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于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选自范晔《后汉书·严光传》)
[注]:①齐国:山东一带的官府。②玄纁: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指帝王用来聘请贤士的礼物。③北军:城北军队的驻地。④君房:侯霸字君房。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反而后至  反:反对
B.司徒侯霸与光素旧 旧:老交情
C.乃张目熟视  熟:仔细
D.帝从容问光曰  从容:随口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披羊裘钓于泽中 不拘于时
B.是以不获 无以至千里
C.乃备安车玄纁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吾尝终日而思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光淡泊名利,曾与刘秀同窗。刘秀即位后,严光隐姓埋名,避至他乡,后隐于富春山耕读垂钓,终身不仕。
B.光武帝对严光的才干和品质非常了解,所以对于严光的不拘礼节和恃才傲物,他丝毫也不计较,可见他的宽宏大量。
C.严光性格刚直,当光武帝问他自己和以前比怎么样时,他直言不讳的说光武帝比以前差一些,光武帝没有计较他的不逊。
D.严光用“巢父洗耳”的典故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坚决不出来做官,这在封建士大夫中是难能可贵的。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小题5】结合第二段内容,简要概括严光在为人处世方面的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30 05:44: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充字大逊,陈留人也。家贫,兄弟六人同食递衣。妻窃谓充曰:“今贫居如此,难以久安,妾有私财,愿思分异。”充伪酬之曰:“如欲别居,当酝酒具会,请呼乡里内外,共议其事。”妇从充置酒晏客。充于坐中前跪,白母曰:此妇无状而教充离间母兄罪合遣斥便呵叱其妇逐令出门妇衔涕而去。坐中惊肃,因遂罢散。充后遭母丧,行服墓次,人有盗其墓树者,充手自杀之。服阕立精舍讲授。
太守鲁平请署功曹,不就。平怒,乃援充以捐沟中,因鼟署县都亭长。不得已,起亲职役。后和帝公车征,不行。延平中,诏公卿、中二千石各举隐士大儒,务取高行,以劝后进,特征充为博士。时鲁平亦为博士,每与集会,常叹服焉。
充迁侍中。大将军邓骘贵戚倾时,无所下借,以充高节,每卑敬之。尝置酒请充,宾客满堂,酒酣,骘跪曰:“幸托椒房①,位列上将,幕府初开,欲辟天下奇伟,以匡不逮,惟诸君博求其器。”充乃为陈海内隐居怀道之士,颇有不合。骘欲绝其说,以肉啖之。充抵肉于地,曰:“说士犹甘于肉!”遂出,径去。骘甚望之。同坐汝南张孟举往让充曰:“一日闻足下与邓将军说士未究,激刺面折,不由中和,出言之责,非所以光祚子孙者也。”充曰:“大丈夫居世,贵行其意,何能远为子孙计哉!”由是见非于贵戚。
迁左中郎将,年八十八,为国三老。安帝常特进见,赐以几杖。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第七十一》)
注:①椒房:后妃的代称。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妇无状而/教充离间/母兄罪合遣斥/便呵叱其妇/逐令出门/妇衔涕而去
B.此妇无状而教充/离间母兄罪/合遣斥/便呵叱其妇/逐令出门/妇衔涕而去
C.此妇无状/而教充离间母兄/罪合遣斥/便呵叱其妇/逐令出门/妇衔涕而去
D.此妇无状而教充/离间母兄罪/合遣斥/便呵叱其妇/逐令出门/妇衔涕而去
【小题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车”是汉代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
B.古代表示征召、举荐官职的词语有:举、辟、征、诏、迁等。
C.“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足下”在古代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足下意为“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充家境贫寒。虽已娶妻成家,但仍与母亲兄弟居住在一起。妻子不堪忍受贫困,主动分家,自立门户,遭到李充的数落和休弃。
B.鲁平很佩服李充,曾经强令李充出来做官。朝廷征召天下名士,鲁平力荐李充入朝担任博士。每有集会,鲁平便要赞赏李充。
C.李充遭遇母亲离逝的不幸,十分哀伤。服丧期间,李充住在母亲墓旁守丧;有人偷盗母亲墓上的树,他怒不可遏,竟然亲手将其杀死。
D.李充曾为大将军邓骘列数天下高士,因为其中有人不合邓骘口味,邓骘不想让他再说,拿肉给他吃,李充将肉扔到地上,扬长而去。
【小题4】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大丈夫居世,贵行其意,何能远为子孙计哉!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尝缀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賽,立功异域,以取封候,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十六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战于蒲类海,多斩虏首而还。固以为能,遗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城。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令鄂善收吾属送向奴骸骨长为财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初夜,遂将吏士往奔虏营。超乃顺风纵火,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明日,乃还告郭恂。恂大惊,既而色动。超知其意,举手曰:“操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恂乃悦。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一国震怖。超晓告抚慰,遂纳子为质。超在西域三十一岁。十四年八月至洛阳,为射声校尉。其年九月,卒,年七十一。朝廷悯惜焉,使者吊祭,赠赗甚厚。子雄

