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桓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人也。太守孙坚举阶孝廉,除尚书郎。父丧还乡里。会坚击刘表战死,阶冒难诣表乞坚丧,表义而与之。后太祖与袁绍相拒于官渡,袁举州以应绍。阶说其太守张羡曰:“夫举事而不本于义,未有不败者也。故齐桓率诸侯以尊周,晋文逐叔带以纳王。今袁氏反此,而刘牧应之,取祸之道也。明府必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羡曰:“然则何向而可?”阶曰:“曹公虽弱,仗义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讨有罪,孰敢不服?今若举四郡保三江以待其来,而为之内应,不亦可乎!”羡曰:“善。”
太祖定荆州,闻其为张羡谋也,异之,辟为丞相掾,迁赵郡太守。魏国初建,为虎贲中郎将侍中。时太子未定,而临葘侯植有宠。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谏,前后恳至。魏书称阶谏曰:“今太子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臣臣诚惑之于是太祖知阶笃于守正深益重焉又毛玠、徐奕以刚蹇少党,而为西曾掾丁仪所不善,仪屡言其短,赖阶左右以自全保。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遣徐晃救之,不解。
太祖欲自南征,以问群下。群下皆谓:“王不亟行,今败矣。”阶独曰:“大王以仁等为足以料事势不也?”曰:“能。”“大王恐二人遗力邪?”曰:“不。”“然则何为自往?”曰:“吾恐虏众多,而晃等势不便耳。”阶曰:“今仁等处重围之中而守死无贰者,诚以大王远为之势也。夫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救,大王案六军以示馀力,何忧于败而欲自往?”太祖善其言,驻军于摩陂。贼遂退。
文帝践阼,迁尚书令,封高乡亭侯,加侍中。阶疾病,帝自临省。后阶疾笃,遣使者即拜太常,薨,帝为之流涕,谥曰贞侯。子嘉嗣。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桓阶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太子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臣/臣诚惑之/于是太祖知阶笃于守正/深益重焉/
B.今太子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臣/臣诚惑之/于是太祖知阶/笃于守正/深益重焉/
C.今太子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臣/臣诚惑之/于是太祖知阶/笃于守正深/益重焉/
D.今太子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而大王甫以植而问臣/臣诚惑之/于是太祖知阶笃于守正深/益重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汉代选举官员的科目,推举孝悌之人和廉洁正直之士。《陈情表》作者李密就曾被举荐为孝廉。
B.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魏时丞相、大将军及司徒、司空等府内置西曹掾。
C.阼是指帝王登位或祭祀所登的台阶,用来借指帝位。践阼,是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后指帝王即位。
D.古代等级森严,天子之死谓之“崩”。“薨”,是用来称诸侯或大官的死。普通老百姓的死称为“不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阶受孙坚的举荐入仕,后来孙坚战死,桓阶为了报答提携之恩,不惧危险,向刘表请求为孙坚治丧。
B.桓阶劝说太守张羡在官渡之战中支持曹操,并准确地预见了官渡之战曹操胜利、袁绍覆灭的结局。
C.毛玠、徐奕为人刚直少同党,对丁仪等不友好,多次出言攻击他们,全靠桓阶调解才保全他们。
D.曹仁被关羽围困,徐晃救援未成。曹操想亲征,询问群臣意见,群臣认为非亲征不能解围,唯独桓阶反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遣徐晃救之,不解。
(2)大王案六军以示馀力,何忧于败而欲自往?”太祖善其言,驻军于摩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4-20 12:38: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温恢,字曼基,太原祁人也。父恕,为涿郡太守,卒。恢年十五,送丧还归乡里,内足于财。恢曰:“世方乱,安以富为?”一朝尽散,振施宗族。州里高之,比之郇越。举孝廉,为廪丘长,鄢陵、广川令,彭城、鲁相,所在见称。入为丞相主簿,出为扬州刺史。太祖曰:“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时济见为丹杨太守,乃遣济还州。又语张辽、乐进等曰:“扬州刺史晓达军事,动静与共咨议。”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于是有樊城之事。诏书召潜及豫州刺史吕贡等,潜等缓之。恢密语潜曰:“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一二日必有密书促卿进道,张辽等又将被召。辽等素知王意,后召前至,卿受其责矣!”潜受其言,置辎重,更为轻装速发,果被促令。辽等寻各见召,如恢所策。文帝践阼,以恢为侍中,出为魏郡太守。数年,迁凉州刺史,持节领护羌校尉。道病卒,时年四十五。诏曰:“恢有柱石之质,服事先帝,功勤明著。及为朕执事,忠于王室,故授之以万里之任,任之以一方之事。如何不遂,吾甚悯之!”赐恢子生爵关内侯。生早卒,爵绝。(节选自《三国志》)
(注)①郇越:古代的贤者。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B.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C.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D.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任用官员的科目之一,有“孝顺亲长、廉能正直”之意,后来,也成为了明清时期对举人的雅称。
B.《书》为《尚书》的最早书名,约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是重要的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四书五经”中“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C.“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之一。从汉武帝始创年号起,便有了年号纪年,除此之外,古人也会用干支两字相配来纪年。
D.“豫州”,古代“九州”之一,其余八州为冀、兖、青、徐、扬、荆、梁、雍。一般地说,“九州”可泛指中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恢有正确的财富观。看到国家将要发生变乱,就认为聚集财富是没有用处的,因此他把钱财分给族人,此举得到人们的好评,且获得太祖的青睐。
B.温恢很有军事谋略。曹操曾经派他出京担任要职,又对自己的手下说,遇到事情可以多和温恢商量再做定夺。
C.温恢很有远见。他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曹仁将要受到关羽的攻击而提醒兖州刺史,后来果如他所料。
D.温恢善于体察人心。他清楚地知道曹操的用意,所以给裴潜提建议,让他加快行程,裴潜接受了他的建议,所以没有受到责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
(2)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椽,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

