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郃字孟节,汉中南郑人也。父颉,以儒学称,官至博士。郃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善《河》、《洛》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县召署幕门候吏。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郃候舍。时,夏夕露坐,郃因仰观,问曰:“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郃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

后三年,其使者一人汉中太守,郃犹为吏。太守奇其隐德,召署户曹史。时,大将军窦宪纳妻,天下郡国皆有礼庆,郡亦遣使。郃进谏曰:“窦将军椒房之亲,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太守固遣之,郃不能止。请求自行,许之。郃遂所在留迟,以观其变。行至扶风,而宪就国自杀,支党悉伏其诛。凡交通宪者,皆为免官,唯汉中太守不焉。

郃岁中举孝廉,五迁尚书令,又拜太常。元初四年,代袁敞为司空,数陈得失,有忠臣节。在位四年,请托事免。

安帝崩,北乡侯立,复为司徒。及北乡侯病郃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会孙程等事先成故郃功不显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将作大匠翟酺上郃“潜图大计,以安社稷”,于是录阴谋之功,封郃涉都侯,辞让不受。年八十余,卒于家。门人上党冯胄独制服,心丧三年,时人之。

(节选自《后汉书.方术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使者一人汉中太守 拜:被授予
B.唯汉中太守不焉  豫:参加
C.请托事免 坐:因为
D.心丧三年,时人之 异:认为……不一般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北乡侯病/郃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会孙程等事先成/故郃功不显/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
B.及北乡侯病/郃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会孙程等事先成/故郃功不显/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
C.及北乡侯病/郃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会孙程等事先成故/郃功不显/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
D.及北乡侯病/郃阴与少府河南陶范/步兵校尉赵直谋立/顺帝会孙程等事先成故/郃功不显/明年/坐吏民疾病/仍有灾异/赐策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和帝登上皇帝位后,分别派遣使者穿上便服并单独行动,各人到州县,察访采集民间的歌谣,其中有两个使者投宿到了李郃住的房子。
B.朝廷使者出发时并没有通知李郃,但李郃通过天象就知道此事,两位使者感到十分惊讶,完全不相信这一事实。
C.李郃凭他对天象运行的了解,力劝汉中太守不要与大将军窦宪扯上关系,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D.李郃知识渊博,最后当上了司空,他敢于向皇上陈述政治得失,表现了忠臣的节气;最后他还助力皇上,并因此而受到褒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郃袭父业,游太学,通《五经》。善《河》、《洛》风星,外质朴,人莫之识。
(2)愿明府一心王室,勿与交通。太守固遣之,郃不能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3 10:51: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虞字伯安,东海郯人也。祖父嘉,光禄勋。虞初举孝廉,稍迁幽州刺史,民夷感其德化,自鲜卑、乌桓、夫余、秽貊之辈,皆随时朝贡,无敢扰边者,百姓歌悦之。公事去官。中平初,黄巾作乱,攻破冀州诸郡,拜虞甘陵相,绥抚荒余,以蔬俭率下。迁宗正。及董卓秉政,遣使者授虞大司马,进封襄贲侯。初平元年,复征代袁隗为太傅道路隔塞王命竞不得达旧幽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岁常割青、冀赋调二亿有余以给足之时处处断绝,委输不至,而虞务存宽政,劝督农植,开上谷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民悦年登,谷石三十。