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权默然。
年三十三卒。临终,上疏曰:“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诸葛瑾、步骘忠于为国,通达治体。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谥登曰宣太子。
(节选自《三国志·孙登传》 )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是/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B.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C.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D.初登所生底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是古代的一种爵位,古代通常有五种爵位,依次为公、侯、伯、子、男 “万户侯”,指食邑万户以上,后泛指高爵显位,如“粪土当年万户侯”.
B.“谥”,古代君主、诸侯、大臣、著名文士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 他们生前行迹,给予褒贬善恶的称号。分为官谥和私谥,如陶渊明私谥“靖节”。
C.“疏”,又称奏议,是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臣僚上“疏” 可以报告工作、议礼论学、陈政要、言兵事、进谏等。
D.“黄龙元年”,是以东吴君主孙权的年号纪年的。因都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所 以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崇祯”皇帝,“康熙”皇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登体恤百姓,宽以待人。他出外狩猎时,常绕远路避开良田,不践踏百姓的庄稼。休息时,也是选择空闲之处。对于犯了错误的人,不忍处罚,还不许身边的人再提此事。
B.孙登人品出众,才干超人。孙登是孙权的长子,一直受到良好的教育。孙权赞赏他的人品和能力,授予他东中郎将,赐封万户候,册立为太子,追谥宜太子。
C.孙登关心国事,忧国忧民。他临终上疏颇有见地,提出国家的政令应与时俱进博采众议;认为有些地方应该宽缓刑法,减轻赋税,调整或停止一些劳役,顺应民心。
D.孙登孝顺养母,有感恩之心。徐氏对孙登有养育之恩,虽遭废,但徐氏派人送来的衣服,孙登必定沐浴后才穿上。父亲要立他为太子,他则坚决要求先立养母为皇后。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
(2)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12 10:01: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夏侯尚宇伯仁,渊从子也。文帝与之亲友。太祖定翼州,尚为军司马,将骑从征伐,后为五官将文学。魏国初建,迁黄门侍郎。代郡胡叛,遣鄢陵后彰征讨之,以尚参彰军事,定代地,还。太祖崩于洛阳,尚持节,奉梓宫还邺。并录前功,封平陵亭侯,拜散骑常侍,迁中领军。

文帝践阼,更封平陵乡侯,迁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尚奏:“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遂勒诸军击破上庸,平三郡九县,迁征南大将军。孙权虽称藩,尚益修攻讨之备,权后果有贰心。黄初三年,车驾幸宛,使尚率诸军与曹真共围江陵。权将诸葛瑾与尚军对江,瑾渡入江中渚,而分水军于江中。尚夜多持油船,将步骑万余人,于下流潜渡,攻瑾诸军,夹江烧其舟船,水陆并攻,破之。城末拔,会大疫,诏敕尚引诸军还。益封六百户,并前干九百户,假钺,进为牧。荆州残荒,外接蛮夷。而与吴阻汉水为境,旧民多居江南。尚自上庸通道,西行七百余里,山民蛮夷多服从者。五六年间,降附数千家。

五年,徙封昌陵乡侯。尚有爱妾嬖幸,宠夺适室。适室,曹氏女也,故文帝遣人绞杀之。尚悲感,发病恍惚,既葬埋妾,不胜思见,复出视之。文帝闻而恚之曰:“杜袭之轻薄尚,良有以也。”然以旧臣,恩宠不衰。六年,尚疾笃,还京都,帝数临幸,执手涕泣。尚薨,谥曰悼侯,子玄嗣。又分尚户三百,赐尚弟子奉爵关内侯。

(节选自《三国志》)

