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
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年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抄①。
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或有告朗欲逃亡者,执以诣卓,卓谓朗曰:“卿与吾亡儿同岁,几大相负!”朗因曰:“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阳九之会②,清除群秽,广举贤士,此诚虚心垂虑,将兴至治也。威德以隆,功业以著,而兵难日起,州郡鼎沸,郊境之内,民不安业,捐弃居产,流亡藏窜,虽四关设禁,重加刑戮,犹不绝息,此朗之所以于邑也。”   
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③东黎阳。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后数月,关东诸州郡起兵,众数十万,皆集荧阳及河内。诸将不能相一,纵兵抄掠,民人死者且半。久之,关东兵散,太祖与吕布相持于濮阳,朗乃将家还温。时岁大饥,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训诸弟,不为衰世解业。  
建安二十二年,遇疾卒,时年四十七。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节选自《三国志》)
【注】①抄:掠夺。②阳九之会:指灾难之年或厄运。③宗:宗族,宗室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B.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C.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D.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代察举专设童子科,规定儿童(12岁至16岁)能博通经典可以入选,孝廉试经者拜为郎,年幼才俊者拜童子郎。察举童子是一种奖励天才儿童的方法。
B.关东,俗称东北,位于山海关以东以北。关东地区是中国北方一个较完整而相对独立的区域。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独特的风土人情、深厚的文化内涵。
C.“邑”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城邦。先秦民众聚居地,包括城市或村镇及其附属田地。陶渊明《桃花源记》亦有“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建安是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古人除了帝王纪年之外,还有干支纪年,天干地支组合,120年循环一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朗善于应答,很有才能。小时候就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少年的敏捷与机智,这种才能在后来被董卓诘问时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B.司马朗对冀州刺史李邵移家避难的做法很不赞成,一是因为移家于温不能真正避开灾难,二是因为李邵的离开会引起当地居民的骚乱,但他的劝阻并未起作用。
C.司马朗认为,如果董卓能够清除众多的恶人,广泛推举贤能的人才,仔细考虑,就能取得盖世的功业,董卓被他的忠心和诚意打动,最终放了他。
D.司马朗回到家乡,认为家乡也不是可以安居的地方,于是建议乡亲们跟他一起举家迁到黎明去,但父老们留恋故土,只有赵咨及家人跟着司马朗迁走。
【小题4】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慢:轻视,不尊重B.民不安业,捐弃居 捐:捐献、上交
C.纵兵抄掠,民人死者且半 且:将,将近D.朗收恤宗族,教训诸弟  训:教导、训导
【小题5】以下选项中对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①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年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
A.唇齿相依的比喻,不能只是指虞国和虢国,温和野王两地也正是这样。现在您离开野王而迁居温县,这是为了逃避早晨死亡的期待。
B.唇齿相依的道理,难道只是指虞国和虢国吗?温和野王两地就不是吗?现在您离开野王而迁居温县,是为了逃避早晨死亡的期待。
②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
C.父老们留恋故土,没有跟着司马朗迁走的,只有同县的赵咨,带着家眷一起和司马朗迁往黎阳。
D.父老们留恋故土,没有谁跟着司马朗迁走,只有同县的赵咨,让家眷和司马朗一起迁往黎阳。
【小题6】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监试者异之   且君,国人之望也
B.今寇未至而先徙 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
C.执以诣卓     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
D.人有道其父字者 民人死者且半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4-15 12:29: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为中书侍郎。秦王坚行至尚书,以文案不治,免左丞程卓官,以王猛代之。

猛日亲幸用事,宗亲勋旧多之,姑臧侯樊世,本氐豪,谓猛曰:“吾辈耕之,君食之邪?”猛曰:“非徒使君耕之,又将使君炊之!”世大怒曰:“要当悬汝头于长安城门;不然,吾不处世!”猛白坚,坚曰:“必杀此老氐,然后百寮可肃。”会世入言事,与猛争论坚前,世欲起击猛,坚怒,斩之。于是群臣见猛皆屏息。

八月,以猛为中书令,京兆尹。光禄大夫强德,太后之弟也,酗酒豪横,掠人财货,为百姓患。猛下车收德,奏未及报,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二十余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有法也!” 

