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周举字宣光,汝南汝阳人,陈留太守防之子。举姿貌短陋,而博学洽闻,为儒者所宗,故京师为之语曰:“《五经》从横周宣光。”
延光四年,辟司徒李郃府。时宦者孙程等既立顺帝,诛灭诸阎,议郎陈禅以为阎太后与帝无母子恩,宜徙别馆,绝朝见。群臣议者咸以为宜。举谓郃曰:“昔郑武姜谋杀严公①,严公誓之黄泉;秦始皇怨母失行,久而隔绝。后感颍考叔、茅焦之言,循复子道。书传美之。今诸阎新诛,太后幽在离宫,若悲愁生疾,一旦不虞,主上将何以令于天下?如从禅议,后世归咎明公。宜密表朝廷,令奉太后,率厉群臣,朝觐如旧,以厌天心,以答人望。”郃即上疏陈之。明年正月,帝乃朝于东宫,太后由此以安。
举稍迁并州刺史。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②。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举既到州乃作吊书以置子推之庙言盛冬去火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使还温食。于是众惑稍解,风俗颇革。
举出为蜀郡太守,坐事免。大将军梁商表为从事中郎,甚敬重焉。六年三月上巳日,商大会宾客,宴于洛水,举时称疾不往。商与亲昵酣饮极欢,及酒阑倡罢,继以《薤露》之歌,坐中闻者,皆为掩涕。太仆张种时亦在焉,会还,以事告举。举叹曰:“此所谓哀乐失时,非其所也,殃将及乎!”商至秋果薨。
建和三年卒。朝廷以举清公亮直,方欲以为宰相,深痛惜之。
(《后汉书·卷六十一》,有删改)
(注)①严公:指春秋时期的郑庄公。②龙忌之禁:古时指鬼神忌日,此处指禁火的风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举既到州/乃作吊书/以置子推之庙/言盛冬去火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使还温食
B.举既到/州乃作吊书/以置子推之庙/言盛冬去火/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使还温食
C.举既到/州乃作吊书/以置子推之庙/言盛冬去火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使还温食
D.举既到州/乃作吊书以置子推之庙/言盛冬去火/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使还温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经》,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指《诗》《书》《乐》《易》《春秋》。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礼记》,因亡于秦火,只剩下五经。
B.迁,表示调动官职时,常表示升职,如“右迁”“擢迁”,也可表示降职,如“左迁”“迁谪”,此外,“迁调”等也可表示调职改任。
C.上巳日,农历三月上巳节形成于春秋末期,魏晋以后改为农历的三月三日。上巳节习俗活动有水边的祭祀仪式(称为“祓”或“禊”),也可春嬉郊游。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举虽然身材矮小,容貌丑陋,但学识渊博,见多识广,为当时儒者所尊崇。京城中的人们都称赞他通晓《五经》。
B.延光四年,宦者孙程等拥立顺帝,诛杀外戚阎氏一族,并将阎太后迁徙到离宫,禁绝皇帝朝见,大臣们认为皇帝与太后本无母子恩情,都赞同这种做法。
C.司徒李郃上书皇帝,希望皇帝恪守孝道,敬奉太后。皇帝接受了劝谏,太后因此得以安定。
D.朝廷认为周举清廉公允、诚实正直,正要任命他为宰相,周举却在建和三年去世。朝廷为失去周举这样的人材而深感痛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诸阎新诛,太后幽在离宫,若悲愁生疾,一旦不虞,主上将何以令于天下?