青、徐士庶避黄巾之难归虞者百余万口,皆收视温恤,为安立生业,流民皆忘其迁徙。虞虽为上公,天性节约,敝衣绳履,食无兼肉,远近豪俊夙僭奢者,莫不改操而归心焉。初,诏令公孙瓒讨乌桓,受虞节度。瓒但务会徒众以自强大,而纵任部曲,颇侵扰百姓,而虞为政仁爱。初平二年,冀州刺史韩馥、勃海太守袁绍及山东诸将议,以朝廷幼冲,逼于董卓,远隔关塞,不知存否,以虞宗室长者,欲立为主。乃遣故乐浪太守张岐等赍议,上虞尊号。虞见岐等,厉色叱之日:“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诸君各据州郡,宜共戮力,尽心王室,而反造逆谋,以相垢误邪!”固拒之。馥等又请虞领尚书事,承制封拜,复不听。遂收斩使人。于是选掾右北平田畴、从事鲜于银蒙险间行,奉使长安。献帝既思东归,见畴等大悦。时,虞子和为侍中,因此遣和潜从武关出,告虞将兵来迎。
(节选自《后汉书·刘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路隔塞王/命竟不得达/旧幽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岁常割青、冀赋调二亿有余/以给足之/
B.道路隔塞/王命竟不得达旧幽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岁常割青、冀赋调二亿有余/以给足之/
C.道路隔塞/王命竟不得达/旧幽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岁常割青、冀赋调二亿有余/以给足之/
D.道路隔塞/王命竟不得/达旧幽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岁常割青、冀赋调二亿有余/以给足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鲜卑,古代少数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游牧民族,分布在中国北方。
B.冀州,《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其中即有冀州,位列九州之首。
C.太傅,位列三公,处于专制统治者的核心位置,是皇帝统治四方的高级代言人。
D.尚书,中国封建时代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六部长官称为尚书,在本文中即此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虞德感民夷。他的恩德感化了其治下的边疆夷族,这些夷族都按时朝贡,没有敢扰乱边境的,百姓都非常高兴。
B.刘虞施政得当。他施政宽松,鼓励农植,开放与胡人的交易,使渔阳富饶的盐铁得以流通,民众欢喜,粮食丰收。
C.刘虞天性节约。他位居上公,却穿破衣草鞋,饭食没有两个肉菜,是下属节俭的榜样,过于奢侈的豪强受其感化。
D.刘虞忠于汉室。张歧认为他是汉宗室又是忠厚长者,想立他为君主,给他加皇帝的尊号,被他所斥责和坚决拒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瓒但务会徒众以自强大,而纵任部曲,颇侵扰百姓,而虞为政仁爱。
(2)诸君各据州郡,宜共戮力,尽心王室,而反造逆谋,以相垢误邪!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臧宫君翁,颍川郏人也。少为县亭长,后率宾客入下江兵中为校尉,数从光武征战,诸将多称其勇。光武察宫忠少言,甚亲信之。及至河北,以为偏将军,从破群贼,数陷陈却敌。十一年,将兵至中卢,屯骆越。是时,公孙述将田戎、任满与征南大将军岑彭相于荆门,彭等战数不利,越人谋畔从蜀。宫兵少,力不能制。会属县送委输车数百乘至,宫夜使锯断城门限,令车声回转出入至旦。越人候伺者闻车声不绝,而门限断,相告以汉兵大至。其渠帅乃奉酒以劳军营,宫牛酾酒,飨慰之,越人由是遂安。宫与岑彭等破荆门,别至垂鹊山,通道出秭归,至江州。岑彭下巴郡,使宫将降卒五万,从涪水上平曲。公孙述将延岑盛兵于沈水时宫众多食少转输不至而降者皆欲散畔郡邑复更保聚观望成败宫欲引还,恐为所反,会帝遣谒者将兵诣岑彭,有马七百匹,宫矫制取以自益,晨夜进兵,多张旗帜,登山鼓噪,右步左骑,挟船而引,呼声动山谷。岑不意汉军卒至,登山望之,大震恐。宫因从击,大破之。敌斩首溺死者万余人,水为之浊流。遂乘胜追北,降者以十万数。十三年,拜宫为广汉太守,增食邑,更封酂侯。十九年,妖巫维汜弟子单臣、傅镇等,复妖言相聚,入原武城,自称将军。于是遣宫将北军及黎阳营数千人围之。贼谷食多,数攻不下,士卒死伤。帝召公卿诸侯王问方略,皆曰“宜重其购赏”。时,显宗为东海王,独对曰:“妖巫相劫,势无久立,其中必有悔欲亡者。但外围急,不得走耳。宜小缓,令得逃亡,逃亡则一亭长足以禽矣。”帝然之,即敕宫围缓贼,贼众分散,遂斩臣、镇等。宫还,迁城门校尉,复转左中郎将。击武溪贼,至江陵,降之。宫永平元年卒,谥曰愍侯。子信嗣。信卒,子震嗣。震卒,子松嗣。永宁元年,邓太后诏封松弟由为郎陵侯。