秦丞相猛至长安,复加都督中外诸军事。猛辞曰:“元相之重,复总督戎机,以伊、吕、萧、邓之贤,尚不能兼,况臣猛之无似!”章三上,秦王坚不许。

猛为相,刚明清肃,善恶著白,劝农桑,练习军旅。由是国富兵强,战无不克,秦国大治。

建元十一年六月,猛寝疾,秦王坚亲为之祈宗庙。猛疾少瘳,上疏曰:“臣闻报德莫如尽言,谨以垂没之命,窃献遗款。伏惟陛下,威烈振乎八荒,声教光乎六合。夫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是以古先哲王,知功业之不易,战战兢兢,如临深谷。伏惟陛下,追踪前圣,天下幸甚。”坚览之悲恸。七月,坚亲至猛第视疾,访以后事。猛曰:“晋虽僻处江南,然正朔相承,上下安和,臣没之后,愿勿以晋为图。鲜卑、西羌,我之仇敌,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言终而卒。坚比敛,三临哭,谓太子宏曰:“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邪,何夺吾景略之速也?”葬之如汉霍光故事。   

(选自《三国志》、《资治通鉴》,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亲勋旧多之 疾:憎恶
B.善恶著白,劝农桑  课:征税
C.猛日亲幸用事 用事:当权
D.葬之如汉霍光故事 故事:旧例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猛白坚   作《师说》贻之
B.与猛争论坚前 冰,水为之而寒
C.权豪贵戚杀戮刑免二十余人  客有吹洞箫
D.吾始今知天下有法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尚书:文中指尚书省,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
B.领:文中指兼职,与官员任职相关。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拜”“除”“辟” “致仕”“乞骸骨”等。
C.社稷:本是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后用“社稷”来借指国家。
D.下车:是古代作殉葬用的粗陋的木制车。初即位或到任也称为“下车”,源于《礼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七月,坚亲至猛第视疾,访以后事。
(2)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邪,何夺吾景略之速也?
(3)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小题5】王猛病中给秦王苻坚进献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3

国渊传

陈寿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也。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渊屡陈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太祖征关中,以渊为居府长史。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余党,皆应伏法。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太祖之,赖渊得生者千余人。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太祖问其故,渊曰:“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且示民听也。河间在封域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太祖大悦,魏郡太守。

时有投书津谤者,大祖疾之,欲必知其主。渊请留其本,而不宣露。其书多引《二京赋》,渊敕功曹曰:“此郡既大,今在都辇,而少学间者。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功曹差三人,临遣引见,训以:“所学未及,《二京赋》,博物之书也,世人忽略,少有其师,可求能读者从受之。”又密喻旨。旬日得能读者,遂往受业,吏因使作笺,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手。收摄案问,具有情理。迁大守仆。居列卿位,布衣蔬食,禄赐散之旧故宗族。恭俭自守,卒官。

(选自《三国志·魏书》)

