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基,字伯舆,东莱曲城人也。少孤,与叔父翁居。翁抚养甚笃,基亦以孝称。年十七,郡召为吏,非其好也,遂去,入琅邪界游学。黄初中,察孝廉,除郎中。是时青土初定,刺史王凌特表请基为别驾,凌复请还。顷之,司徒王朗辟基,凌不遣。朗书劾州曰:“凡家臣之良,则升于公辅,公臣之良,则入于王职,是故古者侯伯有贡士之礼。今州取宿卫之臣,留秘阁之吏,所希闻也。”凌犹不遣。凌流称青土,盖亦由基协和之辅也。明帝盛修宫室,百姓劳瘁。基上疏曰:“臣闻古人以水喻民,曰‘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昔汉有天下,至孝文时唯有同姓诸侯,而贾谊忧之曰:‘置火积薪之下而寝其上,因谓之安也。’今寇贼未殄猛将拥兵检之则无以应敌久之则难以遗后当盛明之世不务以除患,若子孙不竞社稷之忧也。使贾谊复起,必深切于曩时矣。”

王肃著诸经传解及论定朝仪,改易郑玄旧说,而基据持玄义,常与抗衡。大将军曹爽请为从事中郎,出为安丰太守。郡接吴寇,为政清严有威惠,明设防备,敌不敢犯,加讨寇将军。昊尝大发众集建业,扬声驶入攻扬州。基曰:“昔孙权再至合肥,全琮出庐江,朱然寇襄阳,皆无功而还。今陆逊等已死,而权年老,内无贤嗣,中无谋主。权自出则惧内衅卒起,痈疽发溃;遣将则旧将已尽,新将来信。此不过欲补定支党,还自保护耳。”后权竟不能出。时曹爽专柄,风化陵迟,基著《时要论》以切世事。以疾征还,起家为河南尹,未拜,爽伏诛,基尝为爽官属,随例罢。景元二年,基薨,追赠司空,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寇贼未殄/猛将拥兵/检之/则无以应敌/久之/则难以遗后/当盛明之世/不务以除/患若子孙不竞/社稷之忧也/
B.今寇贼未殄/猛将拥兵检之/则无以应敌/久之则难以遗/后当盛明之世/不务以除/患若子孙不竟/社稷之忧也/
C.今寇贼未殄/猛将拥兵/检之则无以应敌/久之则难以遗后/当盛明之世/不务以除患/若子孙不竞/社稷之忧也/
D.今寇贼未殄/猛将拥兵检之/则无以应敌/久之则难以遗/后当盛明之世/不务以除患/若子孙不竞/社稷之忧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琅邪:山东省东南沿海地区的古老地名,历史上曾有琅邪邑(县)、琅琊国、琅琊郡等。
B.别驾:官名,汉代设置,州刺使的佐吏。刺史出巡边境时,别乘驿车随行,故称。
C.辟:征辟,汉代选官制度。征指皇帝下诏聘召,辟指公卿或州郡征调某人为掾属。
D.起家:就是“起于家”。“白手起家”指“创立事业”,文中“起家”指“布衣出身,接受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基为官耿介,深受他人赏识。司徒王朗多次征召他不去,但他因辅佐王凌有功得到了青州士人的称赞。
B.王基体恤百姓,敢于谏言。魏明帝大兴土木使百姓劳苦,对此,他深感担忧,上书引用贾谊的话加以规劝。
C.王基刚正不阿,蔑视权贵。曹爽专制,导致国内风气败坏,他不畏强权,撰《时要论》加以讥讽。
D.王基有远见,擅长军事分析。东吴声称要攻打扬州,他认为孙权必定不会出兵。最后孙权果然没有出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改易郑玄旧说,而基据持玄义,常与抗衡。
(2)权自出则惧内衅卒起,痈疽发溃;遣将则旧将已尽,新将未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30 02:01: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十二年,亮出北谷口,延为前锋。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因与祎共作行留部分,令祎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祎绐延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祎出门驰马而去,延寻悔,追之已不及矣。延遣人觇仪等,遂使欲案亮成规,诸营相次引军还。延大怒,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初,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延死问至,乃旋。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节选自《三国志•卷四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
B.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
C.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
D.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兴:是指三国时期蜀汉的后主刘禅的第一个尊号,共计 15 年。