(《后汉书·列传第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光武察宫忠少言  勉:勤勉
B.与征南大将军岑彭相于荆门 距:离,距离
C.宫牛酾酒,飨慰之 击:杀,搏杀
D.帝然之,即敕宫围缓贼     彻:通“撤”,撤除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孙述将延岑盛兵于沈水/时宫众多食少/转输不至/而降者皆欲散畔/郡邑复更保聚/观望成败
B.公孙述将延岑/盛兵于沈水时/宫众多食少/转输不至而降者/皆欲散畔郡邑/复更保聚/观望成败
C.公孙述将延岑/盛兵于沈水时/宫众多食少/转输不至/而降者皆欲散畔/郡邑复更保聚/观望成败
D.公孙述将延岑盛兵于沈水/时宫众多食少/转输不至而降者/皆欲散畔/郡邑复更保聚/观望成败
【小题3】下列对文中以及课本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字又叫表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及笄礼和女子弱冠礼之后称字,大部分人的名与字在意义上有关联。
B.“迁”在古代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本文的“宫还,迁城门校尉”;也指贬谪,放逐,如《琵琶行》中的“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C.《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由南朝宋的范晔主持编写。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D.永平是古代的年号纪年。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臧宫忠诚勇敢。臧宫跟多次随光武帝出战,攻破各处贼兵,多次冲入敌阵击退敌人,将领们多称赞他勇敢,光武帝也很欣赏他的忠诚持重。
B.臧宫很有谋略。与越人交战时,臧宫夜间派人锯断城门门槛,让车子发出响声往返出入城门一直到天亮,以此迷惑敌军,最终取得了胜利。
C.臧宫冷静机智。与公孙述的部将延岑交战时,臧宫面对极为不利的形势,冷静地抓住时机,假托圣旨补充自己,最终扭转了不利的战局。
D.臧宫深受倚重,福泽后代。臧宫去世后,他的爵位一直由子孙相继承继。邓太后更下诏封臧宫的孙子臧由为郎陵侯。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人候伺者闻车声不绝,而门限断,相告以汉兵大至。
(2)宫与岑彭等破荆门,别至垂鹊山,通道出秭归,至江州。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霸字元伯,世好文法,父为郡决曹掾,霸亦少为狱吏。常慷慨不乐吏职,其父奇之,遣西学长安。汉兵起,光武过颍阳,霸率宾客上谒。遂从击破王寻、王邑于昆阳。及王郎起,光武在蓟,郎移檄购光武。光武即南驰至下亩祠传闻王郎兵在后从者皆恐及至庠沱河候吏还白河水流斯无船不可济光武令霸往视之霸恐惊众,欲且前,阻水,还即诡曰:“冰坚可度。”遂前。比至河,河冰亦合,乃令霸护度,未毕数骑而冰解。既至信都,发兵攻拔邯郸。霸追斩王郎,得其玺绶。从平河北,常与臧宫、傅俊共营,霸独善抚士卒,死者脱衣以敛之,伤者躬亲以养之。光武即位,以霸晓兵爱士,拜为偏将军。四年秋,帝使霸与捕虏将军马武东讨周建于垂惠。苏茂将五校兵四千余人救建,先遣精骑遮击马武军粮,武往救之,为茂所败。武军奔过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盛,出必两败。”乃闭营坚壁,军吏皆争之。霸曰:“今闭营固守,示不相援,贼必乘胜轻进。如此,茂众疲劳,吾承其弊,乃可克也。”茂果悉出攻武。霸军中壮士路润等数十人断发请战。霸知士心锐,出精骑袭其背。茂惊乱败走。贼复聚众挑战,霸坚卧不出。方飨士作倡乐,茂雨射营中,中霸前酒樽,霸安坐不动。五年春,帝使大中大夫持节拜霸为讨虏将军。击荥阳,中牟盗贼,皆平之。十三年,卢芳与匈奴、乌桓连兵,寇盗尤数,缘边愁苦。诏霸将弛刑徒六千余人,与杜茂治飞狐道,堆石布土,筑起亭障。凡与匈奴、乌桓大小数十百战,颇识边事,数上书言宜与匈奴结和亲,又陈委输可从温水,以省陆转输之劳,事皆施行。后南单于、乌桓降服,北边无事。