(2)商与亲昵酣饮极欢,及酒阑倡罢,继以《薤露》之歌,坐中闻者,皆为掩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10 08:01: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缞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节选自《后汉书·乐恢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B.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C.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D.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古官名,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后指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教授生徒的官职。
B.“刺举”一谓检举,派人刺探阴私加以检举揭发,二谓检举奸恶,举荐有功。此处用后一意。
C.“临朝”特指皇室女性亲临朝廷处理政事,古时后宫不能上厅堂,后妃要掌权就要“临朝”。
D.“缞绖”,在古代缞和绖就是丧服和丧带,“缞”“绖”合在一起指整套衣服,后来渐渐引申为服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恢为人至孝,为人洁身自好。因父亲得罪了县令被关押,他昼夜痛哭不已,县令被感动,释放了他父亲;老师焦永因事被劾查,乐恢却拒绝为他通关。
B.乐恢清正廉洁,做事正直特立。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他,他却举政子为孝廉;任司空牟融府期间,第五伦代融,乐恢为避同乡之嫌,荐杜安代己,受到好评。
C.乐恢不畏权贵,弹劾多名重臣。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他上疏弹劾;宪弟欲与其交好,乐恢因恨其不依附自己,也予以谢绝。
D.乐恢敢于直言,不计个人得失。妻子劝他明哲保身,他仍然上疏劝谏;因意见未被采纳,他称病退职,后在窦宪暗示下,州县官吏胁迫其自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
(2)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同类题3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桓荣子郁。郁字仲恩,少以父任为郎。敦厚笃学,传父业,以《尚书》教授,门徒常数百人。荣卒,郁当袭爵,上书让于兄子泛,显宗不许,不得已受封,悉以租入与之。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常居中论经书问以政事稍迁侍中帝自制《五家要说章句》令郁校定于宣明殿以侍中监虎贲中郎将。
永平十五年,入授皇太子经,迁越骑校尉,诏敕太子、诸王各奉贺致礼。郁数进忠言,多见纳录。肃宗即位,郁以母忧乞身,诏听以侍中行服。建初二年,迁屯骑校尉。
和帝即位,富于春秋,侍中窦宪自以外戚之重,欲令少主颇涉经学,上疏皇太后曰:“《礼记》云:‘天下之命,悬于天子;天子之善,成乎所习。习与智长,则切而不勤;化与心成,则中道若性。昔成王幼小,越在襁褓,周公在前,史佚在后;太公在左.召公在右。中立听朝,四圣维之。是以虑无遗计,举无过事。’孝昭皇帝八岁即位,大臣辅政,亦选名儒韦贤、蔡义、夏侯胜等入授于前,平成圣德。近建初元年,张酺、魏应、召训亦讲禁中。臣伏惟皇帝陛下,躬天然之姿,宜渐教学,而独对左右小臣,未闻典义。昔五更桓荣,亲为帝师,子郁,结发敦尚,继传父业,故再以校尉入授先帝,父子给事禁省,更历四世,今白首好礼,经行笃备。又宗正刘方,宗室之表,善为《诗经》,先帝所褒。宜令郁、方并入教授,以崇本朝,光示大化。”由是迁长乐少府,复入侍讲。顷之,转为侍中奉车都尉。永元四年,代丁鸿为太常。明年,病卒。
郁经授二帝,恩宠甚笃,赏赐前后数百千万,显于当世。门人杨震、朱宠,皆至三公。
子普嗣,传爵至曾孙。郁中子焉,能世传其家学。孙鸾、曾孙彬,并知名。
(选自《后汉书· 桓荣丁鸿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常居中/论经书问以政/事稍迁侍中/帝自制《五家要说章句》令/郁校定于宣明殿/以侍中监虎贲中郎将/
B.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常居中论经书/问以政事/稍迁侍中/帝自制《五家要说章句》/令郁校定于宣明殿/以侍中监虎贲中郎将/
C.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常居中论经书/问以政事/稍迁侍中/帝自制《五家要说章句》/令郁校定于宣明殿/以侍中监虎贲中郎将/
D.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常居中/论经书问/以政事稍迁/侍中帝/自制《五家要说章句》/令郁校定于宣明殿/以侍中监虎贲中郎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授”是指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后成为一种学官名,掌管学校课试等事,位居提督学事司之下。现在是高等学校教师学衔或职务名称之一。
B.“母忧乞身”是指遭逢母亲去世,在朝廷任职的官员,请求辞职前去为母守孝。
C.“五更”是指年老还乡但富有学识经验的德高望重之人。古代设五更之位,天子要以父兄之礼来对待。
D.“结发”,汉族婚姻习俗,一种象征夫妻结合的仪式。当夫妻成婚时,各取头上一根头发,合而作一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郁将爵位让给他哥哥的孩子桓泛,但皇帝不答应,桓郁虽接受了爵位,但将所有的租税收入都交给了桓泛。
B.桓郁升迁为越骑校尉,皇帝下诏命令太子和诸王各自向桓郁祝贺;桓郁多次向太子进谏忠言,多次都被采纳。
C.窦宪上书皇太后,请求选择贤明来教导小皇帝读书,皇太后听从了他的建议,让桓郁再次入宫侍讲。
D.桓荣和桓郁因品德、学识突出而在宫中授课,历经四世,特别是桓郁擅长讲论《诗经》,为先帝所褒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和帝即位,富于春秋,侍中窦宪自以外戚之重,欲令少主颇涉经学。