(节选自《后汉书·班超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卿曹与我俱在/绝城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
B.卿曹与我俱在绝城/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
C.卿曹与我俱在/绝城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
D.卿曹与我俱在绝城/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笔砚,亦作“笔研”,笔和砚台,泛指文具。文中是指文墨书写之事。
B.奉车都尉,官职名,汉武帝元鼎二年开始设置,职责是掌管皇帝车马。
C.拜,授予官职。古代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除、授、迁、召、擢等等。
D.嗣,本义是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文中指班超儿子继承父亲的爵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超孝顺勤劳。班超孝顺父母,在家中辛勤劳作,至洛阳后,因为家里贫穷,常常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供养家人。
B.班超胸有大志。他不满足于辛苦而又碌碌无为的生活,一心只想投笔从戎,立志要像傅介子张骞一样在异城立功。
C.班超善用计谋。到西城后,班超察觉鄯善王前倨后恭,便用计迫使服侍汉使的人招出匈奴派使者来到鄯善的实情。
D.班超果敢决断。跟随窦固出击匈奴,立下大功;发现鄯善王因匈奴使者到来而迟疑不决,果断决定消灭匈奴使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2)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

同类题3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荀爽字慈明。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太尉杜乔见而称之,爽遂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颍川为之语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延熹九年,太常赵典举爽至孝,拜郎中。对策陈便宜曰:“汉制使天下诵《孝经》,选吏举孝廉。今公卿群寮皆政教所瞻,而父母之丧不得奔赴。夫仁义之行,自上而始;敦厚之俗,以应乎下。事失宜正,过勿惮改。臣窃闻后宫采女五六千人,冬夏衣服,朝夕禀粮,耗费缣帛,空竭府藏,空赋不辜之民,以供无用之女。臣愚以为诸非礼聘未曾幸御者,一皆遣出,使成妃合。一曰省财用,实府藏。二曰修礼制,绥眉寿。三曰宽役赋,安黎民。此诚国家之弘利,天人之大福也。”奏闻,即弃官去。后遭党锢,隐于海上,又南遁汉滨。积十余年,以著述为事,遂称为硕儒。时人多不行妻服,虽在亲忧犹有吊问丧疾者,又私谥其君父及诸名士,爽皆引据大义,正之经典,虽不悉变,亦颇有改。献帝即位,董卓辅政,复征之。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爽自被征命及登台司九十五日因从迁都长安。爽见董卓忍暴滋甚,必危社稷,其所辟举皆取才略之士,将共图之,亦与司徒王允及卓长史何颙等为内谋。会病薨,年六十三。
论曰:董卓当朝,申屠蟠、郑玄竟不屈以全其高。爽已黄发矣,独至焉,未十旬而取卿相。或疑其乖趣舍,余窃商其情,以为出处君子之大致①也,平运则弘道以求志,陵夷②则濡迹③以匡时。观其逊言迁都之议,及后潜图董氏,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也。
(节选自《后汉书·荀爽传》)
注:①大致:致,思想的趋归;大致,意即重大选择。②陵夷:衰颓,衰落。③濡迹:驻足,喻出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爽自被征命及登台司/九十五日/
B.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爽自被征命及登台司/九十五日/
C.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爽自被征命及登台司/九十五日/
D.爽欲遁命/吏持之急/不得去/因复就拜/平原相行至宛陵/复追为光禄勋/视事三日/进拜司空/爽自被征命及登台司/九十五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载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汇编,共20篇,与《孟子》《大学》《礼记》并称为“四书”。
B.孝廉:汉代察举制科目之一。孝廉即孝顺父母、办事廉正。通过举孝廉,在社会上形成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舆论和风尚。
C.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因古代君主祭祀“社稷”,后遂用“社稷”代表国家。除“社稷”外,“宗庙”也可用来代表国家。
D.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旧时为长寿的象征,后常用来指老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即用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苟爽勤奋好学。他十二岁时就能读懂《春秋》《论语》;遭党锢之锅后,隐居十几年,专心从事写作,终成一代大儒。
B.荀爽倡导孝道。他认为公卿百官应该做老百姓的榜样,应该改正父母去世时不回家居丧尽孝的错误,要带头施行仁义。
C.荀爽关心民生。他建议朝廷遣散过多的宫女,让她们结婚成家,认为这样做既可减省赋役,又能改善礼制,利国利民。
D.荀爽忧心国事。他虽受权臣董卓重用,却不与之同流合污,而是暗中谋划迁都长安之事,可惜因病去世,没能重振国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尉杜乔见而称之,爽遂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
②或疑其乖趣舍,奈窃商其情,以为出处君子之大致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也。少修操行,仕郡为户曹史。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太守不为理。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妇竟冤死。自是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后太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因曰:“昔东海孝妇,感天致旱,于公一言,甘泽时降。宜戮讼者,以谢冤魂,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丹从之,即刑讼女而祭妇墓,天应澍雨①,谷稼以登。

