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王景,字仲通,乐浪人也。八世祖仲,好道术,明天文。诸吕作乱,齐哀王襄谋发兵,而数问于仲。及济北王兴居反,欲委兵师仲,仲惧祸及,乃浮海东奔乐浪山中,因而家焉。父闳,为郡三老..。更始败,土人王调杀郡守刘宪,自称大将军、乐浪太守。建武六年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至辽东闳与郡曹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帝奇而征之。
景少学《易.》,遂广窥众书,又好天文术数之事,沈深多伎艺。辟司空伏恭府。时有荐景能理水者,显宗诏与将作谒者..王吴共修作浚仪渠。吴用景堰流法,水乃不复为害。
初,平帝时,河、汴决坏,未及得修。建武十年,阳武令张汜上言:“河决积久,日月侵毁,济渠所漂数十许县。修理之费,其功不难。宜改修堤防,以安百姓。”书奏,光武即为发卒。方营河功,而浚仪令乐俊复上言:“昔元光之间,人庶炽盛,缘堤垦殖,而瓠子河决,尚二十余年,不即拥塞。今居家稀少,田地饶广,虽未修理,其患犹可。且新被兵革,方兴役力,劳怨既多,民不堪命。宜须平静,更议其事。”光武得此遂止。
后汴渠东侵,日月弥广,而水门故处,皆在河中,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他役,不先民急。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乃引见景,问以理水形便。景陈其利害,应对敏给。帝善之。又以尝修浚仪,功业有成,乃赐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及钱帛衣物。夏,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余里。景乃商度地势,凿山阜,破砥绩,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洄注,无复溃漏之患。景虽简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明年夏,渠成。帝亲自巡行,诏滨河郡国置河堤员吏,如西京..旧制。景由是知名。王吴及诸从事掾史皆增秩一等。景三迁为侍御史。十五年,从车驾巡狩,至无盐,帝美其功绩,拜河堤谒者..,赐车马缣钱。
建初七年,迁徐州剌史。先是杜陵杜笃奏上《论都赋》,欲令车驾迁还长安。耆老闻者,皆动怀土之心,莫不眷然伫立西望。景以宫庙已立,恐人情疑惑,会时有神雀诸瑞,乃作《金人论》,颂洛邑之美,天人之符,文有可采。
明年,迁庐江太守。庐江传其文辞。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循吏列传第六十六》,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建武六年/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至辽东/闳与郡曹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帝奇而征之
B.建武六年/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至辽东/闳与郡曹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帝奇而征之
C.建武六年/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至辽东/闳与郡曹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帝奇/而征之
D.建武六年/光武遣太守王遵将兵/击之至辽东/闳与郡曹共杀调迎遵/皆封为列侯/闳独让爵/帝奇而征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老是古代掌教化的乡官,战国魏有三老,秦置乡三老,汉增置县三老,东汉以后又有郡三老,并间置国三老。
B.《易》,《周易》的简称,与《诗》《书》《礼》《孝》《春秋》并称“六艺”,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
C.西京,中国历史上西安沿袭过几个朝代,长期被称作西京,是中国历史上十三个王朝的首都、京师。
D.谒者,官名。文中河堤谒者,掌防河事;将作谒者,派往地方主管水利的官员,两者负责事务不完全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景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水利专家,王景八世祖王仲、父亲王闳都曾得到西汉朝廷重视,父亲王闳为平定辽东叛乱建立了功劳。
B.王景博览群书,喜好天文术数,性格沉稳,多才多艺,当时有人举荐他能治理水患,他接受诏命与王吴共同修凿浚仪渠,采用“堰流法”,黄河才不再构成灾害。
C.杜陵杜笃想要让皇帝迁都回长安,年老士绅听说这件事,都触动了怀念故土的情感,没有不满怀依恋伫立向西遥望的。王景写作《金人论》,赞颂洛邑之美好。
D.汴渠水患,皇帝又派王景与王吴修渠筑堤,王景虽然节约费用,然而还是耗资百亿之多。水渠修成,皇帝亲自巡行,下诏设置河防官员,王景连升三级为侍御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决积久,日月侵毁,济渠所漂数十许县。
(2)且新被兵革,方兴役力,劳怨既多,民不堪命。宜须平静,更议其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0-17 08:01: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年十三,丧父,哀悴过毁,扶而后起,州里归其孝。性好学博涉多该览后辟司空掾拜中军侯在职三日迁虎贲中郎将。会董卓废立,融每因对答,辄有匡正之言。以忤卓旨,转为议郎。时黄巾寇数州,而北海最为贼冲,卓乃讽三府同举孔融为北海相。