(选自《后汉书·王霸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武即南驰至下曲阳/传闻王郎兵在后/从者皆恐/及至康沱河/候吏还白河水流澌/无船/不可济/光武令霸往视之/
B.光武即南驰至下曲阳/传闻王郎兵在后/从者皆恐及/至康沱河/候吏还白河水流澌/无船/不可济光武/令霸往视之/
C.光武即南驰至下曲阳/传闻王郎兵在后/从者皆恐及/至康沱河候吏还白/河水流澌/无船/不可济/光武令霸往视之/
D.光武即南驰至下曲阳/传闻王郎兵在后/从者皆恐/及至康沱河候吏还白/河水流澌/无船/不可济光武/令霸往视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宾客:文中指我国古代投靠在贵族、官僚、豪强等门下的依附者。
B.玺绶:古代的印玺上通常系有彩色的丝带,因此常称印玺为玺绶。
C.倡乐:文中指古时倡优的歌舞或杂戏表演,表演者一般地位较低。
D.漕:漕运,利用水道专门运输粮食、兵器等军用物资的运输方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霸爱护士兵,受到皇帝器重。士兵阵亡,王霸脱下自己的衣服给他们穿上再装殓,并养护受伤士兵及他们的亲人,光武帝因此任命他为偏将军。
B.王霸有预见力,最终打退敌军。马武部队溃逃,向他求救,但王霸认为可以先示意不援救,敌人必定会冒进,再乘机出击就会胜利,事实的确如此。
C.王霸十分镇定,淡然面对敌箭。苏茂的部队前来挑战,王霸正在慰劳部队,而射的箭恰好射中了他面前的酒杯,但是他丝毫不为所动,神情自若。
D.王霸通晓边事,守卫成效明显。王霸受命守卫边疆,他熟悉边疆军事,提出了漕运等稳定边疆的建议,建议都得到实施,后来北部边疆没有战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慷慨不乐吏职,其父奇之,遣西学长安。
(2)霸曰:“贼兵盛,出必两败。”乃闭营坚壁,军吏皆争之。

同类题5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耿秉字伯初,有伟体,腰带八围。博通书记,能说《司马兵法》,尤好将帅之略。以父任为郎,教上言兵事。常以中国虚费,边陲不宁,其患专在匈奴。以战去战,盛王之道。显宗既有志北伐,阴然其言。永平中,召诣省闼,问前后所上便宜方略,遂见亲幸。每公卿会议,常引秉上殿,访以边事,多简帝心。十五年,拜驸马都尉。十六年,以骑都尉秦彭为副,与奉车都尉窦固等俱伐北匈奴。虏皆奔走,不战而还。十七年夏,诏秉与固合兵万四千骑,复出白山击车师,遂定车师而还。肃宗即位,拜秉征西将军。遣案行凉州边境,劳赐保塞羌胡,进屯酒泉。建初元年,拜度辽将军。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章和二年,复拜征西将军,副车骑将军窦宪击北匈奴,大破之。封秉美阳侯,食邑三千户。秉性勇壮而简易于事,军行常自被甲在前,休止不结营部,然远斥候,明要誓,有警,军阵立成,士卒皆乐为死。永元二年,代桓虞为光禄勋。明年夏卒,时年五十余。赐以朱棺、玉衣,将作大匠穿冢,假鼓吹,五营骑士三百余人送葬。谥曰桓候。匈奴闻秉卒,举国号哭,或至梨面注流血。长子冲嗣。及窦宪败,以秉窦氏党,国除。冲官至汉阳太守。曾孙纪,少有美名,辟公府,曹操甚敬异乏,稍迁少府。纪以操将篡汉,建安二十三年,与太医令吉平、丞相司直韦晃谋起兵诛操,不克,夷三族。于时衣冠盛门坐纪罹祸灭者众矣。
(节选自《后汉书•耿秉传》)
注梨面: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风俗,割面流血,以示忠诚、哀痛。梨通“剺”,割破、划开的意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
B.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
C.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
D.视事七年/匈奴怀其恩信/征为执金吾/甚见亲重/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除三子为郎/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耿秉屡立战功。永平十七年,耿秉受诏与窦固率兵出白山攻打车师国,平定后返还;章和二年,耿秉又作为车骑将军窦宪的副手一起征讨并大败北匈奴。
B.耿秉备受宠信。显宗常常让耿秉参与公卿集会议事,并让他巡查边务,他的所为多能符合皇上心意;肃宗时,任命耿秉为征西将军,封美阳侯。
C.耿秉治军有方。耿秉生性勇敢,处事简而高效,行军时常身先士卒,休息时不安营扎寨,但遇到紧急情况军队能迅速进入作战状态,士兵都愿意为他效死。
D.耿秉深受爱戴。他在边疆任职多年,深受匈奴人的感恩怀念;匈奴人听说他去世的消息以后,举国痛哭,有人甚至割脸流血以表达心中的悲痛。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永平中,召诣省闼,问前后所上便宜方略,遂见亲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