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僧达,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少子。兄锡,质讷乏风采。太祖闻僧达蚤慧,召见于德阳殿,问其书学及家事,应对闲敏,上甚知之,妻以临川王义庆女。
少好学,善属文。年未二十,以为始兴王浚后军参军,迁太子舍人。坐属疾,于杨列桥观斗鸭,为有司所纠,原不问。性好鹰犬,与闾里少年相驰逐,又躬自屠牛。义庆闻如此,令周旋沙门慧观造而观之。僧达陈书满席,与论文义,慧观酬答不暇,深相称美。与锡不协,诉家贫,求郡,太祖欲以为秦郡,吏部郎庾炳之曰:“王弘子既不宜作秦郡,僧达亦不堪莅民。”乃止。寻迁太子洗马母忧去职兄锡罢临海郡还送故及奉禄百万以上僧达一夕令奴辇取无复所余。服阕,为宣城太守。性好游猎,而山郡无事,僧达肆意驰骋,或三五日不归,受辞讼多在猎所。民或相逢不识,问府君所在,僧达曰:“近在后。”元嘉二十八年春,索虏寇逼,都邑危惧,僧达求入卫京师,见许。贼退,又除宣城太守,顷之,徙任义兴
三十年,元凶弑立,世祖入讨,普檄诸州郡;又符郡发兵,僧达未知所从。客说之曰:“方今衅逆滔天,古今未有,为君计,莫若承义师之檄,移告傍郡,使工言之士,明示祸福,苟在有心,谁不响应,此策上也。如其不能,可躬率向义之徒,详择水陆之便,致身南归,亦其次也。”僧达乃自候道南奔,逢世祖于鹊头,即命为长史,加征虏将军。
上即位,以为尚书右仆射,寻出为使持节、南蛮校尉,加征虏将军。僧达自负才地,谓当时莫及。上初践阼,即居端右,一二年间,便望宰相。及为护军,不得志,乃启求徐州,上不许。僧达三启固陈,上甚不说。期岁五迁,僧达弥不得意。
吴郭西台寺多富沙门,僧达求须不称意,乃遣主簿顾旷率门义劫寺内沙门竺法瑶,得数百万。荆、江反叛,加僧达置佐领兵,台符听置千人,而辄立三十队,队八十人。又立宅于吴,多役公力。坐免官。
(节选自《宋书·王僧达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迁太子洗马/母忧去职/兄锡罢临海郡/还送故及奉禄百万以上/僧达一夕令奴辇取/无复所余/
B.寻迁太子洗马/母忧去职/兄锡罢临海郡/还送故及奉禄百万以上僧达/一夕令奴辇取/无复所余/
C.寻迁太子洗马/母忧去职/兄锡罢临海郡还/送故及奉禄百万以上/僧达一夕令奴辇取/无复所余/
D.寻迁太子洗马/母忧去职/兄锡罢临海郡还/送故及奉禄百万以上僧达/一夕令奴辇取/无复所余/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在本文中是讨伐州郡的意思。
B.持节,官名。魏晋以后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为刺史总军戎者。
C.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还有很多,例如践祚、践极、践统等。
D.沙门,原为古印度各个宗教派别出家者的通称,佛教盛行后专指佛教僧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僧达自幼好学,善于为文。太祖听说他很聪慧,在德阳殿召见了他,他回答得从容闲雅,太祖很欣赏他,让他娶了临川王刘义庆的女儿。
B.王僧达喜好游猎,荒怠政务。任宣城太守时,他有时三五天不回郡,有时遇到老百姓,百姓问他太守在哪儿,他对百姓说:“很近,就在后面。”
C.王僧达出身高费,平乱有功,他没满二十岁时就跟在当时的始兴王刘浚身边做事,后来刘浚起兵平叛,他加人了刘浚的队伍,被封为征虏将军。
D.王僧达贪恋钱财,强取豪夺,吴郡西台寺很多和尚富有,王僧达向寺中索要感到不满意,就带着手下人拦劫寺里的和尚竺法瑶,搞到了几百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僧达求人卫京师,见许。贼退,又除宜城太守,顷之,徙任义兴。
(2)僧达三启固陈,上甚不说。期岁五迁,僧达弥不得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08 05:14: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信①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②
【注】①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北朝君臣一向倾慕南方文学,庾信又久负盛名,因而他既是被强迫,又是很受器重地留在了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位望通显”(《周书•庾信传》)。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②《周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寻思”两句直抒胸臆,写到自己梦想着获得食邑万户的显赫爵位,夜半时分,却忽然愁从中来。这是在告诉我们,令诗人忧愁的原因就是仕宦不达。
B.“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表明自己虽然和庄周不一样,但是却想着梦为蝴蝶、忘怀自身,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
