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甚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贪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里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遂还乡里。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弭,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滂从父归黄泉,得其所矣。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
B.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
C.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
D.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登车揽辔:登上马车,掌握马缰绳,文中指范滂接受清诏使后准备巡行各地监察吏治。
B.解印绶:古人勋章上多系有丝带,方便佩带在身,解下来往往意味着主动放弃官职。
C.寿考:犹言高寿,是一种美好的追求,但“修短随化”,古人对此往往情感复杂。
D.李杜:两位文笔相当的诗人的并称,有大小之分,但文中并未指明是哪两大诗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滂年轻时就注重品德修养,受到州郡和乡里的钦佩。冀州因灾荒而动荡,范滂被委任为清诏使。刚到州境,贪官污吏就慑于他的廉直刚正,弃官而逃。
B.范滂因为弹劾的人数非常多,受到了尚书的责备与怀疑,但范滂不为所屈,大义凛然地表示,如果检举的不是贪污腐败、奸邪残暴的人,甘愿接受死刑。
C.范滂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仅上书揭发欺压百姓的刺史和享有二千石俸禄的权豪二十余人,而且曾在休息的时候拒绝召见为乡里人所鄙弃的外甥李颂。
D.皇上下诏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不忍拘捕范滂,县令郭揖要与范滂一同出逃,他们的行为,表现了对朝廷此举的不满,也表现了对范滂为人的敬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
(2)滂从父归黄泉,得其所矣。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11 09:53: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渡,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陛下诚宜虚缺数郡,以俊振旅之臣,重复厚赏,加于久役之士。如此,缘边屯戍之师,竞而忘死,乘城拒塞之吏,不辞其劳,则烽火精明,守战坚固。圣王之政,必因人心。今猥用愚薄,塞功臣之望,诚非其宜。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牧养不称,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八年,上书乞避功德,陛下殊恩,未许放退。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郡,受小职。及臣齿壮,力能经营剧事,如使臣诗必有补益,复受大位,虽析圭授爵,所不辞也。惟陛下哀!”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董崇等。初禁纲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书奏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命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摘自《后汉书·杜诗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始时,大司马府     辟:开始,开辟
B.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  拜:授予官职
C.惟陛下哀    矜:怜悯,怜惜
D.十四年,遣客为弟报仇,被征  坐:犯……罪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禁纲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书/奏从之
B.初禁/纲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书/奏从之
C.初禁/纲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书奏/从之
D.初/禁纲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书奏/从之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武”是光武帝刘秀的年号,我国古代常用年号纪年。
B.“檠戟”是古代官吏出行时的一种木制仪仗,形状像戟。
C.“疏”即疏远之意,是大臣向帝王请求辞职的一种奏章。
D.“玺书”指有皇帝印章的文书,此处指皇帝下达的诏书。
【小题4】对下面文言语句的翻译,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
A.杜诗自认为没有功劳,为长期任大郡长日而感到不安,请求降职来避开有功的大臣。
B.杜诗自认为没有功劳,为长期占据大郡而感到不安,请求降职来让出职位给功臣。
C.杜诗自认为没有功劳,为长期任大郡长官而感到不安,请求降职来让出职位给功臣。
D.杜诗自认为没有功劳,为长期占据大郡而感到不安,请求降职来避开有功的大臣。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惩恶受赏。他领命格杀横暴民间的萧广,诛杀逆贼杨异等,受到世祖奖赏。
B.桂涛为官爱民。他减轻民役,带领百姓制农具,兴水利,拓农田,使百姓富足。
C.杜诗为国分忧。他不阻贤路,又举荐名士;进谏皇帝,严格了调遣军队的程序。
D.杜诗为官清廉。他不谋私利,死后没有留下田宅,皇帝赐财物诏令在郡府治丧。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初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嘿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茂性不好争如此。

②后以儒术举为侍郎,给事黄门,迁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人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茂曰:“汝为敝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

③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人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理事自若。数年,教乃大行,道不拾遗。是时王莽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农桑,迁茂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 

(节选自《后汉书·卓茂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1)初丞相府史   (______)  (2)吏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 (______)
(3)是时王莽政   (______)  (4)劝农桑 (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嘿解与之,挽去 徐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B.今邻里长老致馈遗    廉颇老矣,能饭否
C.此乃人道所以相亲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今我礼教汝,汝必无怨恶 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小题3】把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
(2)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
【小题4】简析第②段中卓茂“辟左右问之”的原因。
【小题5】卓茂离任,为何“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对此加以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故往应骘召。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注)典校秘书。是时,邓太后监朝,骘兄弟辅政。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因兄子丧,自劾归。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出为河间王厩长史。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尝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尝欲训《左氏春秋》,及见贾逵、郑众注,乃曰:“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著《三传异同说》。注《孝经》、《论语》、《诗》等,所著赋、颂、碑、诔……凡二十一篇。初,融惩于邓氏,不敢复违忤势家,遂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正直所羞。年八十八,延熹九年卒于家。遗令薄葬。