注 ①杜袭:夏侯尚曾和曹丕亲昵,感情非常亲密,杜袭认为夏侯尚不是对他人有益的朋友,不值得特殊对待。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
B.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
C.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
D.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践阼,亦称“践胙”“践祚”,阼,大堂前东西的台阶;践阼就是帝王登基。
B.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C.假节,皇帝将节借给临时执行任务的臣子使用,任务完成后,不再被收回。
D.临幸,指帝王亲自到某处或帝王和妃嫔同宿。帝王车驾所至曰“幸”,故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况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侯尚英勇善战,战功显赫。他曾跟随太祖平定冀州,跟随鄢陵侯平定胡人叛乱,后击破上庸,平定三郡九县,打败诸葛瑾。
B.夏侯尚深沉敏捷,谋略过人。他未雨绸缪防范孙权反叛;妙用计策,攻下江陵;攻打荆州时,巧出奇兵,几千山民蛮夷降附。
C.夏侯尚纵情任性,宠妾越嫡。他宠爱妾室超过正妻,有违立法;文帝派人杀了这个妾后,他还去墓地看她,惹得文帝很不满。
D.夏侯尚虽是异姓,深得帝宠。他在文帝即位前就和文帝亲近,文帝即位后,长期担任要职;他病重,文帝去看他时痛哭流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孙权虽称藩,尚益修攻讨之备,权后果有贰心。
(2)文帝闻而恚至曰:“杜袭之轻薄尚,良有以也。”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蒋琬字公,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

亮卒,后主以琬为尚书令,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时新丧元仲,远近危悚。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

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戏于琬曰:“公与戏诱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诚也。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杨敏曾琬曰:“作事愤愤,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愤愤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愤愦矣。复何问邪?”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近莫,得免重罪,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有改动)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其为政以民为本
(2)既无
(3)或欲戏于琬曰
(4)又督农杨敏曾琬曰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后主琬为尚书令    资政殿学士行
B.是戏快也  则显吾
C.事不当理,愤愦矣  向吾不为斯役,久已病矣
D.好恶存道  孰能讥之乎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2)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
【小题4】下列的四字短语均出自本文,和蒋琬品质完全相符的一组是
①社稷之器  ②百里之才  ③安民为本  ④出类拔萃
⑤众望渐服  ⑥作事愤愤  ⑦心无近莫  ⑧好恶存道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①③⑥⑧D.②④⑤⑦
【小题5】从写蒋琬所用的表达方式或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三段。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典韦,陈留己吾人也。形貌魁梧,旅力过人,有志节任侠。襄邑刘氏与睢阳李永为仇,韦为报之。永故富春长,备卫甚谨。韦乘车载鸡酒,伪为候者,门开,怀匕首入杀永,并杀其妻,徐出,取车上刀戟,步出。永居近市,一市尽骇。追者数百,莫敢近。行四五里,遇其伴,转战得脱。由是为豪杰所识。

初平中,张邈举义兵,韦为士,属司马赵宠。牙门旗长大,人莫能胜,韦一手建之,宠异其才力。后属夏侯惇,数斩首有功,拜司马。太祖讨吕布于濮阳。布有别屯在濮阳西四五十里,太祖夜袭,比明破之。未及还,会布救兵至,三面掉战。时布身自搏战,自旦至日昳数十合,相持急。太祖募陷陈,韦先占,将应募者数十人,皆重衣两铠,弃楯,但持长矛撩戟。时西面又急,韦进当之,贼弓弩乱发,矢至如雨,韦不视,谓等人曰:“虏来十步,乃白之。”等人曰:“十步矣。”又曰:“五步乃白。”等人惧,疾言:“虏至矣!”韦手持十余戟,大呼起,所抵无不应手倒者。布众退。会日暮,太祖乃得引去。拜韦都尉,引置左右,将亲兵数百人,常绕大帐。韦自壮武,其所将皆选卒,每战斗,常先登陷陈。迁为校尉。性忠至谨重,常昼立侍终日,夜宿帐左右,稀归私寝。好酒食,饮啖兼人,每赐食于前,大饮长歠,左右相属,数人益乃供,太祖壮之。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太祖征荆州,至宛,张绣迎降。太祖宴绣及其将帅行酒韦持大斧立后刃径尺太祖所至之前韦辄举釜目之竟酒绣及其将帅莫敢仰视后十余日,绣反,袭太祖营,太祖出战不利,轻骑引去。韦战于门中,贼不得入。兵遂散从他门并入。时韦校尚有十余人,皆殊死战,无不一当十。贼前后至稍多,韦以长戟左右击之,一叉入,辄十余矛摧。左右死伤者略尽。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韦双挟两贼击杀之,余贼不敢前。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贼乃敢前,取其头,传观之,覆军就视其躯。太祖退住舞阴,闻韦死,为流涕,募间取其丧,亲自临哭之,遣归葬襄邑,拜子满为郎中。车驾每过,常祠以中牢。太祖思韦,拜满为司马,引自近。文帝即王位,以满为都尉,赐爵关内侯。

