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畅字叔茂。少以清实为称,无所交党。初举孝廉,辞病不就。大将军梁商特辟举茂才,四迁尚书令,出为齐相。征拜司隶校尉,转渔阳太守。所在以严明为称。坐事免官。是时政事多归尚书,桓帝特诏三公,令高选庸能。太尉陈蕃荐畅清方公正,有不可犯之色,由是复为尚书。

寻拜南阳太守。前后二千石逼惧帝乡贵戚,多不称职。畅深疾之,下车奋厉威猛,其豪党有衅秽者,莫不纠发。会赦,事得散。畅追恨之,更为设法,诸受臧二千万以上不自首实者,尽入财物;若其隐伏,使吏发屋伐树,堙井夷灶,豪右大震。功曹张敞奏记谏曰:“五教在宽,著之经典。汤去三面,八方归仁。武王入殷,先去炮格之刑。高祖鉴秦,唯定三章之法。孝文皇帝感一缇萦,蠲除肉刑。卓茂、文翁、召父之徒,皆疾恶严刻,务崇温厚。仁贤之政,流闻后世。夫明哲之君网漏吞舟之鱼然后三光明于上人物悦于下言之若迂其效甚近发屋伐树将为严烈虽欲惩恶难以闻远以明府上智之才,日月之曜,敷仁惠之政,则海内改观,实有折枝之易,而无挟山之难。三后生自新野,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风流,自中兴以来,功臣将相,继世而隆。愚以为恳恳用刑,不如行恩;孳孳求奸,未若礼贤。舜举皋陶,不仁者远。随会为政,晋盗奔秦。虞、芮入境,让心自生。化人在德,不在用刑。”畅深纳敞谏,更崇宽政,慎刑简罚,教化遂行。”

郡中豪族多以奢靡相尚,畅常布衣皮褥,车马羸败,以矫其敝。同郡刘表时年十七,从畅受学。进谏曰:“夫奢不僭上,俭不逼下,循道行礼,贵处可否之间。蘧伯玉耻独为君子。府君不希孔圣之明训,而慕夷齐之末操,无乃皎然自贵于世乎?”畅曰:“昔公仪休在鲁,拔园葵,去织妇;孙叔敖相楚,其子被裘刈薪。夫以约失之鲜矣。闻伯夷之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虽以不德,敢慕遗烈。”

后征为长乐卫尉。建宁元年,迁司空,数月,以水灾策免。明年,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王畅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明哲之君/网漏吞舟之鱼/然后三光明于上/人物悦于下/言之若迂/其效甚近/发屋伐树/将为严烈/虽欲惩恶/难以闻远/
B.夫明哲之君/网漏吞舟之鱼/然后三光明于上/人物悦于下/言之若迂/其效甚近/发屋伐树将为严烈/虽欲惩/恶难以闻远/
C.夫明哲之君网漏/吞舟之鱼然后/三光明于上/人物悦于下/言之若迂/其效甚近/发屋伐树将为严烈/虽欲惩恶/难以闻远/
D.夫明哲之君网漏/吞舟之鱼然后/三光明于上人物悦于下/言之若迂其效甚近/发屋伐树/将为严烈/虽欲惩恶难以闻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功曹,官名,亦称功曹史,西汉始置,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
B.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读书人的称呼,如贾谊《过秦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府君,汉朝时期称太守为府君,如《孔雀东南飞》中:“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
D.司空,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畅品格高洁,多次被人举荐。最初他被举荐为孝廉,假托有病不去上任;大将军梁商举荐他,后出任齐王的相;太尉陈蕃推荐他,因此再次做了尚书。
B.王畅不畏豪党,敢于揭发他们。他实施严刑峻法,对受赃一定数额的贵戚没收财物,如果隐藏就严惩,比起之前逼迫贵戚的太守们,他是称职的。
C.王畅明辨是非,善于听取意见。功曹张敞劝谏他要以仁爱治民,施仁政,行教化,他深表赞同;对于学生刘表的进谏,他却认为不妥,没有采纳。
D.王畅生活节俭,能够以身作则。做南阳太守期间,他穿布衣,坐陋车,矫正郡中豪族们奢侈的风气;与弟子的交谈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节俭的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畅深疾之,下车奋厉威猛,其豪党有衅秽者,莫不纠发。
(2)闻伯夷之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虽以不德,敢慕遗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06 09:01: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都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日:“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猾,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撾,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

