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神俊,小名提。少以才学知名,为太常刘芳所赏。释褐奉朝请,转司徒祭酒、从事中郎。顷之,拜骁骑将军、中书侍郎、太常少卿。出为前将军、荆州刺史。时四方多事,所在连兵。萧衍遣将曹敬宗来寇,攻围积时,又引水灌城,城不没者数版。神俊循抚兵民,戮力固守。诏遣都督崔暹、别将王罴、裴衍等赴援,敬宗退走。时寇贼之后,城外多有露骸,神俊教令收葬之。征拜大司农卿。肃宗末,除镇军将军、行相州事。于时葛荣南逼,神俊忧惧,乃故坠马伤脚,仍停汲郡,有诏追还。庄帝纂统,以神俊外戚之望,拜散骑常侍、殿中尚书。追论固守荆州之功,封千乘县开国侯,邑一千户。转中书监、吏部尚书。
神俊意尚风流,情在推引人物,而不能守正奉公,无多声誉。有钜鹿人李炎上书言神俊之失。天柱将军尔朱荣曾补人为曲阳县令,神俊以阶县不用。荣闻大怒谓神俊自树亲党排抑勋人神俊惧启求解官乃除右光禄大夫寻属尔朱兆入京乘舆幽执神俊遂逃窜民间。出帝初,始来归阙,拜散骑常侍。孝静初,行并州。寻除骠骑大将军。入为侍中。兴和二年薨,年六十四。赠都督雍秦泾三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司徒公、雍州刺史。
神俊风韵秀举,博学多闻,朝廷旧章及人伦氏族,多所谙记。笃好文雅,老而不辍,凡所交游,皆一时名士。汲引后生,为其光价,四方才子,咸宗附之。而性通率,不持检度,至于少年之徒,皆与亵狎,不能方重,识者以此为讥。
(选自《魏书·李神俊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荣闻大怒/谓神俊自树亲党/排抑勋人/神俊惧/启求解官/乃除右光禄大夫/寻属尔朱兆入京/乘舆幽执/神俊遂逃窜民间
B.荣闻大怒/谓神俊自树亲党/排抑勋人/神俊惧/启求解官/乃除右光禄大夫/寻属尔朱兆入京/乘舆幽执神俊/遂逃窜民间
C.荣闻大怒/谓神俊自树/亲党排抑勋人/神俊惧/启求解官/乃除右光禄大夫/寻属尔朱兆入京/乘舆幽执/神俊遂逃窜民间
D.荣闻大怒/谓神俊自树/亲党排抑勋人/神俊惧/启求解官/乃除右光禄大夫/寻属尔朱兆入京/乘舆幽执神俊/遂逃窜民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而在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命令或文告。
B.外戚,指帝王的母亲和妻子方面的亲戚。古时帝王年幼由其内亲干政,外戚无法插手。
C.县令,又称县尊、百里侯,是中国古代县级行政的最髙官员;明、清时称知县。
D.人伦,古时封建礼教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指尊卑长幼之间的等级关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神俊忠于职守。他在荆州城受到重大损害之时,仍能巡察安抚士兵和百姓,同力固守,事后还下令安葬尸骸。
B.李神俊敢于拒绝权贵。天柱将军尔朱荣曾选补一个人任曲阳县令,但他以官阶不够不予任用,拒绝了尔朱荣。
C.李神俊博学多识。他以才学知名,能够熟记朝廷中现有的典章以及人伦氏族,因而年轻学子都尊崇并前来依附他。
D.李神俊性情旷达坦率。他不注重检点节制,常与一些少年亲昵戏耍,不能端方持重,有识之士拿这些来讥讽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萧衍遣将曹敬宗来寇,攻围积时,又引水灌城,城不没者数版。
(2)于时葛荣南逼,神俊忧惧,乃故坠马伤脚,仍停汲郡,有诏追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20 05:06: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恢字弘达。幼聪颖,年七岁,能通《孝经》《论语》义,发擿无所遗。既长,美风表,涉猎史籍。齐隆昌中明帝作相内外多虞明帝以恢为宁远将军甲仗百人卫东府且引为骠骑法曹行参军明帝即位东宫建为太子舍人宣武之难,逃在京师。高祖义兵至,恢于新林奉迎,以为辅国将军。建康平,还为冠军将军、右卫将军。天监元年,为侍中、前将军。二年,出为使持节、征虏将军。四年,改授后将军、郢州刺史,持节如故。义兵初,郢城内疾疫死者甚多,不及藏殡,及恢下车,遽命埋掩。又遣四使巡行州部,境内大治。十三年,迁散骑常侍、益州刺史,使持节如故,便道之镇。成都去新城五百里,陆路往来,悉订私马,百姓患焉,累政不能改。恢乃市马千匹,以付所订之家,资其骑乘,有用则以次发之,百姓赖焉。普通五年,进号骠骑大将军。七年九月,薨,时年五十一。遣中书舍人刘显护丧事。恢有孝性,初镇蜀,所生费太妃犹停都,后于都下不豫,恢来之知,一夜忽梦还侍疾,既觉忧遑,便度寝食。俄而都信至,太妃已瘳。后又有目疾,久废视瞻,有北渡道人慧龙得治眼术,恢请之。既至,空中忽见圣僧,及慧龙下针,豁然开朗,咸谓精诚所至。恢性通恕,轻财好施,凡历四州,所得俸禄随而散之。在荆州,常从容问宾僚曰:“中山好酒,赵王好吏,二者孰愈?”众未有对者。顾谓长史萧琛曰:“汉时王侯,藩屏而已,视事亲民,自有其职。中山听乐,可得任性;彭祖代吏,近于侵官。今之王侯,不守藩国,当佐天子临民,清白其优乎?”坐宾咸服。

