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东平宪王刘苍,建武十五年封东平公,十七年进爵为王。苍少好经书,有智思,显宗甚爱重之。是时中兴三十余年,四方无虞,苍以天下化平,宜修礼乐,乃与公卿共议定南北郊冠冕、车服制度及光武庙登歌、八佾舞数,语在《礼乐》《舆服志》。
四年春,车驾近出,观览城第,闻当遂校猎河内,苍即上书谏日:“臣闻时令,盛春农事,不聚众兴功。动不以礼,非所以示四方也。”帝览奏,即还宫。
苍在朝数载,多所隆益,而自以至亲辅政,声望日重,意不自安。上疏归职,帝不。其后数陈乞,辞甚恳切。五年,许还国。
肃宗即位,尊重恩礼逾于前世,诸王莫与为比。后帝欲为原陵起县邑,苍闻之,遽上疏谏,帝从止。自是朝廷每有疑政,辄驿使咨问。苍悉心以对,皆见纳用。
六年冬,苍上疏求朝。帝以苍冒涉寒露,遣谒者賜貂裝,使大鸿胪窦固持节郊迎。帝乃亲自循行邸第,豫设帷床。苍以受恩过礼,上疏辞日:“臣闻卑高列序,上下以理。陛下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中宫亲拜,事过典故,臣惶怖战栗,诚不自安。此非所以示群下、安臣子也。”帝省奏叹息,愈褒贵焉。
苍还国,疾病,帝驰遣名医,使者冠盖不绝于道。明年正月薨。元和三年,幸东平宫,帝追感念苍,谓其诸子曰:“思其人,至其乡; 其处在,其人亡。”泣下沾襟。初,苍归国,骠骑时吏丁牧、周栩以苍敬贤下士,不忍去之,遂为王家大夫,数十年事祖及孙。帝闻,皆引见于前,既愍其淹滞,且欲扬苍德美,即皆擢拜议郎。
论曰: 孔子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若东平宪王,可谓好礼者也。若其辞至戚,去母后,岂欲苟立名行而忘亲遗义哉? 盖位疑则隙生,累近则丧大,斯盖明哲之所为叹息,呜呼,远隙以全忠,释累以成孝,夫岂宪王之志哉!
(取材于《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注] 中宫: 皇后居住之处,借指皇后。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方无 虞:忧患
B.闻当遂校猎河内 寻:不久
C.上疏归职,帝不 听: 允许
D.帝奏叹息,愈褒贵焉   省: 反省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苍天下化平  空身膏草野
B.五年,许还国 精思傅会,十年
C.遽上疏谏,帝从止    秦强赵弱,不可不许
D.泣下沾襟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动不以礼,非所以示四方也——不依据礼法而采取的行动,不是用来昭示四方的做法。
B.尊重恩礼逾于前世,诸王莫与为比——(肃宗) 尊奉恩礼超过前代,历代帝王中没有人能够与他相比。
C.自是朝廷每有疑政,辄驿使咨问——从这以后,朝廷每有疑而难决的政事,总派人(前往) 征求(刘苍的) 意见。
D.中宫亲拜,事过典故——皇后亲自(向臣) 行拜礼,(臣所接受的) 礼遇超越了常例的规定。
【小题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刘苍作为皇亲被封王,但其影响大、有声望靠的是自身才智。
B.刘苍多次向帝王提意见,非但没有触怒帝王,反而很受器重。
C.刘苍经历艰辛朝见君王,肃宗到郊外迎接以示对刘苍的尊重。
D.丁、周二位辅佐刘家几代人的事实,侧面显示出刘苍的魅力。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苍在朝数载,多所隆益,而自以至亲辅政,声望日重,意不自安。
【小题6】文中说:“若东平宪王,可谓好礼者也。”结合文意,概括东平宪王的“好礼”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说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11 02:04: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人也,赵将廉颇之后也。范父遭丧乱,客死于蜀汉。年十五,辞母西迎父丧。归葬服竟,诣京师受业,事博士薛汉。永平初,陇西太守邓融备礼谒范为功曹,会融为州所举案,范欲以权相济,乃托病求去,融不达其意,大恨之。范于是东至洛阳,变名姓,求代廷尉狱卒。居无几,融果征下狱,范遂得卫侍左右,尽心勤劳。融怪其貌类范而殊不意,乃谓曰:“卿何似我故功曹邪?”范诃之曰:“君困厄瞀乱邪!”语遂绝。及死,竟不言,身自将车送丧致南阳,葬毕乃去。