时,年饥兵兴,操表制禁酒,融频书争之,多侮慢之辞。既见操雄诈渐著,数不能堪,故发辞偏宕,多致乖忤。又尝奏宜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内,不以封建诸侯。操疑其所论渐广,益惮之。然以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而潜忌正议,虑鲠大业。山阳郗虑承望风旨,以微法奏免融官。曹操既积嫌忌,而郗虑复构成其罪,遂令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奏孔融曰:

少府孔融,昔在北海,见王室不静,而招合徒众,欲规不轨,云“我大圣之后,而见灭于宋,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及与孙权使语,谤讪朝廷。又融为九列,不遵朝仪,秃巾微行,唐突宫掖。又前与白衣祢衡跌宕放言,云“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尔。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缻中,出则离矣。”继而与衡更相赞扬。衡谓融曰:“仲尼不死。”融答曰:“颜回复生。”大逆不道,宜极重诛。

书奏,下狱弃市。时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诛。初,女年七岁,男年九岁,寄他舍。二子方弈棋,融被收而不动。左右曰:“父执而不起,何也?”答曰:“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主人有遗肉汁,男渴而饮之。女曰:“今日之祸,岂得久活,何赖知肉味乎?”兄号泣而止。

(选自《后汉书·孔融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性好学/博涉多该览后/辟司空掾/拜中军/侯在职三日/迁虎贲/中郎将
B.性好学/博涉多/该览后/辟司空掾/拜中军侯/在职三日/迁虎贲中郎将
C.性好学/博涉多该览后/辟司空/掾拜中军侯/在职三日/迁虎贲中郎将
D.性好学/博涉多该览/后辟司空掾/拜中军侯/在职三日/迁虎贲中郎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畿之制:从周代开始,人们把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称为“王畿”。按照古制,王城方圆千里以内,不分封建制诸侯。
B.卯金刀:典故名,指刘姓。“刘”的繁体字,拆成“卯、金、刀”,汉光武帝登基时的祝文里用到过,后世就以此为典。
C.九列:九卿的职位,东汉时期指在朝中身份地位很高。
D.弃市:是古时将犯人带到人众集聚的闹市示众并活活饿死的一种刑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孔融冒犯董卓,但用人之际,董卓惜才,他让三府同时推举孔融担任北海太守。
B.曹操对孔融积怨很多,加上郗虑又给孔融捏造了罪名,于是曹操便令路粹上奏文诬告孔融。
C.路粹在奏文里编造了孔融与祢衡的对话,就是要给孔融一个大逆不道的罪名,达到对孔融严惩重诛的目的。
D.孔融寄养在别人家的两个孩子,虽然年幼,但懂得“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他们没有逃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黄巾寇数州,而北海最为贼冲。
(2)山阳郗虑承望风旨,以微法奏免融官。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鲍昱字文泉。少传父学,客授于东平。建武初,太行山中有剧贼,太守戴涉闻昱鲍永子,有智略,乃就谒,请署守高都长。昱应之,遂讨击群贼,诛其渠帅,道路开通,由是知名。后为沘阳长,政化仁爱,境内清净。荆州刺史表上之,再迁,中元元年,拜司隶校尉,诏昱使封胡降檄。光武遣小黄门问昱有所怪不。对曰:“臣闻故事通官文书不著姓,又当司徒露布,怪使司隶下书而著姓也。”帝报曰:“吾故欲今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也。”昱在职,奉法守正,有父风。永平五年,坐教火迟,免,后拜汝南大守,郡多陂池,岁岁决坏,年费常三千余万。昱乃上作方梁石洫,水常饶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
十七年,代王敏为司徒,赐钱帛什器帷帐,除子德为郎。建初元年,大旱,谷贵。召昱问曰:“旱既太甚。将何以消复灾眚?”对曰:“臣闻圣人理国,三年有成。今陛下始践天位,刑政未著,如有失得,何能致异?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迢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一人呼嗟,王政为亏。宜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如此,和气可致。”帝纳其言。四年,代牟融为太尉。六年,薨,年七十余。
子德,修志节,有名称,累官为南阳太守。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号为神父。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备俎豆黻冕,行礼奏乐。又尊飨国老,宴会诸儒。百姓观者,莫不劝服。子昂,字叔雅,有孝义节行。初,德被病数年,昂俯伏左右,衣不缓带;及处丧,毁瘠三年,抱负乃行;服阕,遂潜于墓次,不关时务。
(节选自《后汉书·中屠刚鲍永郅恽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B.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C.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D.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身上。
B.肃宗,为庙号。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庙号只褒不贬;历史上并不是每个君王都有庙号。
C.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刺”是弹劾进谏之意,表明刺史要对郡县履行监察之职。
D.建武,汉光武帝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先秦至汉初无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昱善理狱讼,依法公平处理案件。建初元年,遇大旱,皇帝问他如何消灾,他乘机进言,说这是冤狱不平所致,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释放了无辜被囚禁的人。
B.鲍昱的后代,都受人爱戴。郡里人称鲍德为神父。鲍德患病多年,鲍昂在身边服侍,日夜不解衣带;后居丧,守孝三年;三年服满,便隐居墓旁,不过问时政。
C.鲍昱不忘百姓利益。任汝南太守时,他修建水利工程,使水量充足,更多农田得到灌溉,人民生活富足。
D.鲍显谨守职责,不矜名节。他在做司隶校尉时,光武帝下诏让他在招降胡人的露布上注明自己的姓氏,鲍显认为这样做违反了旧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宜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
(2)子德,修志节,有名称,累官为南阳太守。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