(简注)
①典:主管。②都辇:京城地区。③开解:聪明。
(阅读指要)
本文通过一些事例表现国渊为官廉洁而奉公,办事踏实有才干,一生保持着谦恭节俭的品德,因而受到上下嘉许。文章语言简洁,结构谨严,叙事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渊屡陈益(__________)   (2)太祖之(_________)
(3)太祖大悦,魏郡太守(__________) (4)渊请留其本(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常直言正色,退无私B.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
C.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D.收摄案问,具得情理
【小题3】国渊在为太祖推行屯田制一事上,是如何恪尽职守的?
【小题4】以下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国渊“恭俭自守”的一组是(   )。
①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②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③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④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⑤收摄案问,具得情理⑥居列卿位,布衣蔬食
A.①②③B.②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
【小题5】第二段中涉及《二京赋》有什么作用?
【小题6】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
(2)居列卿位,布衣蔬食,禄赐散之旧故宗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吉茂字叔畅,冯翊池阳人也,世为著姓。好书,不耻恶衣恶食,而耻一物之不知。建安初关中始平茂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处精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令居官清静吏民不忍欺。转为武德侯庶子。二十二年,坐其宗人吉本等起事被收。先是科禁内学及兵书,而茂皆有,匿不送官。及其被收,不知当坐本等,顾谓其左右曰:“我坐书也。”会钟相国证茂、本服第已绝,故得不坐。后以茂为武陵太守,不之官。转酂相,以国省,拜议郎。景初中病亡。自茂修行,从少至长,冬则被裘,夏则短褐,行则步涉,食则茨藿,臣役妻子,室如悬磬。其或馈遗,一不肯受。虽不以此高人,亦心疾不义而贵且富者。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差叙自公卿以下,至于郎吏,功德材行所任。茂同郡护羌校尉王琰,前数为郡守,不名为清白。而琰子嘉仕历诸县,亦复为通人。嘉时还为散骑郎,冯翊郡移嘉为中正。嘉叙茂虽在上第,而状甚下,云:“德优能少。”茂愠曰:“痛乎,我效汝父子冠帻劫人邪!”初,茂同产兄黄,以十二年中从公府掾为长陵令。是时科禁长吏擅去官,而黄闻司徒赵温薨,自以为故吏,违科奔丧,为司隶钟繇所收,遂伏法。茂时为白衣,始有清名於三辅,以为兄坐追义而死,怨怒不肯哭。至岁终,繇举茂。议者以为茂必不就,及举既到而茂就之,故时人或以茂为畏繇,或以茂为髦士也。
(选自《三国志·吉茂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建安初/关中始平/茂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处精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令/居官清静/吏民不忍欺/
B.建安初/关中始平茂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处精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令/居官清静/吏民不忍欺/
C.建安初/关中始平/茂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处/精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令/居官清静/吏民不忍欺/
D.建安初/关中始平茂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处/精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令/居官清静/吏民不忍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茂才,即秀才,汉代推举人才的科目之一。明清时代科举考中的秀才有时也沿用此名,也可以解释为优秀的人才。
B.庶子,官名,掌管诸侯、卿大夫的庶子教育事务,晋以后为太子官属。也指妾生的儿子或者正妻所生的长子以外的儿子。
C.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中正,就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从中央官员中选举产生。
D.辅,指京城附近的地区。三辅,汉景帝、汉武帝时,京畿官左内史、右内史、主爵都尉共同治理长安,所辖地区就是三辅。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其被收,不知当坐本等,顾谓其左右曰:“我坐书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登待接察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权默然。

年三十三卒。临终,上曰:“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诸葛瑾、步骘忠于为国,通达治体。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登日宣太子。

(选自《三国志·卷五十九》,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B.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C.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D.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是古代的一种爵位,古代通常有五种爵位,依次为公,侯,伯、子,男。“万户侯”,此处是指食邑万户以上。
B.“黄初”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文帝曹丕的年号。古代纪年法常用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等,现在一般用公元纪年。
C.“疏”又称奏议,是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臣僚上“疏”可以报告工作,提出治国建议等。
D.“谥”,谥号,古代官员特有的称号,即朝廷为了激励官员生前为官清廉公正,待他们死后都要以谥号给予善恶评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登人品出众,才干超人。孙登是孙权的长子,一直受到良好的教育。孙权对他极为赞赏,授予他东中郎将,册立为太子。
B.孙登体恤百姓,宽以待人。他出外狩猎时,常绕远路不践踏百姓的庄稼;他不忍处罚犯了错误的人,还不许身边的人再提此事。
C.孙登为人孝顺,知恩图报。他不忘徐氏养育之恩,徐氏遭废,孙登仍敬重有加。立他为太子时,他坚决要求先立徐氏为皇后。
D.孙登关心国事,忧国忧民。他临终时还上疏,建议国家的政令应与时俱进,要宽缓刑法,减轻赋税劳役,以顺应百姓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