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酸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举茂才,温令。 除:授予官职
B.又能以谲发摘奸伏 数:多次
C.为卒司所抄,恒其半   亡:死亡
D.纠剔奸盗,不得旋 踵:脚跟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太守陈宠功曹 身死人手,天下笑
B.在郡何为理 尝十倍之地,百万之众
C.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   今其智乃反不及,其可怪也欤
D.以剧令勃海任峻补  非蛇鳝穴无可寄托者
【小题3】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永元,是一种年号纪年法。皇帝即位大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且只有一个年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
(2)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同类题3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官所诛,咨乃谢病去。太尉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举高地,累迁敦煌太守。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依,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妻子物余,一无所请。盗皆惨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此益知名。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簿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即弃印绶,追之东海。谒咨毕,辞归家。其为时人所贵若此。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使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交合,欲更改殡,祗、建譬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
(《后汉书·赵咨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就:到任,就职。
B.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率:率领,带领。
C.妻子物余,一无所请   请:请示。
D.不听子孙改之   听:听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博士是学校里学位最高、学问最渊博的人。
B.“孝廉”, 汉朝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的名称:孝,指孝子;廉,指廉洁的人,合称孝廉。
C.“迁”, 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张衡传》中“再迁为太史令”。
D.“主簿”, 是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如《孔雀东南飞》中“主簿通语言”中的“主簿”,是指太守的属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咨至孝有道,侍奉并竭力保护老母。少年时期就死了父亲,因有孝行而被州郡推举为孝廉;遇盗贼来抢劫,害怕惊吓了母亲,便先到门口迎接强盗,并道歉求情,盗贼被感动。
B.赵咨为官清廉,生活俭朴。虽然做过太守,但因病免职后,亲自种田养家糊口;计算时间领取俸禄;临终,嘱咐旧吏朱祗、萧建等后事要从简。
C.赵咨善于避祸,保全自己。灵帝初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被宦官杀害,赵咨就称病推辞离开。后来,朝廷给予他议郎一职,他也以生病为由推辞不到任。
D.赵咨名重当时,极受尊重。荥阳县令曹暠为了拜访赵咨,丢掉印绶,追到东海,拜见赵咨后,辞职回家,可见,赵咨受到当时人的极大推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高地,累迁敦煌太守。
(2)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臧宫君翁,颍川郏人也。少为县亭长,后率宾客入下江兵中为校尉,数从光武征战,诸将多称其勇。光武察宫忠少言,甚亲信之。及至河北,以为偏将军,从破群贼,数陷陈却敌。十一年,将兵至中卢,屯骆越。是时,公孙述将田戎、任满与征南大将军岑彭相于荆门,彭等战数不利,越人谋畔从蜀。宫兵少,力不能制。会属县送委输车数百乘至,宫夜使锯断城门限,令车声回转出入至旦。越人候伺者闻车声不绝,而门限断,相告以汉兵大至。其渠帅乃奉酒以劳军营,宫牛酾酒,飨慰之,越人由是遂安。宫与岑彭等破荆门,别至垂鹊山,通道出秭归,至江州。岑彭下巴郡,使宫将降卒五万,从涪水上平曲。公孙述将延岑盛兵于沈水时宫众多食少转输不至而降者皆欲散畔郡邑复更保聚观望成败宫欲引还,恐为所反,会帝遣谒者将兵诣岑彭,有马七百匹,宫矫制取以自益,晨夜进兵,多张旗帜,登山鼓噪,右步左骑,挟船而引,呼声动山谷。岑不意汉军卒至,登山望之,大震恐。宫因从击,大破之。敌斩首溺死者万余人,水为之浊流。遂乘胜追北,降者以十万数。十三年,拜宫为广汉太守,增食邑,更封酂侯。十九年,妖巫维汜弟子单臣、傅镇等,复妖言相聚,入原武城,自称将军。于是遣宫将北军及黎阳营数千人围之。贼谷食多,数攻不下,士卒死伤。帝召公卿诸侯王问方略,皆曰“宜重其购赏”。时,显宗为东海王,独对曰:“妖巫相劫,势无久立,其中必有悔欲亡者。但外围急,不得走耳。宜小缓,令得逃亡,逃亡则一亭长足以禽矣。”帝然之,即敕宫围缓贼,贼众分散,遂斩臣、镇等。宫还,迁城门校尉,复转左中郎将。击武溪贼,至江陵,降之。宫永平元年卒,谥曰愍侯。子信嗣。信卒,子震嗣。震卒,子松嗣。永宁元年,邓太后诏封松弟由为郎陵侯。