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三国志•王粲传》)

【小题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 宾客坐    (   )  ② 尽当之 (   )
③ 使以他局为之(   ) ④ 著诗、赋、论、议六十篇(   )
【小题2】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 B. 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
C. 下车即缮其甲卒     D. 时人常以为宿构
【小题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表粲貌寝而体弱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 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  此非孟德困于周郎者乎
C. 使背而诵之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 强记默识如此  孰能讥之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2)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
   
【小题5】结合本文概述史传文学的特征。

同类题3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先是时,颍川戏志才,筹画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为司空军祭酒。

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

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诸将欲乘胜遂攻之,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太祖曰:“善。”乃南征。军至西平,谭、尚果争冀州。谭为尚军所败,走保平原,遣辛毗乞降。太祖还救之,遂从定邺。

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谥曰贞侯。子奕嗣。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注)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卷十四》)

(注)巴丘,今岳阳楼一带,赤壁之战中曹军进退必经之地。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
B.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
C.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
D.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
【小题2】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丝竹管弦,乐器的总称。用竹制成的是管乐器,如洞箫;用丝制成弦的是弦乐器,如箜篌。丝竹管弦也可用来指代音乐。
B.初阳岁,指冬至以后,立春以前。初七及下九,指七月七和每月的十九日。既望,指农历十六。古代做禊事,三国魏以后定于三月三。
C.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癸丑”“壬戌”“至和”都属于干支纪年法。
D.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根据文稿编的文集,也常保留“某”的字样。如“临川王某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嘉初到袁绍麾下,感觉才能难以施展。后来去见太祖,以其不凡的见识而受到太祖的器重。郭嘉也认定曹操是能治乱世之人。
B.郭嘉被太祖推荐为司空军祭酒,从此随从太祖征伐,遇事能够作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多献良策,谋功甚高。
C.郭嘉忠于王事,鞠躬尽瘁,积劳成疾,太祖派使者前来探望,可惜错过了最后见面的机会,这使太祖在郭嘉英年早逝后感到十分伤感。
D.郭嘉不但是多谋善断的军师,更是太祖本人的知己,太祖甚感满意,以至赤壁一战失败后,尚追念郭嘉,叹惜其人不存。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乃“民”字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
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至则见亲任,专典机密,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固辞不受。
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告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告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安用科法为!”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常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 
(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则见亲任,专典机密 见:受到,被
B.权怒,收嘉系狱 系:关押,拘捕
C.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舍:免罪,释放
