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①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被人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小题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小题2】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08-03 02:10: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承天,东海郯人也。从祖伦,右卫将军。承天五岁失父,母徐氏,广之姊也,聪明博学,故承天幼渐训议,儒史百家,莫不该览。叔父肹为益阳令,随肹之官。
隆安四年,南蛮校尉桓伟命为参军。时殷仲堪、桓玄等互举兵以向朝廷,承天惧祸难未已,解职还益阳。义旗初,长沙公陶延寿以为其辅国府参军,遣通敬于高祖,因除浏阳令,寻去职还都。抚军将军刘毅镇姑孰,版为行参军。毅尝出行,而鄢陵县史陈满射鸟,箭误中直帅,虽不伤人,处法弃市。承天议曰:“狱贵情断疑则从轻昔惊汉文帝乘舆马者张释之劾以犯跸罪止罚金何者明其无心于惊马也。故不以乘舆之重,加以异制,今满意在射鸟,非有心于中人。按律过误伤人,三岁刑,况不伤乎?微罚可也。”出补宛陵令。赵惔为宁蛮校尉、寻阳太守,请为司马。寻去职。
高祖以为太尉行参军。高祖讨刘毅,留诸葛长民为监军。长民密怀异志,刘穆之屏人问承天曰:“公今行济否云何?”承天曰:“不忧西不时判,别有一虑尔。公昔年自左里还入石头,甚脱尔,今还,宜加重复。”穆之曰:“非君不闻此言。顷日愿丹徒刘郎,恐不复可得也。”除太学博士。义熙十一年,为世子征虏参军,转西中郎中军参军,钱唐令。高祖在寿阳,宋台建,召为尚书祠部郎,与傅亮共撰朝仪。永初末,补南台治书侍御史。
(选自《宋书》卷六十四 列传第二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狱贵情/断疑则从轻/昔惊汉文帝乘/舆马者张释之/劾以犯跸/罪止罚金/何者/明其无心于惊马也/
B.狱贵情断/疑则从轻/昔惊汉文帝乘/舆马者张释之/劾以犯跸/罪止罚金/何者明其/无心于惊马也/
C.狱贵情/断疑则从轻/昔惊汉文帝乘舆马者/张释之劾以犯跸/罪止罚金/何者明其/无心于惊马也/
D.狱贵情断/疑则从轻/昔惊汉文帝乘舆马者/张释之劾以犯跸/罪止罚金/何者/明其无心于惊马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表示官职升迁,文中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还有除、转、召为、补等,其中除是任命、授职的意思,除宫表示宫中太监等人职务的任命。
B.隆安是年号,汉世宗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元狩,并追称“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比如康熙、乾隆都是年号。
C.弃市是古代的一种刑罚,是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罚,《礼记》:“刑人于市,与众弃之。”
D.司马,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文中的官职名还有:鄢陵县史、宁蛮校尉、寻阳太守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承天是东海郯城人,母亲徐氏,生性聪慧学识广博,所以何承天小时候便开始接受教义,通习经史百家。
B.刚刚起义的时候,长沙公陶延寿任命何承天为浏阳县令,不久他便离职还于京都,抚军将军刘毅镇守姑孰城,授官何承天为兼代参军。
C.刘毅曾经外出行走,鄢陵信史陈满用弓箭射鸟,箭虽然没有射死人,但是处以弃市之刑,何承天提议只轻微处罚一下就行了。
D.义熙十一年,何承天为世子征虏参军,随后迁职为西中郎中军参军,钱塘县令。宋高祖刘裕在寿阳,宋台建立,召何承天为尚书祠部郎,与傅亮一起共同撰修朝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不以乘舆之重,加以异制,今满意在射鸟,非有心于中人。
(2)公昔年自左里还入石头,甚脱尔,今还,宜加重复。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亮,字道明,清操好学,善属文。未弱冠,州辟从事。会稽太守孟顗在郡不法,亮纠劾免其官,又言灾异,转西曾主簿。时三吴水淹,谷贵民饥,刺史彭城王义康使立议以救民急,亮议曰:“东土灾荒、民凋谷踊、富民蓄米,日成其价。宜令积蓄之家,听留一年储,余皆勒使粜货,为制平价,此所谓常道行于百世,权宜用于一时也。又缘淮岁丰,邑富地穰,麦既已登,黍粟行就,可析其估赋,仍就交市,三吴饥民,即以贷给,使强壮转运,以赡老弱。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即并施行。