论曰: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夫事苦,则矜全之情薄;生厚,故安存之虑深。登高不惧者,胥靡之人也;坐不垂堂者,千金之子也。原其大略,归于所安而已矣。

(节选自《后汉书•马融传》)

(注)东观:汉代宫中藏书、著书的机构。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B.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C.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D.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小题2】下列是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人,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明代军卫应袭子弟也称“舍人”。
B.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并称,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人性本善”“逍遥齐物”等思想。
C.岱宗,泰山的尊称,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历代帝王封禅的神山,是佛道两家的圣地,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D.《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融年轻时长相英俊,擅长辞令,颇有才气,拜隐居的挚恂为师,学业大有长进。挚恂认为马融是个奇才,将女儿嫁给了他。
B.马融起初拒绝了大将军邓骘的征召,客居在武都、汉阳一带,后边境不安定,物价飞涨,马融生活陷入困顿,最终接受了邓骘的邀请。
C.马融因上奏《广成颂》讽谏朝廷,得罪了当权的邓氏,被滞留在东观,十年得不到升迁,还遭到禁锢,被限制了人身自由。
D.马融门下学生数以千计。教授学生时,他坐在高堂上,堂上设置红色纱帐,纱帐后安排女乐,学生按照次序传习他的学说,能登堂入室得其面授者很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
(2)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年十二,为诸生,学于长安,明《诗》《易》《春秋》,显名太学。
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时年十九,迎官惊其壮。时天下新定,道路未通,避乱江南者皆 未还中土,会稽颇称多士。延到,皆聘请高行如董子仪、严子陵等,敬待以师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志不降辱。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掾吏白请召之。延曰:“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都尉埽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 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延辞让再三,遂署议曹祭酒。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
建武初,延上书愿乞骸骨,归拜王庭。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又骆越之民无嫁娶礼法,各因淫好,无适对匹。延乃移书属县,各使男年二十至五十,女年十五至四十,皆以年齿相配。
其贫无礼娉,令长吏以下各省奉禄以赈助之。是岁风雨顺节,谷稼丰衍。其产子者,始知种姓。咸曰:“使我有是子者,任君也。”多名子为“任”。于是徼外蛮夷夜郎等慕义保塞,延遂止罢侦候戍卒。
延视事四年,拜武威太守。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郡北当匈奴,南接种羌,民畏寇抄,多废田业。延到,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令将杂种胡骑休屠黄石屯据要害,其有警急,逆击追讨。虏恒多残伤,遂绝不敢出。后坐擅诛羌,左转召陵令。永平二年,征会辟雍,因以为河内太守。视事九年,病卒。
(选自《后汉书•循吏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B.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 岁开广/百姓充给
C.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 岁开广/百姓充给
D.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 开广/百姓充给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易》《春秋》是六种经书之一,和另三种经书《书》《乐》《礼》合称“六艺”。六艺也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B.中土,古指中原地区,又称中州,是华夏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 意为国之中、天地之中。
C.征辟,是汉朝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和地方官推荐两种方式。如《张衡传》 : “连辟官府,不就。”
D.“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官职的合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官职不随朝代 的不同而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延自幼聪慧,年轻有为。他十二岁时就成了太学的学生,扬名太学;十九岁时被任命为会稽都尉,以致来迎接他的官员见他如此年轻感到很吃惊。
B.任延礼待贤才,重视孝道。担任会稽都尉时,他聘请品行高洁之士,礼待不愿出仕的龙丘苌; 巡视属县时,派人慰问孝顺的人,并招待他们吃饭。
C.任延关注民生,体恤民情。他指导九真之民射猎农耕,开垦荒地,由贫穷变为富足;他帮助 少数民族百姓适龄匹配,婚嫁聘娶,深得他们信任感激。
D.任延有勇有谋,除暴安民。在武威任职,镇压凶暴为害的田绀父子,面对危害百姓的少数民族,他严厉治军、占据要隘,大败贼寇,使之不敢来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
(2)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于冢侧,动静以礼。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

②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事,邕亦每存匡益。

③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今天诛有罪,而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

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马日磾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无名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日磾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

⑤邕遂死狱中。允悔,欲止而不及。时年六十一。搢绅诸儒莫不流涕

(摘编自《后汉书•蔡邕列传》)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母卒,于冢侧,动静以礼(_________)(2)方今国中衰,神器不固(_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准确的一项。
(1)辄令邕鼓琴事(_________)
A.帮助B.颂扬C.介绍D.引导
(2)复使吾党蒙其讪议(_________)
A.斗嘴,让人下不了台B.羞惭,难为情C.讥笑轻侮D.毁谤议论
【小题3】请为下列句子断句。
且 忠 孝 素 著 而 所 坐 无 名 诛 之 无 乃 失 人 望 乎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今天诛有罪,而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
【小题5】第④⑤段的划线句是什么描写方法?对表现中心起到什么作用?请简述。
【小题6】概括蔡邕的品格,并结合内容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