C.“残月”两句使用比喻,道出在不同时间维度中的的“月”与“秋”,在诗人的感觉之中没有什么不同,突显出“愁”的深远弥漫。
D.“露泣”两句刻画冷露与流萤两种初秋特有的典型景物,烘托出诗人凄凉哀伤、心烦意乱的内心状态,用词精切,对仗工巧。
E. “乐天”两句,诗人以无奈的自问结束全篇:顺应天道变化,接受命运安排,方能消愁解忧,可是自己何时才能做到呢?
【小题2】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都使用了“琴”“书”两个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顾琛,字弘玮,吴郡吴人也。琛谨确不尚浮华,起家州从事,驸马都尉,奉朝请。元嘉七年,太祖遣到彦之经略河南,大败,悉委弃兵甲,武库为之空虚。后太祖宴会,有荒外归化人在坐,上问琛:“库中仗犹有几许?”琛诡答:“有十万人仗。”旧武库仗秘不言多少,上既发问,追悔失言,及琛诡对,上甚喜。
大明元年,吴县令张闿坐居母丧无礼,下廷尉。钱唐令沈文秀判劾违谬,应坐被弹。琛宣言于众:“闿被劾之始,屡相申明。”又云:“当启文秀留县。”世祖闻之大怒,谓琛卖恶归上,免官。琛母老,仍停家。
琛及前西阳太守张牧,并司空竟陵王诞故佐,诞待琛等素厚。三年,诞据广陵反,遣客陆延稔赍书板琛为征南将军,牧为安东将军。
时世祖以琛素结事诞,或有异志,遣使就吴郡太守王昙生诛琛父子。会延稔先至,琛等即执斩之,遣二子送延稔首启世祖曰:“刘诞猖狂遂构衅逆凡在含齿莫不骇惋臣等预荷国恩特百常愤。忽以今月二十四日中获贼诞疏,欲见邀诱。臣即共执录伪使,并得诞与抚军长史沈怀文、扬州别驾孔道存、抚军中兵参军孔璪、前司兵参军孔桓之、前司空主簿张晏书,具列本郡太守王昙生。臣即日便应星驰归骨辇毂,臣母年老,身在侍养,辄遣息宝素、宝先束骸诣阙。”世祖所遣诛琛使其日亦至,仅而获免。上嘉之,召琛出,以为西阳王子尚抚军司马,牧为抚军中兵参军。
太宗泰始初,与四方同反,兵败,奉母奔会稽。琛寻丁母忧,服阕,起为员外常侍、中散大夫。后废帝元徽三年,卒,时年八十六。
《宋书•列传第四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诞猖狂/遂构衅逆/凡在含齿/莫不骇惋臣等/预荷国恩/特百常愤/
B.刘诞猖狂/遂构衅逆/凡在含齿/莫不骇惋/臣等预荷国恩/特百常愤/
C.刘诞/猖狂遂构衅逆/凡在含齿/莫不骇惋臣等/预荷国恩/特百常愤/
D.刘诞猖狂/遂构衅逆/凡在含齿/莫不骇惋/臣等预荷/国恩特百常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年号,纪年的名称,多指帝王用的,文中大明、 太宗、元徽等都是。
B.辇毂,皇帝的车驾,常用以指代天子。辇,用人推挽的车。秦以前,卿大夫皆可乘辇。秦以后,唯天子才得乘辇。
C.诣阙,谓赴朝堂或赴京都。阙,本义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后引申为皇帝居处,借指朝廷,有时也代指京城。
D.丁忧,指遭父母亲的丧事。古代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必须辞官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文中丁母忧即遭逢母亲的丧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琛知道国家武器库的武器数目一向隐秘,他在有外国投诚的人在座的情况下回答了文帝的问题,很是后悔说错了话。但文帝听了非常高兴。
B.顾琛为人严谨而坚定,喜仗义执言。他曾因帮获罪的吴县县令张凯和钱塘县令沈文秀说话而触怒皇帝被免官。
C.司空竟陵王刘诞占据广陵城造反,顾琛是刘诞的老部下,世祖因此认为顾琛大概也有反心,便派人准备杀掉顾琛父子。
D.顾琛在朝廷使者到来之前杀掉了刘诞的信使,派儿子带着信使的首级向朝廷告密和谢罪,从而获得了世祖的谅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遣到彦之经略河南,大败,悉委弃兵甲,武库为之空虚。
