面 对家乡美景的喜悦之情。
D.全诗情感至深,含蓄蕴藉,既抒发了诗人在外旅况的落寞、凄凉的内心情愫,也表 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小题2】请从虚实的角度鉴赏这首诗的颈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1-14 04:31: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阿房宫赋》的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钛,用之如泥沙?使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栋,多于机上之工女:行头磷磷,多于在质之乘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续;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养;管张呕亚,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及率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爱纷奢,人亦其家 念:顾念
B.使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大 负:承担
C.使六国各其人,则足以拒秦 爱:吝惜
D.则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递:传递
【小题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D.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杭州新造南亭子记
(杜牧)
佛著经曰:生人既死,阴府收其精神,校平生行事罪福之。坐罪者,刑狱皆怪险,非人世所为,凡人平生一失举止,皆落其间。其尤怪者,狱广大千百万亿里,积火烧之,一日凡千万生死,无有间断;夹殿宏廊,悉图其状,人未熟见者,莫不毛立神骇。佛经曰:我国有阿阅世王,杀父王篡其位,法当入所谓狱无间者,昔能求事佛,后生为天人;况其他罪,事佛固无恙。
为工商者,杂良以苦,伪内而华外,纳以大秤斛,以小出之,欺夺村闾戆民,铢积粒聚,以至于富。刑法钱谷小胥,出入人性命,颠倒埋没,使簿书条令不可究知,得财买大第豪奴,为公侯家。大吏有权力,能开库取公钱,缘意恣为,人不敢言。是此数者,心自知其罪,皆捐己奉佛以救。日月积久,曰:“我罪如是,富贵如所求,是佛能灭吾罪,复能以福与吾也。”至有穷民啼一稚子无以与哺得百钱必召一僧饭之冀佛之助一日获福。若如此,虽举寰海内尽为寺与僧,不足怪也。
文宗皇帝尝语宰相曰:“古者三人共食一农人,今加兵、佛,一农人乃为五人所食,其间吾民尤困于佛。”帝念其本牢根大,不能果去之。武宗皇帝始即位,独奋怒曰:“穷吾天下,佛也。”始去其山台野邑四万所。冠其徒几至十万人。
赵郡李子烈播,立朝名人也。自尚书比部郎中出为钱塘。子烈少游其地,委曲知其俗蠹人者,剔削根节,断其脉络,不数月人随化之。三笺干丞相云:“涛坏人居,不一焊锢,败侵不休。”诏与钱二千万,筑长堤,以为数十年计,人益安喜。子烈曰:“吴、越古今多文士,来吾郡游,登楼倚轩,莫不飘然而增思。吾郡之江山甲于天下,信然也。佛炽害中国六百岁,生见圣人,一挥而几夷之,今不取其寺材立亭胜地,以彰圣人之功,使文士歌诗之,后必有指吾而骂者。”乃作南亭。
东闽、两越,宦游善地也,天下名士多往之。予知百数十年后,登南亭者,念仁圣天子之神功,美子烈之旨迹。睹南亭千万状,吟不辞已;四时千万状,吟不能去,作为歌诗,次之于后,不知几千百人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校平生行事罪福之 考察
B.坐罪者,刑狱皆怪险 犯……罪
C.三笺干丞相云   请求
D.剔削根节,断其脉络 挑剔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人未熟见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B.纳以大秤斛 作《师说》以贻之
C.铢积粒聚,以至于富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后必有指吾而骂者 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小题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构思极其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南亭子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议论开篇,直到文末交代修建南亭子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第一段概括记述唐代佛教骗人宣传的基本内容,从而为下文深入揭露其危害拓开文路。
C.文中记述了文宗、武宗对佛教的不同态度和做法,对比鲜明,从中可看出作者对武帝壮举的肯定。
D.李子烈是朝中为官的名人,他奉唐文宗之命,修建了南亭子,使它成为东闽两越的一处宦游善地。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至 有 穷 民 啼 一 稚 子 无 以 与 哺 得 百 钱 必 召 一 僧 饭 之 冀 佛 之 助 一 日 获 福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片成现代汉语。
(1)一农人乃为五人所食,其间吾民尤困于佛。
(2)登南亭者,念仁圣天子之神功,美子烈之旨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戍卒叫,函谷,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独夫之心,日益骄   固:顽固
B.使六国各爱其人   使:让
C.戍卒叫,函谷   举:攻占
D.则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递:传递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一人之心,千万人心也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B.后人哀之不鉴之     君子博学日已参省乎已
C.使负栋之柱,多南亩之农夫   月出东山之上
D.使六国各爱其人,足以拒秦   木受绳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二段的议论则透过历代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表面现象,直斥其压迫人民、掠夺人民的最高统治者。眼光更深远,将一千年前的“史实”与一千年后的“现实”联系起来,生发成一条规律。
C.作者写《阿房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喻朝政。但写阿房宫被焚时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又流露出作者对秦朝的怜悯之情。
D.作者借秦王朝灭亡玄事,写秦朝覆灭的原因,又以六国衰亡为铺垫。“六国”因不爱其民而“毕”其统治,秦国如吸取教训,“复爱六国之人”,那么就不会迅速灭亡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意指今人不要步秦人之后尘。
【小题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