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缞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节选自《后汉书·乐恢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B.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C.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D.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古官名,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后指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教授生徒的官职。
B.“刺举”一谓检举,派人刺探阴私加以检举揭发,二谓检举奸恶,举荐有功。此处用后一意。
C.“临朝”特指皇室女性亲临朝廷处理政事,古时后宫不能上厅堂,后妃要掌权就要“临朝”。
D.“缞绖”,在古代缞和绖就是丧服和丧带,“缞”“绖”合在一起指整套衣服,后来渐渐引申为服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恢为人至孝,为人洁身自好。因父亲得罪了县令被关押,他昼夜痛哭不已,县令被感动,释放了他父亲;老师焦永因事被劾查,乐恢却拒绝为他通关。
B.乐恢清正廉洁,做事正直特立。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他,他却举政子为孝廉;任司空牟融府期间,第五伦代融,乐恢为避同乡之嫌,荐杜安代己,受到好评。
C.乐恢不畏权贵,弹劾多名重臣。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他上疏弹劾;宪弟欲与其交好,乐恢因恨其不依附自己,也予以谢绝。
D.乐恢敢于直言,不计个人得失。妻子劝他明哲保身,他仍然上疏劝谏;因意见未被采纳,他称病退职,后在窦宪暗示下,州县官吏胁迫其自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
(2)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17 12:33: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家世衣冠,早,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入宛城。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遂舍之而去。初,光武与晖父岑俱学长安,有旧故。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诚恐污君令名。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正月朔旦,苍当入贺。故事,少府给璧。是时阴就为府卿,贵骄,吏傲不奉法,苍坐朝堂,漏且尽,求璧不可得,顾谓掾属曰:“若之何?”晖望见少府主簿持璧,即往绐之曰:“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主簿大惊,遽以白就。就曰:“朱掾义士,勿复求。”苍既罢,召晖谓曰:“属者掾自视孰与蔺相如?”帝闻壮之,以晖为卫士令。再迁临淮太守。数年,坐法免。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自去临淮,屏居野泽,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南阳大饥,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

(选自《后汉书•朱晖传》,有删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
B.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
C.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
D.道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晖死日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用以指士以上的服装;亦用来专指礼服;也借指文明礼教;还可代称缙绅、士大夫,文中即取此意。
B.孤:年幼失去母亲。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鳏:年老无妻。寡:丧失配偶,后专指妇人丧夫。独:老而无子。
C.朔旦:农历每月初一,亦专指正月初一。如《书·大禹谟》:“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 《后汉书·顺帝纪》:“三朝之会,朔旦立春。”
D.尚书令:始于秦,西汉沿置,本为少府的属官,负责管理少府文书和传达命令,职轻而权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晖自小颇有胆识。路遇群盗,挺身而出,义勇之气得到了盗贼的欣赏,最后放过了他和同行之人。
B.朱晖是有气节的志士。新阳侯阴就仰慕他的贤能,亲自拜访,他避而不见;阴就派家丞致礼,他也闭门不受。阴就不但不生气,反而赞叹他是志士。
C.朱晖智勇双全。从恃贵而骄的少府卿阴就的主簿那里拿到璧玉,东平王刘苍认为他有蔺相如之风。
D.朱晖为官刚直且乐善好施。南阳饥荒时,他扶助乡里,所到之处,受到当地百姓和上下官员的一致好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诚恐污君令名。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
(2)自去临淮,屏居野泽,不与邑里通,乡党讥其介。南阳大饥,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

同类题2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种暠字景伯,河南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顺帝末,为侍御史。擢暠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梁冀,暠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怒于暠。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暠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暠、承。太尉李固上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暠、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暠、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梁太后省奏,乃赦暠、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暠为凉州刺史,甚得百姓欢心。被征当迁,吏人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暠复留一年,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