襄阳地接边关,向未有皇子重镇。元嘉二十二年,世祖出为抚军将军、雍州刺史。以旧宛比接二关,咫尺崤、陕,盖襄阳之北捍,且表里强蛮,盘带疆场。以亮为南阳太守,加扬武将军。边蛮畏服,皆纳赋调,有数村狡猾,亮悉诛之。遣吏巡行诸县,孤寡老疾不能自存者,皆就蠲养。耆年老齿,岁时有饩。时儒学崇建,亮开置庠序,训授生徒。

郡界有古时石堨,芜废岁久,亮籤世祖修治之,曰:“窃见郡境有旧石堨,区野腴润,实为神皋,而芜决稍积,久废其利,凡管所见,谓宜创立。”世祖许之。又修治马人陵,民获其利。在任四年,迁南谯王义宣司空中兵参军。随王诞镇襄阳,复为后军中兵,领义成太守。

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辄赉焉又赐书二千卷。二十七年,卒官,时年四十七。

(选自《宋书·列传卷一百》)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焉/又赐书二千卷/
B.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赛焉/又赐书二千卷/
C.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赛焉/又赐书二千卷/
D.亮莅官/清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赛焉/又赐书二千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是汉代公卿或州郡自行任用擦属的制度。东汉时地方长官有权直接辟用士人。
B.赋调,即赋税。古代“赋”义同“税”,也可指兵役或福役;“调”多指按户征税。
C.耆年,即高年、老年人,古时称六十岁为“耆”,六十岁以上可称为“耆年”。
D.太祖,古代开国之主、国家奠基者的特定谥号,是继承帝位的子孙对其的尊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亮为官尽责,直言进谏。会稽太守孟顗在郡里不守法纪,沈亮检举弹劾他,因此被罢官;后沈亮又直言灾异被调职。
B.沈亮关注民生,妙策解困。三吴遭受水灾,民生疾苦,沈亮提出打击投机营利行为、建立互市等建议,都被刺史采纳、施行。
C.沈亮治政威严,心怀仁爱。在治理边蛮时,沈亮果断诛杀奸猾之徒;他爱护百姓,馈赠老者,兴办学校,教化风气。
D.沈亮为官清廉。他为官清正廉洁,才能出众,得到皇帝肯定,多次担任要职,太祖还多次赏赐给他一些贵重的物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土灾荒,民凋谷踊,富民蓄米,日成其价。
(2)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敬弘,琅邪临沂人也。与高祖①讳同,故称字。曾祖暠,晋骠骑将军。祖胡之,司州刺史。父茂之,晋陵太守。敬弘少有清尚,起家本国左常侍,卫军参军。性恬静,乐山水,为天门太守。
敬弘妻,桓玄②姊也。敬弘之郡,玄时为荆州,遣信要令过。敬弘至巴陵,谓人曰:“灵宝见要,正当欲与其姊集聚耳,我不能为桓氏赘婿。”乃遣别船送妻往江陵。妻在桓氏,弥年不迎。山郡无事,恣其游适,累日不回,意甚好之。玄辅政及篡位,屡召不下。高祖受命,补宣训卫尉,加散骑常侍。永初三年,转吏部尚书,常侍如故。
敬弘每被除召,即便祗奉,既到宜退,旋复解官,高祖嘉其志,不苟违也。复除庐陵王师加散骑常侍,自陈无德不可师范令王固让不拜又除秘书监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本州中正又不就。太祖即位,又以为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领江夏王师。元嘉三年,为尚书仆射。关署文案,初不省读。尝豫听讼,上问以疑狱,敬弘不对。上变色,问左右:“何故不以讯牒副仆射?”敬弘曰:“臣乃得讯牒读之,政自不解。”上甚不悦。六年,迁尚书令,敬弘固让,表求还东,上不能夺。改授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给亲信二十人。让侍中、特进,求减亲信之半,不许。及东归,车驾幸冶亭饯送。二十四年,薨于余杭之舍亭山,时年八十八。追赠本官。顺帝升明二年,谥为文贞公。
敬弘形状短小,而坐起端方,桓玄谓之“弹棋八势”。所居舍亭山,林涧环周,备登临之美,时人谓之王东山。太祖尝问为政得失,敬弘对曰:“天下有道,庶人不议”。上高其言。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无竞。吾欲使汝处于不竞之地太祖嘉而许之。敬弘见儿孙岁中不过一再相见,见辄克日。恢之尝请假还东定省,敬弘克日见之,至日辄不果,假日将尽,恢之乞求奉辞,敬弘呼前,既至阁,复不见。恢之于阁外拜辞,流涕而去。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二十六》,有改动)
