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信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①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作前半篇写中夜操琴、书卷满床的情景,后半篇写白露明月、萤火飘流的秋色,构成凄清孤寂的意境。
B.“寻思”两句直抒胸臆,不仅有故国覆灭、封侯梦想破碎的叹惋,也有当下不能为国建功的自嘲。
C.“残月”两句由“中夜”暗渡而来,表达出时光流逝而诗人却不能回国辅政尽忠的无限惆怅之情。
D.“露泣”两句由“新秋”而来,烘托出诗人凄凉哀伤、虚无烦乱的内心状态,用词精切,对仗工巧。
【小题2】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都使用了“琴”“书”两个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0-23 10:55: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鹿悆,字永吉。悆好兵书、阴阳、释氏之学。彭城王元勰召为馆客。尝诣徐州,马疫,附船而至大梁。夜睡,从者上岸窃禾四束以饲其马。船行数里,悆觉,问得禾之处,从者以告,悆大忿,即停船上岸,至取禾处,以缣三丈置禾束下而返。

初为真定公元子直国中尉,恒劝以忠廉之节。子直少有令名,悆欲其善终,故以试焉。母忧去职。服阕,仍卒任。子直出镇梁州,州有兵粮和籴,和籴者靡不润屋,悆独不取,子直强之,终不从命。

庄帝为御史中尉,悆兼殿中侍御史,监临淮王或军。时萧衍遣其豫章王综据徐州,综密信通或,云欲归款。综时为萧衍爱子,众议成谓不然,戎募人入报,验其虚实,悆遂请行。时徐州始陷,边防驿扰。悆单马间出,径趣彭城,未至之间,为综军主程兵润所止。兵润遂先遣人白龙牙等,综既有诚心,闻悆被执,综义遣腹心梁话迎悆,密语意状,令善酬答,引悆入城,诣龙牙所。还军,于路与梁话誓盟。契约既固,未旬综果降。

俄出为青州彭城王劭府长兼司马,广川人刘钧、东清河人房须反,劭遣悆监州军讨之,战于商山,颇有所捷。将统皆劭左右,擅增首级,妄请赏帛,悆面执不与,劭弗从。悆勃然作色曰:“竭志立言,为王为国,岂悆家事!”不辞而出,劭追而谢焉。窃勋者放言噂沓欲加私害,悆闻而笑之,不以介意。

先是,萧衍遣将彭群、王辩率众七万围逼琅邪。自春及秋官军不至而两青士马裁可万余师次郧城久而未进劭乃遣悆径赴贼垒大破之斩群首俘馘二千余级 肃宗嘉之,玺书劳问。永安中,入为左将军、给事黄门侍郎,又以前赏悆入徐之功未尽,增邑二百户,进爵为侯。虽任居通显,志在谦退,迎送亲宾,加于畴昔,而自无室宅,常假赁居止,布衣粝食,寒暑不变。庄帝嘉其清素,时复赐以钱帛。

(选自《魏书•鹿悆列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春及秋/官军不至/而二青士马裁可/万余师次郧城/久而未进/劭乃遣悆径赴/贼垒大破之/斩群首/俘馘二千余级
B.自春及秋/官军不至/而二青士马裁可/万余师次郧城/久而未进/劭乃遣悆/径赴贼垒/大破之/斩群首/俘馘二千余级
C.自春及秋/官军不至/而二青士马/裁可万余/师次郧城/久而未进/劭乃遣悆径赴/贼垒/大破之/斩群首/俘馘二千余级
D.自春及秋/官军不至/而二青士马/裁可万余/师次郧城/久而未进/劭乃遣悆/径赴贼垒/大破之/斩群首/俘馘二千余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馆客:即“门客”“食客”,是古代达官显贵之人收养无家可归的人以示仁慈。
B.服阙: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称“服阙”。官员一般等守丧期满才可复职。
C.旬:古代十日为一旬;一个月分为上中下三旬。亦可指十岁为一旬。
D.玺书:古代用印章封记的文书,在秦朝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鹿悆为人诚实有信。鹿悆在大梁时,随从人员偷了四把禾苗来喂马,他发现后大怒,于是回到偷禾苗的地方,把三丈缣帛放在禾苗下才返回。
B.鹿悆不顾个人安危。萧综写信给元或说归顺大魏,元或找人检验对方虚实,当时徐州沦陷,边境上正处在混乱之中,但鹿悉不畏艰险,请求前去。
C.鹿悆为官刚正不阿。商山交战时,元劭派鹿悆监督本州军队,元劭指使部下将帅统领增报首级贪求赏赐,鹿悉当面坚持不许,元劭不听从。
D.鹿悆为人清廉节俭。鹿悆十分清廉,不贪财,自己连宅屋都没有,常常借租房子居住,一年四季穿布衣吃粗食,得到皇上嘉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直少有令名,悆欲其善终,故以讽焉。
(2)悆单马间出,径趣彭城,未至之间,为综军主程兵润所止。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藻,字彦先,广平易阳人也。父宗之,刘裕庐江太守。藻涉猎群籍,美谈笑,善与人交,饮酒至一石不乱。永安中,与姊夫李嶷俱来归国,赐爵易阳予。擢拜南部主书,号为称职。