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所不轨。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览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引钦谓曰:“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钦因起抚笃曰:“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笃曰:“笃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其矣。”钦叹息而去。笃因送俭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

中平元年,党事解,乃还乡里。大将军、王公并辟,又举敦朴,公车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献帝初,百姓饥荒,而俭资计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赖其存者以百数。

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俭见曹氏世德已萌,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岁余,卒于许下,年八十四。

(《后汉书·党锢列传》)

注:①刊章:诏令上删除告密人的名字。②蘧伯玉:春秋时卫国的大夫,很讲义气。③明廷:汉代对县令的敬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览遏章表   绝:截留。
B.笃因送俭出塞 缘:缘分。
C.大将军、三公并辟 并辟:同时征召。
D.而俭资计温 差:稍微。
【小题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所不轨  ②俭所弃  ③明廷今日载半矣  ④莫不重名行
A.③④意思、用法都不同,①②意思、用法都不同。
B.③④意思、用法都不同,①②意思不同,用法相同。
C.③④意思不同,用法相同,①②意思、用法都不同。
D.③④意思、用法都相同,①②意思、用法都相同。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表现张俭“望门投止”,能得民救助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②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 ③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④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⑤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⑥宗亲并皆殄灭。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④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俭为人刚正不阿,且淡泊功名,见刺史不称职,就称病不做秀才,对大宦官侯览及其母亲的罪恶,也敢冒死弹劾。
B.毛钦也很敬重张俭,但他有命在身而不便直说,所以用蘧伯玉的耻于独为君子的德义来暗示李笃,自己也具仁义之德。
C.张俭晚年颇受器重,但他对政事已经感到厌倦,官府多次征召,他都不肯就任。因为家中比较富裕,灾荒时能倾尽财产,济助百姓。
