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归园田居(其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11-26 10:49: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指出下列各句中表示疑问的词
A.田园将芜,胡不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奚惆怅而独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复驾言兮焉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寓形宇内复几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5)园
日
涉以成趣 日:____________
(6)乐
琴书
以消忧 琴,书:____________
(7)或
棹
孤舟 棹: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咏荆轲
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小题1】下面关于诗歌的说法,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A.从体裁来看,本诗属于古体诗,唐以前的《诗经》《离骚》《涉江采芙蓉》等都是这一类。唐诗,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为近体诗。
B.从题材来看,本诗属于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表明自己的看法。诗中的荆轲也是诗人猛志不衰,疾恶除暴、舍身济世之心的艺术折光。
C.从抒情方式来看,本诗的最后四句,是直接的抒情和评述,诗人一面惋惜其“奇功”不成,一面肯定其精神犹在,“既惜之,复慕之”。
D.从语言风格来看,朱熹说:“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
【小题2】下面关于诗歌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按照事件的经过,描写了出京、饮饯、登程、搏击几个场面,尤其着力于人物动作的刻画,塑造了一个大义凛然的除暴英雄形象。
B.易水饮饯的场景,诗歌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来烘托荆轲的精神面貌。“悲筑”、“高声”、“哀风”、“寒波”相互激发,极其强烈地表达出“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的英雄主题。
C.“登车”六句写荆轲义无反顾,飞车入秦。是他的决死之心与一往无前的气概,在行动上的具体表现。其中“凌厉”二句运用写实的手法,展现荆轲迅逼秦廷的气势。,把情节推向高潮,扣人心弦。
D.诗中以大量笔墨写出燕入秦,铺叙得排荡淋漓,“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更是正面突出荆轲的果敢与威慑,而对荆轲被秦王左右击杀等等,则只字不提,这是因为作者重在肯定荆轲的精神。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杂诗十二首(其四)
陶渊明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觞弦肆朝日,尊中酒不燥。
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
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
【小题1】下列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诗开篇就表明诗人但愿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异乎“丈夫”之志的人生理想,为全诗举纲。
B.“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说明陶渊明对于骨肉之情、天伦之乐看得很重。
C.“觞弦肆朝日,尊中酒不燥”表明诗人以饮酒赏乐为人生之乐事,这在官场中难以体味得到。
D.“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诗人尽享田园生活带来的乐趣,常常懒散放任,随心所欲。
E. 整首诗语言典雅绚丽,语甚旷达,意蕴丰富,深具一种执著、严肃的人生态度。
【小题2】请赏析本诗的最后两联。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题目。
移 居①
陶渊明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注)①义熙四年陶渊明在上京隐居的住所失火,直烧得“一宅无遗宇”。以后,经历了一年多的困苦生活,他移居浔阳的南村。②兹役:移居搬家。
【小题1】从体裁上看,这首诗是
。
【小题2】诗人移居目的是
。
【小题3】简析这首诗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东晋
陶渊明(365-427)
《归园田居》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