(2)臣伏惟皇帝陛下,躬天然之姿,宜渐教学,而独对左右小臣,未闻典义。

同类题4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于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选自范晔《后汉书·严光传》)
注:①齐国:山东一带的官府。②玄纁: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指帝王用来聘请贤士的礼物。③北军:城北军队的驻地。④君房:侯霸字君房。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反而后至  反:反对
B.司徒侯霸与光素旧 旧:老交情
C.乃张目熟视  熟:仔细
D.帝从容问光曰  从容:随口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披羊裘钓于泽中 不拘于时
B.是以不获 无以至千里
C.乃备安车玄纁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吾尝终日而思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光淡泊名利,曾与刘秀同窗。刘秀即位后,严光隐姓埋名,避至他乡,后隐于富春山耕读垂钓,终身不仕。
B.光武帝对严光的才干和品质非常了解,所以对于严光的不拘礼节和恃才傲物,他丝毫也不计较,可见他的宽宏大量。
C.严光性格刚直,当光武帝问他自己和以前比怎么样时,他直言不讳的说光武帝比以前差一些,光武帝没有计较他的不逊。
D.严光用“巢父洗耳”的典故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坚决不出来做官,这在封建士大夫中是难能可贵的。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小题5】结合第二段内容,简要概括严光在为人处世方面的特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家世衣冠。晖早孤,年十三,天下乱,与外氏家属入宛城。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改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初,光武召晖,拜为郎。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遣家丞致礼,晖闭门不受。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后为郡吏,太守阮兄尝欲市晖婢,晖不从。及况卒,晖乃厚赠其家。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诚恐以财货污君。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晖好节概,有所拔用,皆厉行士。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初,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尝干太学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举手未敢对。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晖少子颉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晖又与同郡陈揖交善,揖早卒,有遗腹子友,晖常哀之。及司徒虞召晖子骈为吏,晖辞骈而荐友。元和岁中迁太山太守,上便宜,陈密事,深见嘉纳。诏报曰:“补公家之阙,不累清白之素,斯善美之士也。”是时谷贵,县官经用不足,朝廷忧之。尚书张林上言均输之法,帝然之,有诏施行。晖独奏曰:“均输之法与贾贩无异,诚非明主所当宜行。”帝卒以林等言为然得晖议因发怒切责之晖自系狱三日诏敕出之。曰:“国家乐闻驳议,黄发无愆,诏书过耳,何故自系?”晖因称病笃,不肯复署议。后数日,诏使直事郎问晖起居,太医视疾。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拜骑都尉。

(节选自《后汉书·朱晖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卒以林等言为然/得晖议因/发怒切责之/晖自系狱/三日/诏敕出之
B.帝卒以林等言为然/得晖议/因发怒/切责之/晖自系狱/三日/诏敕出之
C.帝卒以林等言为然/得晖议因/发怒切责之晖/自系狱/三日/诏敕出之
D.帝卒以林等言为然/得晖议/因发怒切责之晖/自系狱/三日/诏敕出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府君,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对太守的尊称,后也可用作对官员或对尊者长者的敬称。
B.县官,指朝廷、官府,也可指县级行政长官,本文中意为前者。
C.黄发,指青少年,人在少年时头发的颜色偏黄,之后慢慢变黑,是年轻活力的象征。
D.乞身,指官员因年老而自请退休的委婉说法,也可以称为“乞骸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晖天性勇敢。小时候路遇群盗,为使长辈不受羞辱,他能挺身而出,群盗看他是个小孩子,却随身带着武器,有些害怕,只好放弃抢劫离开了。
B.朱晖以诚待人。朋友张堪去世后,他便亲自去张堪家探望,并花很多钱接济他们;桓虞征召朱晖之子朱骈做官,但他却推荐了朋友陈揖的儿子陈友。
C.朱晖不惧权势。显宗皇帝的舅舅新阳候阴就曾派人给他送礼,他却闭门不受;面对皇帝在“均输法”上的错误做法,敢于仗义执言,即使龙颜大怒,他也毫不畏惧。
D.朱晖重义轻利。太守阮况想买他家的婢女,他不答应,等到阮况死了,他却送厚礼给阮家;南阳发生了大的饥荒,米价飞涨,朱晖散尽家产,分给宗族故旧中贫弱的人。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不敢闻命,诚恐以财货污君。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
(2)元和岁中迁太山太守,因上便宜,陈密事,深见嘉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