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选取农村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场面进行描写,既有室内生活,也有室外的生活;既写躬耕的辛劳,又写赋诗言笑的畅快。
B.登高赋诗、斟酒品尝、躬耕农田、披衣相访,这些不同地点的生活场面,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充分地表现了移居农村的自由自在。
C.从全诗的最后两句可以看出诗人明白登高赋诗饮酒言笑的生活,是要有衣食作保证的,对农村生活比原来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D.诗人强调“衣食当须纪”,强调了衣食的重要性,说明了在他所希望的农村生活中最为重要的还是躬耕陇亩的一面。
【小题2】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6-07 09:00: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停云①

陶渊明(东晋)

其一

霭霭停云,濛濛时雨。

八表②同昏,平路伊阻③。

静寄东轩,春醪独抚。

良朋悠邈,搔首延伫。

其二

停云霭霭,时雨濛濛。

八表同昏,平陆成江。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愿言怀人,舟车靡从。

注:①停云:凝聚不散的云。共四首,这里节选前两首。②八表:八方以外极远的地方。泛指天地之间。③平路:平地,与后文“平路”意思一致。伊:语气助词。阻:阻塞不通。

【小题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组诗“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和“停云霭霭,时雨濛濛”采用复沓的章法,形成回环往复的旋律美,对抒发诗歌情感起到强化作用。
B.本诗写于晋安帝元兴三年(公元404年),当时统治集团的互相倾轧、政局昏暗,连年战乱给老百姓带来深重灾难,所以诗中“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平陆成江”等也都具有了象征意义。
C.本诗善于抓住人物动作来表达人物情感,静寄、独抚、闲饮、搔首、延伫,都真实生动地展现出诗人生活的闲适恬淡之情。
D.本组诗构思严谨,从云凝不散到雨雾迷蒙,再到道路受阻、成江,最后导致舟车不通,无法与友人相见。
E.本诗仿《诗经》四言诗的句式,节奏平稳鲜明,语言明丽自然,言近旨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小题2】温汝能在《陶诗汇评》中说“诗中感变怀人,抚今悼昔,一片热情流露言外,若仅以闲适赏之,失之远矣”。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陶渊明

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乡里称之。嘉冲默有远量弱冠,俦类咸敬之。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常叹君温雅平旷,自以为不及。逊从弟立,亦有才志,与君同时齐誉,每推服焉。由是名冠州里,声流京邑。

太尉颍川庾亮,以帝舅民望,受分陕之重,镇武昌,并领江州。辟君部庐陵从事。下郡还,亮引见,问风俗得失。对曰:“嘉不知,还传当问从吏。”亮以尘尾掩口而笑。诸从事既去,唤弟翼语之曰:“孟嘉故是盛德人也。”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旬有余日,更版为劝学从事。时亮崇修学校,高选儒官,以君望实,故应尚德之举。

秀才,又为安西将军庾翼府功曹,再为江州别驾、巴丘令、征西大将军谯国桓温参军。君色和而正,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参佐毕集,四弟二甥咸在坐。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廷尉太原孙盛为谘议参军,时在坐,温命纸笔,令嘲之。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孝宗穆皇帝闻其名,赐见东堂,君辞以脚疾,不任拜起,诏使人扶入。

君在朝,仗正顺而已。门无杂宾,尝会神情独得,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宴,造夕乃归。后以疾终于家,年五十一。

赞曰:孔子称:“进德修业,以及时也。”君清蹈衡门,则令闻孔昭;振缨公朝,则德音允集。道悠运促,不终远业,惜哉!仁者必寿,岂斯言之谬乎!

(选自《陶渊明集》,有删改)

 ①冲默:淡泊恬静。②远量:气量。③不任拜起:不能担任拜见的礼节。④清蹈衡门:隐居在家之时。⑤令闻孔昭:美好的名声很显著(即美名远扬)。⑥振缨公朝:出仕为官。⑦德音:道德声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
B.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
C.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
D.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
B.秀才,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科目,后废秀才科,秀才遂作为一般读书人的泛称,本文指读书人。
C.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六部的最高长官皆称尚书,相当于现在国家各部的部长。
D.东堂,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太极正殿的东厢房,史籍中一般简称“东堂”。一般情况下,东堂是皇帝与群臣商讨国事的地方,而西堂则是皇帝的歇息场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嘉虽然少年丧父,但是对母亲非常孝顺,对兄弟友爱,得到了乡里人的称赞;他恬淡且有气量,令同辈敬重。
B.孟嘉与同郡的郭逊及其堂弟郭立在当时的名声相当,但二人对孟嘉十分推重与佩服,皆认为自己的才德不如孟嘉。
C.孟嘉曾任江州别驾、巴丘县令、征西大将军谯国人桓温的参军。孟嘉被桓温看重,主要因为他为人和气而且正派。
D.孟嘉无论是在朝做官还是隐居在家,道德声誉都很高;但由于早逝,因而没能成就一番大业,让人感到十分可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2)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