(节选自《梁书·萧恢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隆昌中/明帝作相/内外多虞明帝/以恢为宁远将军/甲仗百人卫东府/且引为骠骑法曹行参军/明帝即位/东宫建/为太子舍人/
B.齐隆昌中/明帝作相/内外多虞明帝/以恢为宁远将军/甲仗百人卫东府/且引为骠骑法曹行参军/明帝即位/东宫建为太子舍人/
C.齐隆昌中/明帝作相/内外多虞/明帝以恢为宁远将军/甲仗百人卫东府/且引为骠骑法曹行参军/明帝即位/东宫建/为太子舍人/
D.齐隆昌中/明帝作相/内外多虞/明帝以恢为宁远将军/甲仗百人卫东府/且引为骠骑法曹行参军/明帝即位/东宫建为太子舍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义兵,指反抗残暴或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也指以恢复被推翻的王朝为宗旨的军队。
B.出,指京官正常外调,而《<琵琶行>并序》“予出官二年”的“出”指因罪贬谪。
C.中书,当时所施行的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的简称,舍人是其主要官员的称呼。
D.藩,有屏障的意思,古代用封建诸侯来屏障王室,所以称诸侯的封国为“藩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恢聪颖好学,深受朝廷赏识。他童年就通晓一些儒家著作并善于解说疑难,长大后又涉猎史书;后来遭逢乱世,走上仕途,得到了明帝和高祖的重用。
B.萧恢倾心为民,治政卓有成效。他刚到郢州就命人及时埋葬病死者,并派使者巡查辖区;在益州又巧妙化解了官府与百姓在交通方面的矛盾,深受爱戴。
C.萧恢恪遵孝道,乐于救济他人。人们都认为,正是因为他的精诚所至,才治好了母亲的眼疾;他担任过一些重要的职务,所得的俸禄常常用于行善施舍。
D.萧恢谈古论今,富有政治眼光。他在荆州时曾表示,汉朝的王侯应当亲自帮助天子治理百姓;现在的王侯情况不同,更应当注重保持自身清白廉洁的品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陆路往来,悉订私马,百姓患焉,累政不能改。
(2)既觉忧遑,便废寝食。俄而都信至,太妃已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明山宾,字孝若,平原鬲人也。父僧绍,隐居不仕,宋末国子博士征,不就。

山宾七岁能言名理,十三博通经传,居丧尽礼。服阕,州辟从事史,起家奉朝请。兄仲璋婴痼疾,家道屡空,山宾乃行干禄齐始安王萧遥光引为抚军行参军后为广阳令顷之去官义师至高祖引为相府田曹参军。梁台建,为尚书驾部郎,迁治书侍御史,右军记室参军,掌治吉礼。时初置《五经》博士,山宾首膺其选。迁北中郎谘议参军,侍皇太子读。累迁中书侍郎、国子博士、太子率更令、中庶子,博士如故。天监十五年,出为持节、督缘淮诸军事、征远将军、北兖州刺史。普通二年,征为太子右卫率,加给事中,迁御史中丞。以公事左迁黄门侍郎、司农卿。四年,迁散骑常侍,领青、冀二州大中正。东宫新置学士,又以山宾居之,俄以本官兼国子祭酒。