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并凉二州,桓帝擢暠为度辽将军。暠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诚心怀抚,由是羌胡、乌孙等皆来顺服。暠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闻暠卒,举国伤惜。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暠慷慨,好立功立事 素:朴素
B.冀由是怒于暠     衔:怀着
C.吏人阙请留之     诣:到……去
D.会匈奴并凉二州   寇:侵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B.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C.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D.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傅:官名,古代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位次于太师。后多为赠官、加衔之用,无实权。
B.疏:即“奏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
C.延熹:是东汉皇帝的年号。文中还有类似的,如“顺帝”“中郎将”等。
D.薨:一种对死的称呼。《礼记·曲礼》记载,皇帝死称为崩,诸侯死称为薨,大夫死曰卒,士死称不禄。
【小题4】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现种暠“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   )
①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
②暠乃手剑当车
③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④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⑤先宣恩信,诱降诸胡
⑥暠乃去烽燧,除候望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③⑤⑥
【小题5】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种暠为人为官胆大心细,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B.种暠担任刺史敢作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暠,种暠被免官。
C.种暠由凉州刺史任上升迁时,官民不愿他离开,他因此得到太后的嘉许。调任汉阳太守时,凉州民众一直送到汉阳地界。
D.种暠被提拔为度辽将军,到任后先礼后兵。边境的百姓因为种暠而感念朝廷,诚心顺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2)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少善属文 属:撰写B.连辟公府不就 辟:征召
C.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平素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征:征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①十年乃成 ②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C.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②王好战,请以战喻
D.①于是皆服其妙   ②其孰能讥之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衡擅长术学,精通天文,懂得历法推算,设计制作了浑天仪、候风地动仪,他的著作也都是科学方面的论著。
B.张衡年轻时就很有才能,通五经,贯六艺,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稳重淡泊,不喜欢结交俗人,也不愿意做官。
C.候风地动仪精巧灵敏,能在人察知不到的情况下指示发生地震的方向,陇西地震一事使人们都信服了它的精妙。
D.张衡多次出任太史令,后来外放担任河间王的相,他一上任就树立威严,整顿法度,逮捕奸党,赢得了称赞。
【小题4】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一项是(   )
A.三辅: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翎,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
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
C.班固《两都赋》中“两都”指长安和洛阳,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则不然。
D.乞骸骨: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祭遵字弟孙,颍川颍阳人也。少好经书。家富给,而遵恭俭,恶衣服。

及光武破王寻等,还过颊阳,遵以县吏数进见,光武爱其容仪,署为门下史。从征河北,为军市令。舍中儿犯法,遵格杀之。光武怒,命收遵。时,主簿陈副谏曰:“明公常欲众军整齐,今遵奉法不避,是教令所行也。”光武乃贳之,以为刺奸将军。谓诸将曰:“当备祭遵!吾舍中儿犯法尚杀之,必不私诸卿也。”

涿郡太守张丰执使者举兵反,自称无上大将军,与彭宠连兵。四年,遵与朱祜及建威大将军耿介、骁骑将军刘喜俱击之。遵兵先至,急攻丰,丰功曹孟宏执丰降。初,丰好方术,有道士言丰当为天子,以五彩囊裹石系丰肘,云石中有玉玺。丰信之,遂反。既执当斩,犹曰:“肘石有玉玺。”遵为椎破之,丰乃知被诈,仰天叹曰:“当死无所恨!”诸将皆引还,遵受诏留屯良乡拒彭宠。因遣护军傅玄袭击宠将李豪于潞,大破之,斩首千余级。相拒岁余,数挫其锋,党与多降者。及宠死,遵进定其地。

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身衣韦裤,布被,夫人裳不加缘,帝以是重焉。及卒,悼之尤甚。遵丧至河南县诏遣百官先会丧所车驾素服临之望哭哀恸还幸城门过其车骑涕泣不能已。丧礼成,复亲祠以太牢,如宣帝临霍光故事。诏大长秋、谒者、河南尹护丧事,大司农给费。至葬,车驾复临,赠以将军、侯印绶,朱轮容车,介士军陈送葬,谥曰成侯。葬,车驾复临其坟,存见夫人室家。其后会朝,帝每叹曰:“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乎 !“遵之见思若此。

(节选自《后汉书·祭遵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署为门下史    署:提拔
B.丰功曹孟宏执丰降 执:逮捕
C.愍悼之尤甚    愍:怜悯
D.既葬,车驾复临其坟    既:在……之后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遵丧至河南/县诏遣百官先会丧所/车驾素服/临之望哭哀恸/还幸城门/过其车骑/涕泣不能已
B.遵丧至河南县/诏遣百官/先会丧所/车驾素服/临之望哭哀恸还/幸城门/过其车骑涕泣不能已
C.遵丧至河南县/诏遣百官先会丧所/车驾素服临之/望哭哀恸/还幸城门/过其车骑/涕泣不能已
D.遵丧至河南/县诏遣百官/先会丧所/车驾素服临之/望哭哀恸还/幸城门过/其车骑涕泣不能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祭遵家境很好,但是他为人恭顺俭朴,厌恶穿华丽的衣服。
B.祭遵杀了刘秀身边的童仆,因人说情没有获罪,但刘秀告诫他人出事要躲着祭遵。
C.张丰因听信自己能当天子的话而造反,到被捕临杀前才知道是受人欺骗。
D.祭遵死后,刘秀亲自用太牢祭祀他,像汉宣帝祭祀霍光一样。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窦武,字游平,扶风平陵人,安丰戴侯融之玄孙也。父奉,定襄太守。武少以经行著称,常教授于大泽中,不交时事,名显关西。