时北地诸羌数万家恃险作乱前后牧守不能制奸暴之徒并无名实朝廷患之以藻为北地太守藻推诚布信诸羌咸来归附藻书其名籍,收其赋税,朝廷嘉之。迁龙骧将军、雍城镇将。先是氐豪徐成、杨黑等驱逐镇将,故以藻代之。至镇、擒获成、黑等,斩之以徇,群氐震慑。雍州人王叔保等三百人乞藻为騃奴戍主。诏曰:“选曾已用人,藻有惠政,自宜他叙。”在任八年,迁离城镇将。

太和中,改镇为岐州,以藻为岐州刺史。转秦州刺史。秦人恃险,率多粗暴,或拒课输,或害长吏,自前守宰,率皆依州遥领,不入郡县。藻开示恩信,诛戮豪横,羌外惮之,守宰于是始得居其旧所。遇车驾南伐,以藻为东道都督。秦人纷扰,诏藻还州,人情乃定。仍与安南将军元英征汉中,频破贼军,长驱至南郑,垂平梁州,奉诏还军,乃不果克。

后车驾南伐,以藻为征虏将军,督统军高聪等四军为东道别将。辞于洛水之南,高祖曰:“与卿石头相见。”藻对曰:“臣虽才非古人,庶亦不留贼虏而遣陛下,辄当酾曲阿之酒以待百官。”高祖大笑曰:“今未至曲阿,且以河东数石赐卿。”后与高聪等战败,俱徙平州。景明初,世宗追录旧功,以藻为太尉司马。是年六月卒,年六十七、赠钱六万。

