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亮,字敬儒。清河东武城人。十岁,居贫,佣书自业。时陇西李冲当朝任事,亮族兄光往依之,谓亮日:“安能欠事笔砚而不往托李氏也?彼家饶书,圆可得学,”亮曰:“弟妹饥寒,岂容独饱?自可观书于市,安能看人眉睫乎!”光言之于冲,冲召亮与语,因谓日:“比见卿先人《相命论》,使人胸中无复怵迫之念。令遂亡本,卿能记之不?”亮即为诵之,涕泪变零,声韵不异。冲甚奇之,迎为馆客。冲荐之为中书博士。高祖在洛,欲创革旧制,选置百官,谓群臣曰:“与朕举一吏部郎,必使才望兼允者,给卿三日假。”又一日,高祖曰:“朕已得之,不烦卿辈也。”驿征亮兼吏部郎。俄为太子 中舍人,迁中书侍郎,兼尚书左丞。侍中,广平王元怀以母弟之亲,左右不遵宪法,赖亮推治。世宗 禁怀不通宾客者久之。后因宴集,怀侍亲使忿,欲陵突亮。亮乃正色责之,即起于宣武前脱冠请罪, 遂拜辞欲出。世宗曰:“广平粗疏,向来又醉,卿之所悉,何乃如此也!”遂诏亮复座,令怀谢焉。除 安西将军,雍州刺史。城北渭水浅不通船,行人艰阻。亮谓寮佐曰:“昔杜预乃造河梁,况此有异长 河,且魏、晋之日,亦自有桥。吾今决欲营之。”咸曰:“水浅,不可为浮桥;泛长无恒,又不可施柱。 恐难成立。”亮曰:“昔秦居咸阳,横桥度渭,以像阁道,此即以柱为桥。今唯虑长柱不可得耳。”
会天大雨山水暴至浮出长木数百根籍此为用桥遂成立百姓利之至今犹名崔公桥。亮性公清, 闵俞决断,所在并号称职,三辅梦服其德政。世宗嘉之,诏赐衣马被褥。正光二年秋,疽发于背,肃宗 遣舍人问疾,亮上表乞解仆射,送所负荷及印绶,诏不许。寻卒,谥曰贞烈。
(选自《魏书•崔亮列传第五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会天大雨/山水暴至/浮出长木/数百根籍此为用/桥遂成立/百姓利之至今/犹名崔公桥 |
B.会天大雨/山水暴至/浮出长木数百根/籍此为用/桥遂成立/百姓利之至今/犹名崔公桥 |
C.会天大雨/山水暴至/浮出长木/数百根籍此为用/桥遂成立/百姓利之/至今犹名崔公桥 |
D.会天大雨/山水暴至/浮出长木数百根/籍此为用/桥遂成立/百姓利之/至今犹名崔公桥 |
A.馆客,又称门客或食客,寄食于王公贵族门下并为其服务的人。 |
B.朕,文中是高祖的自称。皇帝的自称常见的有“寡人” “孤”“陛下”等。 |
C.三辅,西汉分治京畿地区三种职官的合称,也指其所辖地区。 |
D.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绶带,文中指官印,是权力的象征。 |
A.崔亮人穷志坚,不慕荣华。崔亮小时候家境贫穷,替别人抄书来养家糊口,堂兄崔光劝 说他投靠当时朝中掌权的李冲,崔亮拒绝了堂兄崔光的请求。 |
B.崔亮才望兼允,得到赏识。高祖在洛阳时想要挑选一位才能及名望都适合的吏部郎,崔 亮被高祖亲选为吏部郎,不久就担任太子中舍人。 |
C.崔亮不畏权贵,秉公执法。侍中,广平王元怀不守法规,崔亮在接皇上命令后就对他推 问追究,后因宴会,元怀恃亲王地位泄愤,要殴打崔亮。 |
D.崔亮力排众议,造桥利民。崔亮任雍州刺史时,城北渭水不通船,行人来往困难,崔亮决 定建桥,僚佐都认为难以达成,最终在崔亮坚持下建桥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