(选自《三国志·典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宴绣及其将帅/行酒/韦持大斧立后/刃径尺/太祖所至之前/韦辄举釜目之/竟酒/绣及其将帅莫敢仰视/
B.太祖宴绣/及其将帅行酒/韦持大斧立后/刃径尺/太祖所至/之前韦辄举釜目之/竟酒/绣及其将帅莫敢仰视/
C.太祖宴绣/及其将帅行酒/韦持大斧立后/刃径尺/太祖所至之前/韦辄举釜目之竟酒/绣及其将帅莫敢仰视/
D.太祖宴绣及其将帅/行酒/韦持大斧立后/刃径尺/太祖所至/之前韦辄举釜目之/竟酒/绣及其将帅莫敢仰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兵器,把戈和矛结合于一体,具有刺击和钩杀双重功能。
B.日昳,即未时,指每日13~15时,中国古代十二时辰之一,以天干地支命名。
C.太祖,是帝王庙号,即帝王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多用来指开国帝王。
D.中牢,牢,古代祭祀用的牲畜。“中牢即少牢,谓羊豕也”,祭品规格低于太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典韦行侠仗义,为人赏识。典韦为朋友刘氏报仇,杀了李永后慢慢走出,震惊整个集市的人,经过闹市,数百人不敢靠近,因此被豪杰赏识。
B.典韦食量惊人,力大无比。太祖赐他酒食,他纵情吃喝,得要几个人侍候才能供应得上。他臂力过人,军中编歌谣说他“提一双载八十斤”。
C.典韦作战勇武,身先士卒。太祖讨伐吕布时,被吕布的援兵包围,形势危急,典韦奋勇当先,招募几十名勇士,奋死拼杀,终于击退了敌军。
D.典韦性格忠诚,行事谨慎。典韦经常一整天在太祖身边侍立,夜晚在大帐附近睡觉休息,很少回到自己的住处,精心护卫着太祖,丝毫不懈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牙门旗长大,人莫能胜,韦一手建之,宠异其才力。
(2)韦自壮武,其所将皆选卒,每战斗,常先登陷陈,迁为校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

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

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

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

建安元年春正月,太祖军临武平,太祖将迎天子。汝南、颍川黄巾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众各数万,初应袁术,又附孙坚。二月,太祖进军讨破之,斩辟、邵等,仪及其众皆降。天子拜太祖建德将军,迁镇东将军,封费亭侯。天子假太祖节钺,录尚书事,后以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

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及吕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

十三年春,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以公为丞相。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B.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C.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D.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皇帝,是魏太祖曹操的谥号。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
B.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如孟子,名轲,字子舆;有些名与字是相反相成的关系,如朱熹,名熹,字元晦;有些按照长幼排行的次第取字,如孔子名丘,字仲尼。一般自称称名表示自谦,称人称字表示尊敬。
C.孝廉:根据儒家的思想,汉代察举孝廉被确定为选拔人才的最重要的科目,孝廉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
D.崩,古代称帝王、皇后之死。古时常说,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年少之时不为人们所重视,主要是因为他尚义任侠、放荡不羁,但是梁国桥玄、南阳何颙二人却认为当时曹操非同常人。
B.曹操为官有方,而又不贪恋官职。在济南相职位上,全郡治理肃然;而董卓擅权之后,想要重用曹操,曹操却改名换姓暗中离去。
C.曹操在乱世之中被反对董卓的盟军举荐为盟主,以奋武将军的名号率军讨伐。
D.曹操重视人才,尊重人才。东平毕谌因为亲人被挟持而离开曹操,也没回到曹操身边,后来曹操打败吕布生擒毕谌,又任命毕谌担任鲁国相。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
(2)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所共适。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也。年十六丧父,中表愍其孤贫,咸共赠赗,悉辞不受,称财以送终。长八尺,美须眉。与平原华歆、同县邴原相友,俱游学于异国,并敬善陈仲弓。天下大乱,闻公孙度令行于海外,遂与原及平原王烈等至于辽东。度虚馆以候之。既往见度,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居北,示无迁志,后渐来从之。太祖为司空,辟宁,度子康绝命不宣。 中国少安,客人皆还,唯宁晏然若将终焉。