(《后汉书·列传第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光武察宫忠少言  勉:勤勉
B.与征南大将军岑彭相于荆门 距:离,距离
C.宫牛酾酒,飨慰之 击:杀,搏杀
D.帝然之,即敕宫围缓贼     彻:通“撤”,撤除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孙述将延岑盛兵于沈水/时宫众多食少/转输不至/而降者皆欲散畔/郡邑复更保聚/观望成败
B.公孙述将延岑/盛兵于沈水时/宫众多食少/转输不至而降者/皆欲散畔郡邑/复更保聚/观望成败
C.公孙述将延岑/盛兵于沈水时/宫众多食少/转输不至/而降者皆欲散畔/郡邑复更保聚/观望成败
D.公孙述将延岑盛兵于沈水/时宫众多食少/转输不至而降者/皆欲散畔/郡邑复更保聚/观望成败
【小题3】下列对文中以及课本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字又叫表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及笄礼和女子弱冠礼之后称字,大部分人的名与字在意义上有关联。
B.“迁”在古代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本文的“宫还,迁城门校尉”;也指贬谪,放逐,如《琵琶行》中的“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C.《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由南朝宋的范晔主持编写。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D.永平是古代的年号纪年。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臧宫忠诚勇敢。臧宫跟多次随光武帝出战,攻破各处贼兵,多次冲入敌阵击退敌人,将领们多称赞他勇敢,光武帝也很欣赏他的忠诚持重。
B.臧宫很有谋略。与越人交战时,臧宫夜间派人锯断城门门槛,让车子发出响声往返出入城门一直到天亮,以此迷惑敌军,最终取得了胜利。
C.臧宫冷静机智。与公孙述的部将延岑交战时,臧宫面对极为不利的形势,冷静地抓住时机,假托圣旨补充自己,最终扭转了不利的战局。
D.臧宫深受倚重,福泽后代。臧宫去世后,他的爵位一直由子孙相继承继。邓太后更下诏封臧宫的孙子臧由为郎陵侯。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人候伺者闻车声不绝,而门限断,相告以汉兵大至。
(2)宫与岑彭等破荆门,别至垂鹊山,通道出秭归,至江州。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唯辞章、数术、天文是好,妙操音律。

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闲居玩古,不交当世。

建宁三年,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熹平四年,乃与五官中郎将堂谿典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

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
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憘!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太尉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

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狱中,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

(选自《后汉书·蔡邕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B.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C.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D.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经是指《诗经》《礼记》《尚书》《周易》《春秋》《乐经》六部儒家经典。《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也是指的这六部经书。
B.太学是古代的高等学府。汉武帝元朔五年,始置太学,立五经博士。隋代开始设立国子监,唐代太学隶属于国子监,明以后只设国子监,不设太学。
C.搢绅,“搢”为“插”意,“绅”是指古代仕宦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搢绅”意即把上朝用的笏插到“绅”中,代指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也作“缙绅”。
D.《后汉书》为班固所著纪传体断代史,全书主要记述上起东汉光武帝,下至汉献帝共近二百年的史实,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邕博学多才。他擅长天文、数术、辞章等,认为当时很多经典中文字有错误,俗儒易牵强附会,就与其他官员一起奏请校正六经文字,得皇帝准许。
B.蔡邕不慕权贵。他被天子征召,赴任途中称病归家了;被董卓征召,也称病不就,惹怒了董卓。董卓以自己有杀人之权逼迫,蔡邕只得妥协。
C.蔡邕擅长音律。他在陈留赴宴时,敏锐地从琴音辨识出杀意。当琴师说乐中有“杀意”是因看到螳螂捕蝉时,蔡邕笑着指出这只是借口。
D.蔡邕无辜被害。王允将汉武帝不杀司马迁类比自己不杀蔡邕,意在强调如果留下蔡邕,自己将会像汉武帝受到司马迁毁谤一样受到蔡邕毁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
(2)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