D.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过:拜访,看望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以”意义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权尝责仪以不言事B.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D.王好战,请以战喻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业,伟大的功业,这里指帝业。“孙权承摄大业”指孙权在兄长孙策去世后掌管江东。
B.拜,授予某种官职。古代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还有辟、除、选等,表示提拔可以用擢。
C.侯,古代的一种爵位。古代爵位一般有公、侯、伯、子、男五等,都亭侯是侯爵中较低的一种。
D.素棺,指白色的棺材,古人下葬时都使用棺椁,是仪遗言用素棺,表明了他的节俭。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仪,字子羽,北海国营陵县人,本姓“氏”,因为北海国国相孔融嘲笑他心中无百姓,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为“是”。
B.中书典校郎吕壹诬告刁嘉诽谤诋毁国家政事,孙权大为震怒,把刁嘉抓进了监狱,是仪坚持正直回答讯问,最终刁嘉获释。
C.是仪作为王傅,忠心耿耿,动辄规谏劝止;对上勤勉,对他人恭敬;不经营自家产业,不受人恩惠,所居房子刚够自家居住。
D.是仪经常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事,无所是非”,是仪解释说不想干扰孙权。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
(2)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
(3)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常服,务从省约。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昶字文舒,少知名。文帝在东宫,昶为太子文学。文帝践阼,徙散骑侍郎,为洛阳典农。时都畿树木成林,昶斫开荒莱,勤劝百姓,垦田特多。明帝即位,加扬烈将军,赐爵关内侯。昶虽在外任,心存朝廷,以为魏承秦、汉之弊,法制苛碎,不大改国典以准先王之风,而望治化复兴,不可得也。乃著《治论》,略依古制而合于时务者二十余篇,又著《兵书》十余篇,言奇正之用。
正始中,转在徐州,假节都督荆、豫诸军事。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阳三百余里诸军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 乃表徙治新野,习水军于二州,广农垦殖,仓谷盈积。
嘉平初,奏博问大臣得失。昶陈治略五事:其一,祟道笃学,抑绝浮华,使国子入太学而修庠序;其二,用考试,考试犹准绳也,未有舍准绳而意正曲直,废黜陟而空论能否也;其三,令居官者久于其职,有治绩则就增位赐爵;其四,约官实禄,励以廉耻,不使与百姓争利;其五,绝侈靡,储谷畜帛,反民于朴。诏书褒赞。因使撰百官考课事。
二年,昶奏:“孙权流放良臣,适庶分争,可乘衅而制吴、蜀。黔、巫、秭归、房陵皆在江北,可袭取也。”乃遣新城太守州泰袭巫、秭归、房陵,荆州刺史王基诣夷陵,昶诣江陵,渡水击之。贼奔南岸,凿七道并来攻。昶使积弩同时俱发,贼大将施绩夜遁入江陵城。昶欲引致平地与合战,乃先遣五军案大道发还,使贼望见以喜之,以所获铠马甲首,驰环城以怒之,设伏兵以待之。绩果追军,与战,克之。绩遁走,斩其将钟离茂、许旻,振旅而还。迁昶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进封京陵侯。甘露四年薨,谥曰穆侯。
(节选自《三国志·王昶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阳三百余里/诸军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
B.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阳三百余里/诸军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
C.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阳三百余里/诸军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
D.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阳三百余里/诸军散屯/船在宣池/有急不足相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建时代太子多居住东宫,所以常用“东宫”称太子。有时东宫又是太后的居所。
B.关内在明清以前多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的地方,文中的“关内侯”是一个爵位名。
C.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在夏商周时期又称为庠序。
D.三司在西汉时期是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到魏晋时期依然位居极品。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昶关心朝政,成绩显著。担任洛阳典农,勤恳勉励百姓开垦了很多田土,不在朝廷任职,仍想着朝政,积极提出治国建议。
B.王昶审时度势,治军有方。在徐州任职期间,根据需要请求迁移治所到新野,方便训练水军,又广泛开垦农田,使仓库粮食充盈。
C.王昶见识卓越,深得信任。嘉平初年,他提出崇道笃学、用考试等五条治国建议,受到诏书褒奖,皇帝因此命他拟制考核百官的方案。
D.王昶善于用兵,军功显赫。他利用孙权流放良臣,引发遮庶纷争的机会,挑起吴、蜀矛盾,发动战争并获得成功,被升任征南大将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考试犹准绳也,未有舍准绳而意正曲直,废黜陟而空论能否也。
(2)昶欲引致平地与合战,乃先遣五军案大道发还,使贼望见以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