初,山宾在州,所部平陆县不稔,启出仓米以赡人。后刺史检州曹,失簿书,以山宾为耗阙,有司追责,籍其宅入官,山宾默不自理,更市地造宅。

山宾性笃实,家中尝乏用,货所乘牛。既售受钱,乃谓买主曰:“此牛经患漏蹄,治差已久,恐后脱发,无容不相语。”买主遽追取钱。处士阮孝绪闻之,叹曰:“此言足使还淳反朴,激薄停浇矣。”

五年,又为国子博士,常侍、中正如故。其年以本官假节,权摄北兖州事。大通元年,卒,时年八十五。诏赠侍中、信威将军。谥曰质子。昭明太子为举哀,赙钱十万,布百匹,并使舍人王颙监护丧事。

山宾累居学官,甚有训导之益,然性颇疏通,接于诸生,多所狎比,人皆爱之。

(《梁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始安王萧遥光引为抚军行参军/后为广阳令/顷之去/官义师/至高祖引为相府田曹参军/
B.齐始安王萧遥光引为抚军行参军/后为广阳令/顷之去官/义师至/高祖引为相府田曹参军/
C.齐始安王萧遥光引为抚军行/参军后为广阳令/顷之去官/义师至高祖/引为相府田曹参军/
D.齐始安王萧遥光引为抚军行/参军后为广阳令/顷之去/官义师/至高祖引为相府田曹参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博士,学官名。晋武帝时始立,多取履行清淳、通明经义者担任。
B.经,儒家的重要典籍。传,解释经文的书籍。经传多作圣贤所著书的统称。
C.刺史,官名。汉时指监察郡县的官员,宋元以后沿用为州、县级长官的别称。
D.昭明太子,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曾主持编撰了诗文总集《文选》(又称《昭明文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山宾才学出众,久居学官。曾任《五经》博士、国子博士、东宫学士、国子祭酒,还曾陪伴皇太子读书。与诸生交往时性情宽和,大家都喜爱他。
B.明山宾聪明孝顺,为人诚实。七岁时就能讲大的道理,十三虽时就通晓经传。居家守孝极尽礼数;卖牛给别人时,主动告知实情,受到阮孝绪的称赞。
C.明山宾宽仁有爱,性情豁达。他开仓放米赈济歉收的百姓,因簿书丢失而被认为损缺了粮食,官府因此将他的家宅充公,他没有解释,而是重新买地建住宅。
D.明山宾多任国事,死后受到朝廷的恩遇。明山宾八十五岁去世,朝廷下诏追赠官职、谥号,赏赐钱布,并让昭明太子为他举哀,还派舍人王颙监护丧事。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兄仲璋婴痼疾,家道屡空,山宾乃行干禄。
(2)此牛经患漏蹄,治差已久,恐后脱发,无容不相语。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渡河北
王褒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
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注:①王褒:原南朝梁代文学家,官至礼部尚书。梁元帝时,西魏攻梁,元帝不敌投降,王褒随降西魏。②常山,代郡:郡名。③亭障:军事防御工事。④“异方乐”“陇头歌”:均为抒写游子思乡之情的乐府歌曲名《梁鼓角横吹曲》。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两句,化用屈原《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因物起兴,虚实结合,情随景生。
B.中间四句,一写北渡所见,一写北渡所闻。既有深沉的历史感,又有肝肠寸断的悲凉感,故国之思尽在其中。
C.结尾两句,是说天快黑了,还要上马出征,结果因人生地不熟而迷失了道路,流露出对西魏异族统治的强烈不满。
D.“常山临代郡”之“临”字写出北渡行程之快,写尽诗人离故国越来越远之悲,和下句“绕”字呼应,极具抒情味。
E. 这首五言古诗因秋风吹木而起,以薄暮失道作结,自始至终充满亡国之恨和游子之思,但哀而不婉,悲而不戚。
【小题2】有人评价“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中“还似”一词极具表现力,请结合全诗,就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做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