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渊明传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梁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时周续之入庐山事释惠远,彭城刘遗民亦遁迹匡山,渊明又不应征命,谓之“浔阳三隐”。后刺史檀韶苦请续之出州,与学士祖企、谢景夷三人共在城北讲《礼》,加以雠校。所住公廨,近于马队。是故渊明出其诗云:“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萧统《陶渊明传》)
【小题1】文中波浪线断句正确的是(   )
A.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B.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C.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D.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小题2】下列各项中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刺史,职官,汉初武帝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B.三径,西汉末,“蒋诩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来就以“三径”指代隐士。
C.束带,整肃衣冠之意。古人无事则缓带,有事则束带。
D.《礼》,指《周礼》,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世传为周公旦所著,《周礼》、《仪礼》和《礼记》合称“三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文章写作,他的《五柳先生传》中,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的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繁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意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馈赠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五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了,就叫客人先回去。
【小题4】翻译文中的划横线的句子。
(1)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梁肉,麾而去之。
(2)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07 09:58: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神俊,小名提。少以才学知名,为太常刘芳所赏。释褐奉朝请,转司徒祭酒、从事中郎。顷之,拜骁骑将军、中书侍郎、太常少卿。出为前将军、荆州刺史。时四方多事,所在连兵。萧衍遣将曹敬宗来寇,攻围积时,又引水灌城,城不没者数版。神俊循抚兵民,戮力固守。诏遣都督崔暹、别将王罴、裴衍等赴援,敬宗退走。时寇贼之后,城外多有露骸,神俊教令收葬之。征拜大司农卿。肃宗末,除镇军将军、行相州事。于时葛荣南逼,神俊忧惧,乃故坠马伤脚,仍停汲郡,有诏追还。庄帝纂统,以神俊外戚之望,拜散骑常侍、殿中尚书。追论固守荆州之功,封千乘县开国侯,邑一千户。转中书监、吏部尚书。
神俊意尚风流,情在推引人物,而不能守正奉公,无多声誉。有钜鹿人李炎上书言神俊之失。天柱将军尔朱荣曾补人为曲阳县令,神俊以阶县不用。荣闻大怒谓神俊自树亲党排抑勋人神俊惧启求解官乃除右光禄大夫寻属尔朱兆入京乘舆幽执神俊遂逃窜民间。出帝初,始来归阙,拜散骑常侍。孝静初,行并州。寻除骠骑大将军。入为侍中。兴和二年薨,年六十四。赠都督雍秦泾三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司徒公、雍州刺史。
神俊风韵秀举,博学多闻,朝廷旧章及人伦氏族,多所谙记。笃好文雅,老而不辍,凡所交游,皆一时名士。汲引后生,为其光价,四方才子,咸宗附之。而性通率,不持检度,至于少年之徒,皆与亵狎,不能方重,识者以此为讥。
(选自《魏书·李神俊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荣闻大怒/谓神俊自树亲党/排抑勋人/神俊惧/启求解官/乃除右光禄大夫/寻属尔朱兆入京/乘舆幽执/神俊遂逃窜民间
B.荣闻大怒/谓神俊自树亲党/排抑勋人/神俊惧/启求解官/乃除右光禄大夫/寻属尔朱兆入京/乘舆幽执神俊/遂逃窜民间
C.荣闻大怒/谓神俊自树/亲党排抑勋人/神俊惧/启求解官/乃除右光禄大夫/寻属尔朱兆入京/乘舆幽执/神俊遂逃窜民间
D.荣闻大怒/谓神俊自树/亲党排抑勋人/神俊惧/启求解官/乃除右光禄大夫/寻属尔朱兆入京/乘舆幽执神俊/遂逃窜民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而在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命令或文告。
B.外戚,指帝王的母亲和妻子方面的亲戚。古时帝王年幼由其内亲干政,外戚无法插手。
C.县令,又称县尊、百里侯,是中国古代县级行政的最髙官员;明、清时称知县。
D.人伦,古时封建礼教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指尊卑长幼之间的等级关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神俊忠于职守。他在荆州城受到重大损害之时,仍能巡察安抚士兵和百姓,同力固守,事后还下令安葬尸骸。
B.李神俊敢于拒绝权贵。天柱将军尔朱荣曾选补一个人任曲阳县令,但他以官阶不够不予任用,拒绝了尔朱荣。
C.李神俊博学多识。他以才学知名,能够熟记朝廷中现有的典章以及人伦氏族,因而年轻学子都尊崇并前来依附他。
D.李神俊性情旷达坦率。他不注重检点节制,常与一些少年亲昵戏耍,不能端方持重,有识之士拿这些来讥讽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萧衍遣将曹敬宗来寇,攻围积时,又引水灌城,城不没者数版。
(2)于时葛荣南逼,神俊忧惧,乃故坠马伤脚,仍停汲郡,有诏追还。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傅岐,字景平,建威将军琰之孙。仕梁,起家南康王左常侍,后兼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废久之,复除始新。人有因斗相殴而死,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郡乃移狱于始新,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法当偿死,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狱曹掾固争曰:“古者有此,今不可行。”岐曰:“其若负信,县令当坐。”竟如期而反

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岐后去县,人无老少皆出境拜送,号哭闻数十里。至都,除延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安西中记室,兼舍人如故。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

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太清元年,累迁太仆,司农卿,舍人如故。岐在禁省十余年,机事密勿,亚于朱异。

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有司及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岐独曰:“魏既新得志,何事须和?必是设间,故令贞阳侯遣使,令侯景①自疑,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和不可许。”异等固执,帝遂从之。及遣使,景果有此疑,遂举兵入寇,请诛朱异。二月,侯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当解围还镇。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岐独言于众曰:“贼举兵为逆,岂有和?”及景背盟,莫不叹服。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丰县侯。固辞不受。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

 (节选自《南史•列传六十•傅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
B.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
C.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
D.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汉书》说县满万户者,其长官称令,不满者称长。令、长的职责是掌管一县的治安、刑讼及赋敛徭役等事。
B.冬节:即冬至。古时有 “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民间也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天是一个传统的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日子。
C.敕:汉时凡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皆称敕;南北朝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D.嫡嗣:指皇位承继人。立嫡问题在封建宗法社会中特别重要,其基本原则是:立嫡以贤不以长, 立子以长不以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岐家世显赫,礼孝母亲。爷爷傅琰是南朝梁重臣;为母守孝极尽礼仪,忧伤成疾,以致影响仕途。
B.傅岐审案有方,深得民心。他使在郡府的拷问鞭打下都拒不承认过失的罪犯自首认罪;离任时, 始兴县民号哭拜送。
C.傅岐仪表堂堂,才能卓异。他涉猎广博,擅长占卜应对,在宫中身兼数职,常代表梁国出使魏国。
D.傅岐目光如炬,洞察力强。他反对梁国与魏国通好;他看破侯景的用心,认为他率兵叛逆不可能有求和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