(2)大明元年,吴县令张闿坐居母丧无礼,下廷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承天,东海郯人也。从祖伦,右卫将军。承天五岁失父,母徐氏,广之姊也,聪明博学,故承天幼渐训议,儒史百家,莫不该览。叔父肹为益阳令,随肹之官。
隆安四年,南蛮校尉桓伟命为参军。时殷仲堪、桓玄等互举兵以向朝廷,承天惧祸难未已,解职还益阳。义旗初,长沙公陶延寿以为其辅国府参军,遣通敬于高祖,因除浏阳令,寻去职还都。抚军将军刘毅镇姑孰,版为行参军。毅尝出行,而鄢陵县史陈满射鸟,箭误中直帅,虽不伤人,处法弃市。承天议曰:“狱贵情断疑则从轻昔惊汉文帝乘舆马者张释之劾以犯跸罪止罚金何者明其无心于惊马也。故不以乘舆之重,加以异制,今满意在射鸟,非有心于中人。按律过误伤人,三岁刑,况不伤乎?微罚可也。”出补宛陵令。赵惔为宁蛮校尉、寻阳太守,请为司马。寻去职。
高祖以为太尉行参军。高祖讨刘毅,留诸葛长民为监军。长民密怀异志,刘穆之屏人问承天曰:“公今行济否云何?”承天曰:“不忧西不时判,别有一虑尔。公昔年自左里还入石头,甚脱尔,今还,宜加重复。”穆之曰:“非君不闻此言。顷日愿丹徒刘郎,恐不复可得也。”除太学博士。义熙十一年,为世子征虏参军,转西中郎中军参军,钱唐令。高祖在寿阳,宋台建,召为尚书祠部郎,与傅亮共撰朝仪。永初末,补南台治书侍御史。
(选自《宋书》卷六十四 列传第二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狱贵情/断疑则从轻/昔惊汉文帝乘/舆马者张释之/劾以犯跸/罪止罚金/何者/明其无心于惊马也/
B.狱贵情断/疑则从轻/昔惊汉文帝乘/舆马者张释之/劾以犯跸/罪止罚金/何者明其/无心于惊马也/
C.狱贵情/断疑则从轻/昔惊汉文帝乘舆马者/张释之劾以犯跸/罪止罚金/何者明其/无心于惊马也/
D.狱贵情断/疑则从轻/昔惊汉文帝乘舆马者/张释之劾以犯跸/罪止罚金/何者/明其无心于惊马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表示官职升迁,文中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还有除、转、召为、补等,其中除是任命、授职的意思,除宫表示宫中太监等人职务的任命。
B.隆安是年号,汉世宗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元狩,并追称“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比如康熙、乾隆都是年号。
C.弃市是古代的一种刑罚,是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罚,《礼记》:“刑人于市,与众弃之。”
D.司马,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文中的官职名还有:鄢陵县史、宁蛮校尉、寻阳太守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承天是东海郯城人,母亲徐氏,生性聪慧学识广博,所以何承天小时候便开始接受教义,通习经史百家。
B.刚刚起义的时候,长沙公陶延寿任命何承天为浏阳县令,不久他便离职还于京都,抚军将军刘毅镇守姑孰城,授官何承天为兼代参军。
C.刘毅曾经外出行走,鄢陵信史陈满用弓箭射鸟,箭虽然没有射死人,但是处以弃市之刑,何承天提议只轻微处罚一下就行了。
D.义熙十一年,何承天为世子征虏参军,随后迁职为西中郎中军参军,钱塘县令。宋高祖刘裕在寿阳,宋台建立,召何承天为尚书祠部郎,与傅亮一起共同撰修朝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不以乘舆之重,加以异制,今满意在射鸟,非有心于中人。
(2)公昔年自左里还入石头,甚脱尔,今还,宜加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