子绍珍,无他才用,善附会,好饮酒。袭子爵。天平中,坐子尚书郎洪业入于关中,率众侵扰,伏法。

(节选自《魏书·刘藻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北地诸羌数万家恃险/作乱前后牧守/不能制奸暴之徒/并无名实/朝廷患之/以藻为北地太守/藻推诚布信/诸羌咸来归附/
B.时北地诸羌数万家/恃险作乱/前后牧守/不能制奸暴之徒/并无名实/朝廷患之/以藻为北地太守/藻推诚布信/诸羌咸来归附/
C.时北地诸羌数万家恃险/作乱前后牧守不能制/奸暴之徒/并无名实/朝廷患之/以藻为北地太守/藻推诚布信/诸羌咸来归附/
D.时北地诸羌数万家/恃险作乱/前后牧守不能制/奸暴之徒/并无名实/朝廷患之/以藻为北地太守/藻推诚布信/诸羌咸来归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封建时代臣子给君主的奏章,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
B.中国封建王朝用年号来纪年,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太和是魏明帝的年号。
C.太尉是秦汉时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史上数度置废,后渐成虚衔或加官。
D.爵是贵族封号,中国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子爵是第四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藻恩成并施,治理有方。秦州人依恃险要地势,大多粗鲁暴烈甚至对抗朝廷,刘藻到任后,推行恩义与打击豪强并施,收效显著。
B.刘藻斩杀豪强,深得人心。他担任雍州城镇将时,擒获并杀了氐族豪强徐成、杨黑等人,震慑了氐人,雍州人上表请求刘藻担任騃奴主官。
C.刘藻才能卓越,朝廷倚重。由于才能显著,朝廷不仅多次任命他担任地方长官,皇帝南征之时,还先后任命他为东道都督和征虏将军。
D.刘藻一生荣耀,后代平庸。刘藻虽因饮酒过多而打过败战,但一生建立很多功劳;而他的儿子没有什么作为,孙子还因犯罪受到制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藻书其名籍,收其赋税,朝廷嘉之。
⑵臣虽才非古人,庶亦不留贼虏而遣陛下,辄当酾曲阿之酒以待百官。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信①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②
【注】①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北朝君臣一向倾慕南方文学,庾信又久负盛名,因而他既是被强迫,又是很受器重地留在了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位望通显”(《周书•庾信传》)。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②《周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寻思”两句直抒胸臆,写到自己梦想着获得食邑万户的显赫爵位,夜半时分,却忽然愁从中来。这是在告诉我们,令诗人忧愁的原因就是仕宦不达。
B.“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表明自己虽然和庄周不一样,但是却想着梦为蝴蝶、忘怀自身,摆脱时刻相随的愁思。
C.“残月”两句使用比喻,道出在不同时间维度中的的“月”与“秋”,在诗人的感觉之中没有什么不同,突显出“愁”的深远弥漫。
D.“露泣”两句刻画冷露与流萤两种初秋特有的典型景物,烘托出诗人凄凉哀伤、心烦意乱的内心状态,用词精切,对仗工巧。
E. “乐天”两句,诗人以无奈的自问结束全篇:顺应天道变化,接受命运安排,方能消愁解忧,可是自己何时才能做到呢?
【小题2】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都使用了“琴”“书”两个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悰,字景豫,会稽余姚人也。父秀之,黄门郎。悰少而谨敕,有至性。秀之于都亡,悰东出奔丧,水浆不入口。初,世祖始从官,家尚贫薄。悰推国士之眷,数相分与;每行,必呼上同载。上甚德之。升明中,世祖为中军,引悰为谘议参军,遣吏部郎江谧持手书谓悰曰:“今因江吏郎有白,以君情顾,意欲相屈。”悰治家富殖,奴婢无游手,虽在南土,而会稽海味无不毕致焉。悰善为滋味,和齐皆有方法。豫章王嶷盛馔享宾,谓悰曰:“今日肴羞,宁有所遗不?”悰曰:“恨无黄颔臛,何曾《食疏》所载也。”迁散骑常侍、太子右率。永明八年,大水,百官戎服救太庙,悰朱衣乘车卤簿,于宣阳门外驱打人,为有司所奏,见原。上以悰布衣之旧,从容谓悰曰:“我当令卿复祖业。”转侍中朝廷咸惊其美拜迁祠部尚书世祖字芳林园就悰求扁米粣悰献粣及杂肴数十與太官鼎味不及也上就悰求诸饮食方,悰秘不肯出。上醉后体不快,悰乃献醒酒鲭鲊一方而已。郁林立,兼大匠卿。起休安陵,于陵所受局下牛酒,坐免官。隆昌元年,以白衣领职。明帝立,悰称疾不陪位。帝使尚书令王晏赍废立事示悰,以悰旧人,引参佐命。悰谓晏曰:“主上圣明,公卿戮力,宁假朽老以匡赞惟新乎?不敢闻命。”朝议欲纠之,仆射徐孝嗣曰:“此亦古之遗直。”众议乃止。悰称疾笃还东,诏赐假百日。永元元年,卒。时年六十五。

(节选自《南齐书·虞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转侍中/朝廷咸惊/其美拜迁祠部尚书/世祖幸芳林园/就悰求扁米栅/悰献粣及杂肴数十舆/太官鼎味不及也/
B.转侍中/朝廷咸惊/其美拜迁祠部尚书/世祖幸芳林园/就悰求扁米粣/悰献粣及杂肴/数十舆太官鼎/味不及也/
C.转侍中/朝廷咸惊其美拜/迁祠部尚书/世祖幸芳林园/就悰求扁米粣/悰献粣及杂肴/数十舆太官鼎/味不及也/
D.转侍中/朝廷咸惊其美拜/迁祠部尚书/世祖幸芳林园/就悰求扁米粣/悰献粣及杂肴数十舆/太官鼎味不及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太庙是天子的祖庙,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谥号,如某祖、某宗。
B.卤簿是古代帝王外出巡行时扈从的仪仗队,后也用于后妃、太子或王公大臣。
C.白衣,古时指平民,也可指无功名或无官职的士人,这里指受处分官员的身份。
D.废立,古时指帝王废置皇后、太子或诸侯,也可以拍大臣废除旧君、拥立新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悰浮朴至孝,能够慧眼识人。父亲于京城去世,他前往奔丧,悲伤得水浆不曾入口;他在世祖贫寒时就推崇其为国上,不仅资助钱财,面且出行同乘。
B.虞悰治家有方,精于研制美食。他持家时财货充足,奴婢没有游手好闲之人;他不仅擅于烹制佳肴、调配口味,甚至在宴会上谈美味时能够引经据典。
C.虞悰为人率性,做官恣意行事。他对饮食方秘而不宣,在世祖醉酒不适时才献了一个醒酒方:他因在阳门外驱打人和修陵时接受局下牛酒而受到处罚。
D.虞悰深受倚重,不肯趋承逢迎。明帝即位,他称病不去辅佐,也不接受朝廷任命;徐孝嗣称赞他“古之遗直”才避免了朝臣弹劾,他最终还是称疾而还。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因江吏郎有白,以君情顾,意欲相屈。
(2)主上圣明,公卿戮力,宁假朽老以匡赞惟新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