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勉学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今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

有客难主人日:“吾见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日:“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金玉之磨莹,自关于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于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也。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弊舌存,尊贤容众,若不胜衣也。素怯懦者,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命,强毅正直,勃然奋厉,不可恐慑也。历兹以往,百行皆然。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加以断一条讼,不必得其理;千户县,不必理其民;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既优闲,材增迂诞,军国经纶,略无施用: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日:“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老而弥,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十七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取材于颜之推《颜氏家训》,有改动)

(注释)①札:铠甲上的金属叶片。②不胜衣:谦恭退让的样子。③棁zhuō:梁上的短柱。④坎壈(lǎn):困顿,不得志。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 惕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B.千户县,不必理其民 宰:主管
C.人生小幼,精神专利 专利:专注敏锐
D.魏武老而弥     笃:诚实
【小题2】“齿弊舌存”是一个成语,出自《老子》:“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请你据此及文本推断这个成语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文言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今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
现在经常可以看到士大夫以涉足农业、商业为耻
B.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
怎么可以说经过雕刻的木石就胜过未经琢磨的金玉呢
C.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
所以只能做被人嘲笑辱骂的一介武夫或庸常小吏,的确是有原因的
D.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一直到今天,每隔十年温习一次,仍然没有遗忘
【小题4】荀子的《劝学》和颜之推的《勉学》都劝勉入学习,都写到了学习的价值意义、方法态度,请分别加以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28 09:03: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信者行之基,行者人之本。人非行无以成,行非信无以立。故行之于人,譬济之须舟也;信之于行,犹舟之待楫也。将涉大川,非舟何以济之?欲泛方舟,非楫何以行之?今人虽欲为善而不知立行,犹无舟而济川也;虽欲立行不知立信,犹无楫而行舟也。是适郢土而首冥山,背道愈远矣。

得风,风不信则花萼不茂,花萼不茂则发生之德废;夏之得炎,炎不信则草木不长,草木不长则长赢之德废;秋之得雨,雨不信则百谷不实,百谷不实则收成之德废;冬之得寒,寒不信则水土不坚,水土不坚则安静之德废。以天地之灵,气不信四时犹废,而况于人乎?

昔齐攻鲁,求其岑鼎,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齐侯不信,曰:“使柳季云是,则请受之。”鲁使柳季,柳季曰:“君以鼎国,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也。”乃献岑鼎。小邾射(1)以邑奔鲁,曰:“使子路我,吾无盟矣。”乃使子路。子路辞焉。季康子谓之曰:“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一言,子何辱?”子路曰:“彼不臣而其言,是不义也,由不能矣。”夫柳季、子路,鲁之匹夫,立信于衡门(2),而声驰于天下。故齐、邾不信千乘之盟,而重二子之言,信之为德,岂不大哉!

故言必如言,信之符也。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教而行,诚在言外。君子知诚信之为贵,故必诚信而行;君王知诚信之为贵,故以信施救则立,以信莅事则正,以信赏罚则明。由此而言:信之为行,其德大矣!

(取材于《刘子》)

注释:(1)射:人名,小邾国的大臣。(2)衡门:简陋的屋舍。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萼不茂则发生之德废 发生:萌发滋生
B.使子路我 要:与……约定
C.彼不臣而其言    济:成全
D.鲁之匹夫 匹夫:有勇无谋的人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欲立行不知立信   得之心寓之酒也
B.春得风    师道不传也久矣
C.君以鼎国  国以礼
D.子何辱    风雨兴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草木不长则长赢之德废——草木不生长夏季植物茂盛的规律就会被破坏
B.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鲁侯假意把岑鼎献给齐国来请求结盟
C.故言必如言,信之符也——所以说到做到,是守信的表现
D.以信莅事则正——用诚信的态度处理事情就能公正
【小题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使柳季云是,则请受之。
②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也。
【小题5】请为本文拟一个4字标题。
【小题6】下面两则材料中哪一则更适合用作本文的论据?请结合文章的论述思路,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一:秦孝公使商鞅攻魏,魏遣公子昂逆而拒之。鞅谓昂曰:“昔鞅与公子善,今俱为两国将,不忍攻,愿一饮而休二师。”公子许焉,遂与之会。鞅伏甲虏之,击破魏军。及惠王即位,疑其行诈,遂车裂于市。夫商鞅,秦之贵臣,名重于海内,贪诈伪之小功,失诚信之大义,一为不信,终身取尤,卒至屠灭,为天下笑。