后辟公府,会薛汉坐楚王事诛,故人门生莫敢视,范独往收敛之。显宗大怒,召范入,诘责曰薛汉与楚王同谋交乱天下范公府掾不与朝廷同心而反收敛罪人何也范叩头曰:“臣无状愚戆,以为汉等皆已伏诛,不胜师资之情,罪当万坐。”帝怒稍解,问范曰:“卿廉颇后邪?与右将军褒、大司马丹有亲属乎?”范对曰:“褒,臣之曾祖;丹,臣之祖也。”帝曰:“怪卿志胆敢尔!”因贳之。由是显名。
举茂才,数月,再迁为云中太守。会匈奴大入塞。故事,虏入过五千人,移书傍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蓐食,晨往赴之,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辚藉,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建中初,迁蜀郡太守。成都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在蜀数年,坐法免归乡里。范世在边,广田地,积财粟,悉以赈宗族朋友。世伏其好义,然依倚大将军窦宪,以此为讥。卒于家。
【小题1】下列对加框部分的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诘责曰/薛汉与楚王/同谋交/乱天下/范公府掾/不与朝廷同心/而反收敛罪人/何也
B.诘责曰/薛汉与楚王同谋/交乱天下/范公府掾/不与朝廷/同心而反/收敛罪人/何也
C.诘责曰/薛汉与楚王同谋/交乱天下/范公府掾/不与朝廷同心/而反收敛罪人/何也
D.诘责曰/薛汉与楚王/同谋交乱天下/范公府掾/不与朝廷/同心而反/收敛罪人/何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学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承,唐宋以后专指具有某种技艺或从事某种职业的人。
B.显宗,汉明帝刘庄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有的皇帝会有多个庙号。
C.茂才,汉代推举人才的科目之一,西汉时作秀才,东汉时因避刘秀的讳改为茂才,明清两代称为生员。
D.传檄,传布檄文。檄文是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廉范为人孝顺。他的父亲因战乱客死他乡,他不远千里接回父亲的灵柩,守孝期满后才外出学习。
B.廉范重情重义。他受业薛汉,在薛汉获罪被杀后为薛汉收尸;他被邓融礼遇,在邓融下狱后变换姓名,侍奉邓融。
C.廉范有勇有谋。他在担任云中太守时亲自领兵抵抗,用疑兵之计击败匈奴军队,让他们不敢再侵犯云中。
D.廉范善于治民。他在担任蜀郡太守时勤政爱民,废除了禁止百姓夜间活动的不合理法令,获得百姓的称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融怪其貌类范而殊不意,乃谓曰:“卿何似我故功曹邪?”
(2)范世在边,广田地,积财粟,悉以赈宗族朋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祐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祐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昔马援以薏苡①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坦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祐辞谢而已,守志如初。