黄初四年,诏公卿举独行君子,司徒华歆荐宁。文帝即位,征宁,遂将家属浮海还郡,公孙恭送之南郊,加赠服物。自宁之东也,度、康、恭前后所资遗,皆受而藏诸。既已西渡,尽封还之。诏以宁为太中大夫,固辞不受。

自黄初至于青龙,征命相仍,常以八月赐牛酒。诏书问青州刺史程喜:“宁为守节高乎,审老疾尪顿①邪?”喜上言:“宁有族人管贡为州吏,与宁邻比,臣常使经营消息。贡说:‘宁常著皂帽、布襦袴、布裙,随时单复,出入闺庭,能自任杖,不须扶持。四时祠祭,辄自力强,改加衣服,著絮巾、故在辽东所有白布单衣,亲拜馔馈,跪拜成礼。宁少而丧母,不识形象,常特加觞,泫然流涕。又居宅离水七八十步,夏时诣水中澡洒手足,窥于园圃。’臣揆宁前后辞让意独自以生长潜逸耆艾智衰是以栖迟每执谦退此宁志行所欲必全不为守高。”

宁卒,时年八十四。拜子邈郎中,后为博士。初,宁妻先卒,知故劝更娶,宁曰:“每省曾子、王骏之言,意常嘉之,岂自遭之而违本心哉?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第十一》,有删改)

(注) ①尪顿:衰病困顿,衰病困顿之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揆宁/前后辞让意/独自以生长潜逸/耆艾智衰/是以栖迟/每执谦退/此宁志行所欲必全/不为守高。
B.臣揆宁前后辞让意/独自以生长潜逸/耆艾智衰/是以栖迟/每执谦退/此宁志行所欲必全/不为守高。
C.臣揆宁/前后辞让意/独自以生长潜逸/耆艾智衰/是以栖迟/每执谦退/此宁志行/所欲必全/不为守高。
D.臣揆宁前后辞让意/独自以生长潜逸/耆艾智衰/是以栖迟/每执谦退/此宁志行/所欲必全/不为守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命:指皇帝征召的命令。管宁曾写《辞征命上疏》,表达了不愿入朝为官的意愿。
B.耆艾:古以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亦指尊长、师长。文中泛指老年人。
C.博士:有博今通古、古代学官、对某类人的尊称的含义。文中指古代学官。
D.《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西晋史学家陈寿著,分为“魏书”、“蜀书”、“吴书”,是国别体史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宁十六岁时父亲去世,他的表兄弟们同情他孤独贫困的处境,送给他治丧的费用,但他没有接受,而是根据自己的财力为父亲办丧事。
B.自从管宁东渡,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恭等人前前后后给了他很多的资助馈赠,管宁都接受后收藏起来,西渡之后,全都封好退还给了公孙氏。
C.太祖任司空后,任命管宁为太中大夫,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截留了任命书,管宁坚决辞让没有接受。
D.皇帝曾经下诏书询问青州刺史程喜,管宁不愿做官是守节自高还是因为老病衰弱,程喜认为管宁不是故意矫情以显示自己的高尚。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国少安,客人皆还,唯宁晏然若将终焉。
(2)每省曾子、王骏之言,意常嘉之,岂自遭之而违本心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