D.建安初年,张俭被征召为卫尉,他内心并不愿出任,只是迫不得已才去上任的。后来他发现曹操已有取代汉室的野心,于是就退隐了,从此没再参预过政事。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祭肜字次孙,早孤,以至孝见称。遇天下乱,野无烟火,而独在冢侧。每贼过,见其尚幼而有志节,皆奇而哀之。
光武初拜肜为黄门侍郎,常在左右。以肜为偃师长。肜有权略,视事五岁,县无盗贼,课为第一,迁襄贲令。时天下郡国尚未悉平襄贲盗贼白日公行肜至诛破奸猾殄其支党数年襄贲政清。
帝以肜为能,建武十七年,拜辽东太守。至则励兵马,广斥候。肜有勇力,能贯三万斤弓。虏每犯塞,常为士卒前锋,数破走之。二十一年秋,鲜卑万余骑寇辽东,肜率数千人迎击之,自被甲陷陈,虏大奔,投水死者过半,遂穷追出塞,虏急,皆弃兵裸身散走,斩首三千馀级。自是后鲜卑震怖,畏肜不敢复窥塞。肜以三虏连和,卒为边害,二十五年,乃使招呼鲜卑,示以财利。其大都护偏何遣使奉献,愿得归化,肜慰纳赏赐,稍复亲附。其异种满离、高句骊之属,遂骆驿款塞,上貂裘好马,帝辄倍其赏赐。其后偏何邑落诸豪并归义,愿自效。抚夷狄以恩信,皆畏而爱之。
永平十二年,征为太仆。肜在辽东几三十年,衣无兼副。显宗既嘉其功,又美其清约,拜日,赐钱百万。
十六年,使肜以太仆将万余骑与南单于左贤王信伐北匈奴,期至涿邪山。信初有嫌于肜,行出高阙塞九百余里,得小山,乃妄言以为涿邪山。肜到不见虏而还,坐逗留畏懦下狱免。肜性沉毅内重,自恨见诈无功,出狱数日,欧血死,临终谓其子曰:“吾蒙国厚恩,奉使不称,微绩不立,身死诚惭恨。”既卒,其子逢上疏具陈遗言。帝雅重肜,方更任用,闻之大惊,召问逢疾状,嗟叹者良久焉。乌桓、鲜卑追思肜无已,每朝贺京师,常过冢拜谒,仰天号泣乃去。辽东吏人为立祠,四时奉祭焉。
(节选自《后汉书·铫期王霸祭遵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天下郡国尚未悉平/襄贲盗贼白日公行/肜至诛破/奸猾殄其支党/数年/襄贲政清
B.时天下郡国尚未悉平/襄贲盗贼白日公行/肜至/诛破奸猾/殄其支党/数年襄贲政清
C.时天下郡国尚未悉/平襄贲盗贼/白日公行/肜至诛破奸猾殄其支党/数年/襄贲政清
D.时天下郡国尚未悉/平襄贲盗贼/白日公行/肜至诛破/奸猾殄其支党/数年襄贲政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事,办公,接任治事,多指政事言。这里指官员到地方上去视察和指导工作。
B.斥候,也作"斥堠",古代的侦察兵,分骑兵和步兵,一般由行动敏捷的军士担任。
C.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张衡传》中的“公车特征拜郎中”。
D.疏,指分条记录或分条陈述,这里是一种文体,古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祭肜以孝著称。他在天下大乱之际,仍然坚持守基,即使是贼人都被他的志向节操感动了。
B.祭肜有勇有谋。他经常身先士卒,在与鲜卑作战时以少胜多。他还能用恩惠信用来安抚夷狄。
C.祭肜清廉俭朴。他担任辽东太守将近三十年,衣服都不超过两套,因此被任命为太仆时,皇帝赏赐他一百万钱。
D.祭肜忧愤而死。他出征时遭欺骗,不见敌人而回,被朝廷判逗留畏敌而下狱免职,出狱几天后吐血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后鲜卑震怖,畏肜不敢复窥塞。
(2)吾蒙囯厚,奉使不称,微绩不立,身死诚惭恨。
【小题5】课内文言语句翻译。
(1)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2)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