材料二:孔子适卫,路出于蒲,会公叔氏以蒲叛卫,蒲人止之。孔子弟子有公良儒者,为人贤长,有勇力,以私车五乘从夫子行。喟然曰:“昔吾从夫子遇难于匡,又伐树(1)于宋,今遇困于此,与其见夫子仍遇于难,宁我斗死。”挺剑而合众,将与之战。蒲人惧,曰:“苟无适卫,吾则出子。”乃盟孔子,而出之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乎?”孔子曰:“要我以盟,非义也。”

注释:(1)伐树:孔子与弟子行至宋国,在一棵大树下学习礼仪,有人把树砍倒以驱赶他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何承天,东海郯人也。承天五岁失父。母徐氏,聪明博学,故承天幼渐训议,儒史百家,莫不该览。隆安四年,南蛮校尉桓伟命为参军。时殷仲堪、桓玄等互举兵以向朝廷,承天惧祸难未已,解职还益阳。义旗初,长沙公陶延寿以为其辅国府参军,遣通敬于高祖,因除浏阳令,寻去职还都。抚军将军刘毅镇姑孰,版为行参军。毅尝出行,而鄢陵县吏陈满射鸟,箭误中直帅,虽不伤人,处法弃市。承天议曰:“狱贵情断,疑则从轻。昔惊汉文帝乘舆马者,张释之劾以犯跸,罪止罚金。何者?明其无心于惊马也。故不以乘舆之重,加以异制。今满意在射鸟,非有心于中人。按律过误伤人,三岁刑,况不伤乎?微罚可也。”谢晦镇江陵,请为南蛮长史。晦进号卫将军,转咨议参军,领记室。前益州刺史萧摹之、前巴西太守刘道产去职还江陵,晦将杀之,承天尽力营救,皆得全免。晦既下,承天留府不从。及到彦之至马头,承天自诣归罪,彦之以其有诚,宥之,使行南蛮府事。七年彦之北伐请为右军录事及彦之败退承天以才非军旅得免刑责以补尚书殿中郎,兼左丞。承天为性刚愎,不能屈意朝右,颇以所长侮同列。十六年,除著作佐郎,撰国史。二十四年,承天迁廷尉,未拜,上欲以为吏部,已受密旨,承天宣漏之,坐免官。卒于家,年七十八。先是,《礼论》有八百卷,承天删减并合,以类相从,凡为三百卷,并《前传》、《杂语》、《纂文》、论并传于世。又改定《元嘉历》,语在《律历志》。
(节选自《宋书·何承天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七年/彦之北伐/请为右军/录事及彦之败退/承天以才非/军旅/得免刑责。
B.七年/彦之北/伐请为右军/录事及彦之败/退承天以才/非军旅/得免刑责。
C.七年/彦之北/伐请为右军录事/及彦之败/退承天以才非/军旅得免刑责。
D.七年/彦之北伐/请为右军录事/及彦之败退/承天以才非军旅/得免刑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军,古代官名,最初指丞相的军事参谋,《出师表》提及的蒋琬时任此官。
B.弃市,古代五刑之一,指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犯人的头砍下来悬挂示众。
C.犯跸,古代的一种罪名,指冲撞了皇帝出行车队或违反了禁止通行的命令。
D.长史,古代官名,最早设于秦代,其执掌事务不一,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承天遍览群书。他虽自幼丧父,但因其母亲聪明博学,所以仍获得了良好的教育。
B.何承天仕途不顺。他虽然担任过各种官职,但最终还是因为泄密事件而被免去官职。
C.何承天直言敢谏。他在担任浏阳令时,引用典故来规劝将军刘毅从轻发落县吏陈满。
D.何承天博学多才。他在文献整理以及天文历法修订等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按律过误伤人,三岁刑,况不伤乎?微罚可也。
(2)承天为性刚愎,不能屈意朝右,颇以所长侮同列。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融字思光,吴郡吴人也。融年弱冠,道士同郡陆修静以白鹭羽麈尾扇遗融,曰:“此既异物,以奉异人。”宋孝武闻融有早誉,解褐为新安王北中郎参军。孝武起新安寺,傣佐多覯钱帛,融独觀百钱。 帝日:“融殊贫,当序以佳禄。’出为封溪令。广越嶂险,獠賊执融,将杀食之,融神色不动,方作洛生咏,賊异之而不害也。