延熹八年,长女选入掖庭,桓帝以为贵人,拜武郎中。在位多辟名士,清身疾恶,礼路不通,妻子衣食裁充足而已。是时,羌蛮寇难,岁俭民饥,武得两宫赏赐,悉散与太学诸生,及载看粮于路,丐施贫民。兄子绍,为庞贲中郎将,性疏简奢侈。武每数切厉相戒,犹不觉悟,乃上书求退绍位,又自责不能训导,当先受罪。由是绍更遵节,大小莫敢违犯。

时国政多失,内官专宠,李膺、杜密等为党事考逮。永康元年,上疏谏曰:“臣幸得遭盛明之世,逢文武之化,岂敢怀禄逃罪,不竭其诚!近者奸臣牢修,造设党议,遂收前司隶校尉李膺、太仆社密、御史中丞陈翔、太尉掾范滂等逮考,连及数百人,旷年拘录,事无效验。臣惟膺等建忠抗节,志经王室,此诚陛下稷、契、伊、吕之佐,而虚为奸臣贼子之所诬枉,天下寒心,海内失望。惟陛下留神澄省,时见理出,以厌人鬼喁喁之心。”书奏,因以病上还城门校尉、槐里侯印绶。帝不许,有诏原李唐、杜密等,自黄门北寺、若卢、都内诸狱,系因罪轻者皆出之。

其冬,帝崩,无嗣。武入白太后遂征立之是为灵帝拜武为大将军常居禁中帝既立论定策功更封武为闻喜侯。

武既辅朝政,常有诛剪宦官之意,太傅陈蕃亦素有谋。时共会朝堂,蕃私谓武曰:“中常侍曹节、王甫等,自先帝时操弄国权,浊乱海内,百姓匈匈,归咎于此。今不诛节等,后必难图。”武深然之。

(王)甫兵渐盛,使其士大呼武军曰:“实武反,汝皆禁,当宿卫宫省,何故随反者乎?先降有赏!”自旦至食时,兵降略尽。武、绍走,诸军追围之,皆自杀,枭首洛阳都亭。

当是时,凶竖得志,士大夫皆丧其气矣。武府掾桂阳胡腾,少师事武,独殡敛行丧,坐以禁锢。武孙辅,时年二岁,逃窜得全。腾以为己子,而使聘娶焉。后举桂阳孝廉。

(节选自《后汉书·窦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武入白/太后遂征立之/是为灵帝/拜武为大将军/常居禁中/帝既立论定/策功更封/武为闻喜侯/
B.武入白太后/遂征立之/是为灵帝/拜武为大将军/常居禁中/帝既立/论定策功/更封武为闻喜侯/
C.武入白太后/遂征立之/是为灵帝/拜武为大将军/常居禁中/帝既立论定/策功更封/武为闻喜侯/
D.武入白/太后遂征立之/是为灵帝/拜武为大将军/常居禁中/帝既立/论定策功/更封武为闻喜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本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备顾问差遣等。后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B.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
C.禁兵,也直接称作禁军,中国古代皇帝的亲兵,即侍卫宫中及扈从的部队。
D.《后汉书》,作者为南朝宋范晔,它与《史记》《汉书》《宋史》合称为“前四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武清正廉洁,仗义疏财。他不接受别人送礼贿赂,妻子儿女的衣食仅够饱暖而已;把所得赏赐分给太学诸生,用车载粮食饭菜施送给贫苦百姓。
B.窦武身居高位,担忧国事。他官至郎中、大将军、闻喜侯等,在位时为朝廷征召很多名士;他担忧国家政事,上疏要求严惩内官。
C.窦武仗义执言,不徇私情。李膺、杜密等人为奸臣陷害,他上疏直言,为其平反;侄儿窦绍工作疏懒,窦武上疏请求撤他的职,并深深自责。
D.窦武疾恶如仇,兵败自杀。宦官胡作非为,危害朝政,因而他经常有诛杀宦官的想法;无奈王甫人多势众,他兵败逃跑,被围后自杀身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陛下留神澄省,时见理出,以厌人鬼喁喁之心。
(2)自旦至食时,兵降略尽。武、绍走,诸军追围之,皆自杀,枭首洛阳都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