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今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①,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莫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履,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雇人答策,三九②公宴,则假手赋诗,当此之时,亦快士也。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鹿独③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此之时,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金玉之磨莹,自美于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于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也。且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特立杰出者如芝草,岂得同年而语矣。且又闻之: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必有天才,拔群出类,为将则与孙武、吴起同术,执政则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吾亦谓之学矣。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取材于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注释)①札:铠甲上用皮革或金属制成的叶片。②三九:即三公九卿,执掌中央政权的高级官员。③鹿独:颠沛流离的样子。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或因家世余绪    余绪:前代遗留下来的
B.则手赋诗 假:虚假
C.非复者之亲    曩:从前
D.自美于矿璞      矿璞:未经磨莹的金玉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销日 长成
B.明经求第,雇人答策   为将与孙武、吴起同术
C.求诸身无所得 生知之者上
D.施世而无所用 不师古踪迹
【小题3】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笔则才记姓名 提笔也就能写写姓名
B.塞默低头 闭口不语,低着头(以掩饰窘迫)
C.特立杰出者如芝草 特异、杰出的人像芝草一样(稀少)
D.犹蒙被而卧耳 犹如蒙着被子睡觉一样(舒服)
【小题4】以下各组语句,全都属于不学无术者丑态的一组是
①讲议经书   ②射则不能穿札    ③蒙然张口,如坐云雾
④傅粉施朱   ⑤望若神仙 ⑥触地而安
A.②③④B.①⑤⑥C.①④⑥D.③④⑥
【小题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强调人要有所专本,以此立足。
B.士农工商,没有高低,应平等相待。
C.饱食终日,安于享受,必遭人耻笑。
D.作者认为孙武、管仲等人属于天才。
【小题6】本文末段作者的学习经历引发了你哪些共鸣和思考?请作简要说明。
【小题7】文中以金玉、木石为喻,论述后天学习的重要,荀子《劝学》中也有以金、木为喻强调学习重要的句子,请写出该句。
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小题8】用“/”为下面一段文言文画线部分断句。

陈宗训事母尽孝,每 饮 食 亲 友 家 遇 时 新 品 味母 未 尝 必 托 以 疾 忌 不 下 一 箸。翌旦,必入城市,买以奉母。或远方难得之物,可怀者必怀归,母心乐之,至老不衰。(取材于明陆容《菽园杂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9-26 12:33: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章篇

学问有利钝,文章有巧拙。钝学累功,不妨精熟;拙文研思,终归蚩鄙。但成学士,自足为人:必乏天才,勿强操笔。吾见世人,至无才思,自谓清华,流布丑拙,亦以众矣,江南号为“詅痴符”。近在并州,有一士族,好为可笑诗赋,誂撇邢、魏诸公,众共嘲弄,虚相赞说,便击牛酾酒,招声誉。其妻明鉴妇人也,泣谏之,此人叹曰:“才华不为妻子所容,何况行路!”至死不觉。自见之谓明,此诚难也。

学为文章,先谋亲友,得其评裁,知可施行,然后出手,慎勿心自任,取笑旁人也。自古执笔为文者,何可胜言。然至于宏丽精华,不过数十篇耳。但使不失体裁,辞意可观,便称才士。要须动俗盖世,亦河之清乎。

齐世有席毗者,清干之士,官至行台尚书,嗤鄙文学,嘲刘逖云:“君辈辞藻,譬若荣华,须臾之玩,非宏才也;岂比吾徒千丈松树,常有风霜,不可凋悴矣!”刘应之曰:“既有寒木,又发春华,何如也?”席笑曰:“可哉!”

凡为文章,犹人乘骐骥,虽有逸气,当衔勒制之,勿使流乱轨躅,放意填坑岸也。

文章当以理致为心肾,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丽为冠冕。今世相承趋末弃本率多浮艳 辞与理竟辞胜而理伏事与才争事繁而才损。放逸者流宕而忘归,穿凿者补缀而不足。

时俗如此,安能独违,但务去去甚耳。必有盛才重誉,改革体裁者,实吾希。

古人之文,宏才逸气,体度风格,去今实远:但缉缀疏朴,未为密致耳。今世音律谐靡,章句偶对,讳避精详,贤往昔多矣。宜以古之制裁为本,今之辞调为末,并须两存,不可偏弃也

(选自《颜氏家训》,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招声誉 延:扩展
B.慎勿心自任  师:以……为师
C.亦河之清乎  俟:等待
D.但务去去甚耳 泰:奢侈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泣谏之/涂有饿莩不知发B.实吾希/出则不知如往
C.当衔勒制之/但刘日薄西山D.贤往昔多矣/其制稍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之推认为缺乏才思的人就不应勉强自己创作诗文,然而有不少无才之人却常常自认为自己的文章清新华美,甚至拿这些文章供他人欣赏,不免被世人耻笑。
B.第三段中席毗和刘逖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意见,他们都赞成优秀作品应该内容形式兼备的主张。
C.颜氏主张文章要有俊逸之气,但不能任其肆意而行,也需有所节制,同时他认为作文应向古人学习,只是古文年代过于久远,文风略嫌简朴。
D.本文内容切实,语言流畅,具有独特的朴实风格,形成了一种“不雅不俗”的新文体,可见颜氏为改变当时浮夸文风作出的努力。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今 世 相 承 趋 末 弃 本 率 多 浮 艳 辞 与 理 竞 辞 胜 而 理 伏 事 与 才 争事 繁 而 才 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钝学累功,不妨精熟:拙文研思,终归蚩鄙。
(2)宜以古之制裁为本,今之辞调为末,并须两存,不可偏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