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祐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祐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迁胶东侯相。祐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啬夫②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伏罪。性惭惧,诣阁持衣自首。祐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祐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祐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尉李固,祐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祐亦径去。冀遂出祐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园蔬,以经书教授。年九十八卒。

(选自《后汉书•吴祐传》,有删节)

注:①薏苡:一种禾本科植物。②啬夫:农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B. 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C. 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D. 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 太守,是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C. 孝廉,是秦始皇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D. 杀青,古人在竹简上写字,用火烤去竹简的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虫蛀,这道工序称为杀青。后来泛指书籍定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吴祐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在劝谏父亲停止烤简刻书这件事上,他表现出了成人一般的沉稳与远见。
B. 吴祐父亲去世后,安于清贫自立,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后与黄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
C. 吴祐后升迁为胶东侯相,他为政仁慈清简,率先垂范。遇到打官司的百姓,有时到乡里亲自调解。
D. 吴祐坚守志节,大将军梁冀曾上表推荐他任长史,但当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佑就前去与之争辩。后被调出任河间相,辞官回乡耕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惭惧,诣阁持衣自首。祐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
(2)冀遂出祐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

同类题3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逵字景伯,扶风平陵人也。九世祖谊,文帝时为梁王太傅。曾祖父光,为常山太守。父徽,从刘歆受《左氏春秋》。逵悉传父业,弱冠能诵《左氏传》及《五经》本文,以《大夏侯尚书》教授,虽为古学,兼通五家《谷梁》之说。自为儿童,常在太学,不通人间事。性恺悌,多智思,俶傥有大节。
时有神雀集宫殿官府冠羽有五采色帝异之以问临邑侯刘复复不能对荐逵博物多识帝乃召见逵问之对曰:“昔武王终父之业,鸑鷟在岐,宣帝威怀戎狄,神雀仍集,此胡降之征也。”帝敕兰台给笔札,使作《神雀颂》,拜为郎,与班固并校秘书,应对左右。
肃宗立,降意儒术,特好《古文尚书》、《左氏传》。建初元年,诏逵入讲北宫白虎观、南宫云台。帝善逵说,使发出《左氏传》大义长于二传者。逵于是具条奏之。书奏,帝嘉之,赐布五百匹,衣一袭。
逵母常有疾,帝欲加赐,以校书例多,特以钱二十万,使颍阳侯马防与之。谓防曰:“贾逵母病,此子无人事于外,屡空则从孤竹之子于首阳山矣。
逵数为帝言《古文尚书》与经传《尔雅》诂训相应,诏令撰《欧阳》、《大小夏侯尚书古文》同异。逵集为三卷,帝善之。复令撰《齐》、《鲁》、《韩诗》与《毛诗》异同。迁逵为卫士令。八年,乃诏诸儒各选高才生,受《左氏》、《谷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由是四经遂行于世。
和帝即位,永元三年,以逵为左中郎将。八年,复为侍中,领骑都尉。内备帷幄,兼领秘书近署,甚见信用。
逵所著经传义诂及论难百余万言,又作诗、颂、诔、书、连珠、酒令凡九篇,学者宗之,后世称为通儒。然不修小节,当世以此颇讥焉,故不至大官。永元十三年卒,时年七十二。朝廷愍惜,除两子为太子舍人。
----选自《后汉书•贾逵传》有删改
【注】①鸑鷟:凤的别名,鸣于岐山。②二传:《公羊传》、《谷梁传》,它们和《左氏传》合称为“春秋三传”。③孤竹之子:指伯夷、叔齐二人。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有神雀集宫殿/官府冠羽/有五采色/帝异之/以问临邑侯刘复/复不能对荐/逵博物多识/帝乃召见逵/问之/
B.时有神雀集宫殿官府/冠羽有五采色/帝异之/以问临邑侯刘复/复不能对/荐逵博物多识/帝乃召见逵/问之/
C.时有神雀集宫殿官府/冠羽有五采色/帝异之/以问临邑侯刘复/复不能对荐/逵博物多识/帝乃召见/逵问之/
D.时有神雀集宫殿官府/冠羽有五采色/帝异之/以问临邑侯刘复/复不能对/荐逵博物多识/帝乃召见/逵问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在古代是指男子20岁。这时行冠礼,以示成年,“弱”即“戴”的意思。
B.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始建于汉代。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
C.永元在文中是指东汉皇帝汉和帝的年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
D.经传在文中是指对经书注释的文字,和“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经传”不同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逵出身名门。他的九世祖贾谊,文帝时任梁王太傅。曾祖父贾光曾任常山太守。父亲贾徽,跟从刘歆学习《左氏春秋》。
B.贾逵继承父业,在儒学方面颇有造诣,他受命比较过《春秋》三传在义理上的优劣,,比较过《齐》、《鲁》、《韩诗》与《毛诗》的异同。
C.儒学在当时的兴盛,与当朝皇帝对经学的喜爱和推崇有关,如肃宗诏令贾逵到北宫白虎观、南宫云台讲解儒家学术,并充分肯定。
D.贾逵博学,著述颇丰,涉及的文章体式多种多样,学者都非常推崇他,后世学者称他为通儒,但他因不通晓人情世故而被人讥笑。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善逵说,使发出《左氏传》大义长于二传者。逵于是具条奏之。
(2)贾逵母病,此子无人事于外,屡空则从孤竹之子于首阳山矣。
【小题5】课内翻译。
(1)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3) “君乃此言,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也。自伯升之败,光武不敢显其悲戚,每独居,辄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处。异独叩头宽譬哀情。光武止之曰:“勿妄言。”异复因进说曰:“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今更始诸将从横暴虐,所至虏掠,百姓失望,无所依戴。今公专命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易为充饱。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惠泽。”光武纳之。至邯郸,遣异乘传抚循属县,录囚徒,存鳏寡,亡命自诣者除其罪,条二千石长吏同心及不附者上之。