(注)①高祖,南朝宋的开国之君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史称宋武帝(宋高祖)。②桓玄,字敬道,一名灵宝,大司马桓温之子,东晋将领、权臣,大亨元年逼晋安帝禅位于己。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复除庐陵王师/ 加散骑常侍/ 自陈无德不可/师范令王/固让不拜/又除秘书监/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本州中正/又不就
B.复除庐陵王师/加散骑常侍/自陈无德/不可师范令王/固让不拜/又除秘书监/ 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 本州中正/ 又不就
C.复除庐陵王/师加散骑常侍/自陈无德/不可师范令王/固让不拜/又除秘书监/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本州中正/又不就
D.复除庐陵王/师加散骑常侍/自陈无德不可/师范令王/固让不拜/又除秘书监/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本州中正/又不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讳,名讳。封建时代对于帝王将相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王敬因与宋高祖刘裕的名相重,故只称字。
B.受命,受命于天。古代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地位,宜扬君权神受论.称他们做皇帝是顺从天意接受天命。这里指刘裕接受禅让。
C.东山,指代隐居地。东山在今浙江上虞,是东晋宰相谢安出仕前隐居的地方。这里称王敬弘为“王东山”,是赞其有宰相之才。
D.定省,指子女早晚向父母问安。《礼记》 :“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这里指王恢之请假回来,探望问候父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敬弘少有清尚,不慕权贵。王敬弘的夫人是权臣桓玄的姐姐,王敬弘却不愿亲近桓玄桓玄辅政及篡位时多次征召他.他都拒绝了。
B.王敬弘性格恬静,淡泊官场。他钟情山水,好隐居。朝廷一再封以高官,他却屡屡推辞仅在宋朝他就有多次辞让官职的纪录。
C.王敬弘正直奋智,光明磊落。他认为朝廷为政得失的关键在于舆情,这个见解得到高的推崇;皇上问以疑狱时,他坦陈自己看不懂审讯记录。
D.王敬弘为父慈爱,但国事为重。他一年之中会多次与儿孙们相聚。但为了勉励回家探的王恢之以国事为重,他直至儿子假期将尽也忍住没见儿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灵宝见要,正当欲与其姊集聚耳,我不能为桓氏赘婿。
(2)六年,迁尚书令,敬弘固让,表求还东,上不能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结发为夫妻①

无名氏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注)①这首诗在徐陵的《玉台新咏》中题作《留别妻》,旧传为苏武初出使时留别妻子之作。②结发;束发,借指男女始成年时。古时男年二十、女年十五束发,以示成年。③嬿婉;夫妻恩爱的样子。④怀往路:想着出行的事。“往路”一坐“远路”。⑤液何其:语出《诗经•庭燎》“夜如何其”,是说“夜晚何时”。⑥参(shēn)辰:二星名,代指所有星宿。

【小题1】下列对诗歌内容与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两句,笔锋陡转,将开头轻松、欢快的气氛抛入生离死别的无限悲哀。
B.“去去从此辞”中“去去”两字相叠,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道别时那种痛苦不堪、语噎词塞的情态。
C.“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两句,与“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两句不同,前者没有后者情深。
D.“恩爱两不疑”一句准确地表现了这对年轻夫妻之间至死不渝的爱。
【小题2】诗歌的最后四句,有人说是夫妻二人的对话,也有人说是征人对妻子的叮嘱。你是怎样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
【小题3】本诗与《孔雀东南飞 并序》一诗都表达了怎样的主题?各采用怎样的方法来表达主题的?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