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大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址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耻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

以病自上,被当还,吏民攀车请之。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桓帝时,尚书同郡杨乔上书荐曰:“尝安仁弘义,耽乐道德,清行出俗,能干绝群。前更守宰,移风改政,去珠复还,饥民蒙活。且南海多珍,财产易积,掌握之内,价盈兼金,而尝单身谢病,躬耕垄次,匿景藏采,不扬华藻。臣不敢苟私乡曲,窃感禽息②,亡身进贤。”尝竟不见用,年七十,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孟尝传》)

(注)①澍雨:及时降雨。②禽息:春秋时秦国大夫,因向秦穆公推荐百里奚未被接受,自杀而死。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鸠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
B.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鸠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
C.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鸠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
D.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祷请,向神灵祈求。古人遇到自然灾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向神灵祈求,寻求帮助。
B.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是生员的通称。。
C.征,是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有两种,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D.尚书,官职名称。东汉时政务归尚书,尚书令成为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首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尝品性正直。上虞寡妇婆母寿终后,受小姑诬告冤屈而死,以致郡中大旱。孟尝代为洗白冤情,最终“天应澍雨”,五谷丰登。
B.孟尝很有才能。他就任合浦太守,前任宰守贪鄙因而“珠渐迁徙”,孟尝“革易前敝”,“移风改政”,以致“去珠复还,饥民蒙活”。
C.孟尝因他的政绩深受百姓爱戴。在他将要离任时,当地吏民牵挽着他的车子请求他留下,他只能登上乡民船趁着夜晚偷偷离去。
D.尚书杨乔极为赏识孟尝,认为他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才干绝伦,因而竭力向皇帝举荐。孟尝竟然拒绝接受任用,最终老死于家中。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杨政字子行,京兆人也。少好学,从代郡范升受《梁丘易》,善说经书。京师为之语曰:“说经铿铿杨子行。”教授数百人。

②范升尝为出妇①所告,系狱,政乃肉袒,以箭贯耳,抱升子潜伏道傍,候车驾,而持章叩头大言曰:“范升三娶,唯有一子,今三岁,孤之可哀。”武骑虎贲惧惊乘舆,弓射之,犹不肯去;旄头又以戟叉政,伤胸,政犹不退。哀泣辞请,有感帝心,诏曰:“乞杨生师。”即尺一②出升。政由是显名。

③为人嗜酒,不拘小节,果敢自矜,然笃于义。时帝婿梁松,皇后弟阴就,皆慕其声名,而请与交友。政每共言论,常切磋恳至,不为屈挠。尝诣杨虚侯马武,武难见政,称疾不为起。政入户,径升床排武,把臂责之曰:“卿蒙国恩,备位藩辅,不思求贤以报殊宠,而骄天下英俊,此非养身之道也。今日动者刀入胁。”

④武诸子及左右皆大惊,以为见劫,操兵满侧,政颜色自若。会阴就至,责武,令为交友。其刚果任情,皆如此也。建初中,官至左中郎将。

(注)①出妇:被丈夫休弃的妇女。 ② 尺一:帝王的诏书。

【小题1】指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范升尝为出妇所告,系狱 (    )  ②唯有一子,今三岁 (   )
弓射之,犹不肯去 (    )  ④会阴就至,责武   (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常切磋恳至B.而骄天下英俊
C.于是相如前进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小题3】下列加点词与“不思求贤以报殊宠”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B.皆美于徐公
C.乐琴书消忧D.夫夷近,则游者众
【小题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①果敢自矜,然笃于义
②以为见劫,操兵满侧,政颜色自若
【小题5】文中通过三件事刻画了杨政的“刚果任情”,请分条加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