举秀才,对策中第,为尚书殿中郎,不就,为仪曹郎。泰始五年,明帝取荆、郢、湘、雍四州射手,叛者斩亡身及家长者,家口没奚官。元徽初,郢州射手有叛者,融议家人家长罪所不及,亡身刑五年。
辟太祖太傅椽,迁中书郎,非所好,乞为中散大夫,不许。融风止诡越,坐常危膝,行则曳步,翘身仰首,意制甚多。随例同行,常稽迟不进。太祖素奇爱融,为太尉时,时与融款接,见融常笑曰:“此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即位后,手诏赐融衣日:“见卿衣服粗故诚乃素怀有本交尔蓝缕亦亏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并履一量。”高帝出太极殿西室,融入问讯,弥时方 登阶。及就席,上曰:“何乃迟为?”对曰:“自地升天,理不得速。”时魏主至淮而退,帝问:“何意忽来忽去。”未有答者,融时下坐,抗声曰:“以无道而来,见有道而去。”公卿咸以为捷。
融与吏部尚书何戢善,往诣戢,误通尚书刘澄。融下车入门,乃曰:“非是。”至户外,望澄,又曰: “非是。”既造席,视澄曰:“都自非是。”乃去。其为异如此。融假东出,世祖问融住在何处?融答曰:“臣 陆处无屋,舟居非水。”后日上以问融从兄绪,绪曰:“融近东出,未有居止,权牵小船,于岸上住。”上大笑。建武四年,病卒。年五十四。
(摘编自《南齐书》《南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见卿衣服粗/故诚乃素怀有本/交尔蓝缕/亦亏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并履一量
B.见卿衣服粗/故诚乃素怀/有本交尔蓝缕/亦亏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并履一量
C.见卿衣服粗故/诚乃素怀/有本交尔蓝缕/亦亏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并履一量
D.见卿衣服粗故/诚乃素怀有本/交尔蓝缕/亦亏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并履一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B.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担任官职。而解官、悬车、致仕、出宰等都指辞官退休在家。
C.年号是房间皇帝纪年的名号,采用年号纪年法是从汉武帝开始的。泰始即南朝宋时明帝的年号。
D.卒,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称谓,《礼记·曲礼》:“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A.张融见解独特,议政有方。泰始五年,明帝挑选荆、郢、湘、雍四州的射手,面对朝廷对反叛人员的处罚规定,张融议政时提出自己独特的主张。
B.张融颇受赏识,深受器重。他历经宋孝武帝、宋明帝、齐高帝、齐武帝等几个时期,都受皇帝赏识,齐高帝即位以后,还亲自下诏书賜给他衣服、鞋子。
C.张融举止诡异,不同寻常。他的坐姿与行走方式与众不同,跟着大家一块走,经常延迟处在后面,拜访好友时走错门,连连说着不对,到了席上还走掉了。
D.张融诙谐幽默,机敏善辩。对于高帝的提问,他能够幽默风趣地进行解答,尤其在回答魏朝君主率军进到淮河又退回去的问题时,公卿都认为他才思敏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獠贼执融,将杀食之,融神色不动,方作洛生咏,贼异之而不害也。
(2)元徽初,郢州射手有叛者,融议家人家长罪所不及,亡身刑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