异为人谦退不,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士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时,赤眉、延岑暴乱三辅,郡县大姓各拥兵众,大司徒邓禹不能定,乃遣异代禹讨之。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具剑。敕异曰:“三辅遭王莽、更始之乱,重以赤眉、延岑之酷,元元涂炭,无所依诉。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诸将非不健斗,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敕,无为郡县所苦。”异顿首受命,引而西,所至皆布威信。异与赤眉遇于华阴,相拒六十余日,战数十合,降其将刘始、王宣等五千余人。

夏,遣诸将上陇,为隗嚣所败,乃诏异军栒邑。未及至,隗嚣乘胜使其将王元、行巡将二万余人下陇,因分遣巡取栒邑。异即驰兵,欲先据之。诸将皆曰:“虏兵盛而新乘胜,不可与争,宜止军便地,徐思方略。”异曰:“虏兵临境,忸忕小利,遂欲深入。若得栒邑,三辅动摇,是吾忧也。夫‘攻者不足,守者有余’。今先据城,以逸待劳,非所以争也。”潜往闭城,偃旗鼓。行巡不知,驰赴之。异乘其不意,卒击鼓建旗而出。巡军惊乱奔走,追击数十里,大破之。于是北地诸豪长,悉畔隗嚣降。异上书言状,不敢自伐。

(取材于《后汉书•冯异传》)

注释:①伯升:汉光武帝刘秀的兄长,骁勇善战,更始帝刘玄忌惮其才干,将其杀害。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理冤结,惠泽 布:陈述
B. 录囚徒,鳏寡 存:问候
C. 条二千石长吏同心及不附者上之 阴:暗中
D. 异为人谦退不伐:自夸
【小题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卿”,古代对人敬称,如“荀卿”,或下级称上级、晚辈称长辈,自唐代开始,君主称臣民。
B. “鳏寡”, “鳏”指老而无妻,“寡”指老而无夫的人。引申泛指老弱孤苦者。
C. “光武”即世祖光武皇帝,是东汉皇帝刘秀的庙号。
D. “赤眉”, 即赤眉军,中国古代著名的农民起义军之一,后被冯异灭掉。
【小题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光武帝虽然因兄长之死伤心,但是不敢在人前显露,冯异进言宽解,也被他阻止了。
B. 无论是行军还是驻扎,冯异率领的军队都在适当的地点立有标志,表现得十分规矩。
C. 赤眉、延岑暴乱,大司徒邓禹不能平定,所以光武帝就起用了冯异前来平定暴乱。
D. 在与隗嚣的军队作战时,冯异虚心听取了大家的建议,避开敌军锋芒,抢先攻下栒邑。
【小题4】将文中划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潜往闭城,偃旗鼓。行巡不知,驰赴之。异乘其不意,卒击鼓建旗而出。
(2)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滑,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叹,以为涣有神算。
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槃桉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钞,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永初二年,邓太后诏曰:“故洛阳令王涣,秉清修之节,蹈羔羊之义,尽心奉公,务在惠民,功业未遂,不幸早世,百姓追思,为之立祠。自非忠爱之至,孰能若斯者乎!今以涣子石为郎中,以劳勤。”延燕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傳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选自《后汉书·王涣列传》)
(注)①功曹:汉代辅佐州、郡长官办事的官吏,掌管考查记录功劳等。②擿:(tī),揭发 ③醊:(zhuì),祭祀时用酒酹地。④槃桉:“槃”即盘,“桉”即碗。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晚而改节,儒学 敦:推崇
B.诛之。 悉:全、都
C.京师叹 称:称赞
D.以劳勤 劝:劝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对我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B.豪右,西汉时期出现的占有大量田产的豪族,文中指权势盛大的豪族大户。
C.永元,是年号,可做纪年之用。帝王登基或朝廷遇到大事,往往会更改年号。中国古代帝王都有年号。
D.茂才,是汉代的一种察举常科,西汉时原作秀才,到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茂者,美也。茂才,即优秀人才。
【小题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焕年轻时,喜好行侠仗义,崇尚武力,后来才改变志向,研究儒学,入仕为官,曾任兖州刺史、侍御史、洛阳令等职。
B.王涣任温县县令时,严惩奸猾之徒,使境内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C.王换任洛阳令时,严格要求自己,办事公平,处理案件宽严适宜:同时又善于斗争,多次揭露潜藏的奸恶。
D.王涣去世后,邓太后认为王涣为国为民辛勤劳作,任命他的儿子王石为郎中,并为他设立祠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2)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钞,恒亡其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