B.司马:古代掌管军马的官员,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
C.阁道:有“复道”“栈道”和“星名,属奎宿”之意。此处指“栈道”。
D.羽檄:古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万分紧急,须速传递,又称之“羽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时,迁治所至成都,需要一位重要将领镇守汉川,大家都议论一定是张飞,因为张飞能力比魏延强。刘备却提拔魏延,全军无人不感到惊讶。
B.魏延每次随诸葛亮出兵,都想请求率领一万人马,与诸葛亮分兵两路,诸葛亮总是制止不允。所以魏延常以为诸葛亮胆小,叹恨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C.诸葛亮病逝后,魏延认为还有他在,他完全可以率领各军去进击敌人,不能因为诸葛亮的死而耽搁国家大事。由此,可见其性格的高傲自大。
D.魏延得知杨仪他们全都准备按照诸葛亮生前安排好的计划的消息后,十分震怒,带领手下的部队直接南归,烧毁所过栈道。起初,其本意只是为了杀掉杨仪等。
【小题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2)祎绐延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胤,字敬宗,凯弟也。始为御史、尚书选曹郎,太子和闻其名,待以殊礼。会全寄、杨竺等阿附鲁王霸,与和分争,阴相谮构,胤坐收下狱,楚毒备至,终无他辞。后为衡阳督军都尉。赤乌十一年,交阯、九真夷贼攻没城邑,交部骚动。以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胤入南界,喻以恩信,务崇招纳,高凉渠帅黄吴等支党三千余家皆出降。引军而南,重宣至诚,遗以财币。贼帅百余人,民五万余家,深幽不羁,莫不稽颡,交域清泰。就加安南将军。复讨苍梧建陵贼,破之,前后出兵八千余人,以充军用。永安元年,征为西陵督,封都亭候,后转左虎林。中书丞华核表荐胤日:“胤天姿聪朗,才通行洁,昔历选曹,遗迹可纪。还在交州,奉宣朝恩,流民归附,海隅肃清。苍梧、南海,岁有旧风瘴气之害,风则折木,飞砂转石,气则雾郁,飞鸟不经。自胤至州,风气绝息,商旅平行,民无疾疫,田稼丰稔。州治临海,海流秋咸,胤又畜水,民得甘食。惠风横被,化感人神,遂凭天威,招合遗散。至被诏书当出,民感其恩,以忘恋土,甘心景从,众无携贰,不烦兵卫。自诸将合众,皆胁之以威,未有如胤结以恩信者也。衔命在州,十有馀年,宾带殊俗,宝玩所生,而内无粉黛附珠之妾,家无文甲犀象之珍,方之今臣,实难多得。宜在辇毂,股肱王室,以赞唐虞康哉之颂。江边任轻,不尽其才,虎林选督,堪之者众。若召还都,宠以上司,则天工毕修,庶绩咸照矣。”胤卒子式嗣为柴桑督扬武将军天策元年与从兄祎俱徙建安天纪二年召还建业复将军候。

(节选自《三国志》)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胤卒/子式嗣/为柴桑督/扬武将军/天策元年/与从兄祎俱徙建安/天纪二年/召还建业/复将军侯
B.胤卒子式/嗣为柴桑/督扬武将军/天策元年/与从兄祎俱徙建安/天纪二年/召还建业/复将军侯
C.胤卒子式/嗣为柴桑督/扬武将军/天策元年/与从兄祎俱徙建安/天纪二年召还/建业复将军侯
D.胤卒/子式嗣为柴桑/督扬武将军/天策元年/与从兄祎俱徙建安/天纪二年召/还建业复将军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古代官职名称,最初掌管书记事,后来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B.稽颡,古代跪拜礼之一,两膝跪地,两手拱至地,以额触地,表极度虔诚。
C.永安,东吴景帝孙休年号。年号纪年始于汉武帝,每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
D.辇毂,皇帝的车驾。古代常常用作天子以及京师的代称,本文中代指京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胤知恩图报。在鲁王孙霸与太子孙和的相互争斗中,他蒙冤下狱,受尽酷刑,但始终没有作出不利于太子的供述。
B.陆胤足智多谋。他在平定交州与苍梧两地时,能够因地制宜,恩威并用,不仅消除了边患,还就地解决了兵员问题。
C.陆胤为官清廉。他在出产珠宝珍玩的地方任职多年,内室却从不敷粉戴珠,家中也没有玳瑁、犀角、象牙之类的珍宝。
D.陆胤政绩突出。他治理交州,消除了风灾疫病;指导百姓积蓄淡水,用以饮食;商农安定富足,教化之风惠及万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喻以恩信,务崇招纳,高凉渠帅黄吴等支党三千余家皆出降。
(2)民感其恩,以忘恋土,甘心景从,众无携贰,不烦兵卫。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夏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人。竦资性明敏,好学,自经史、百家、阴阳、律历,外至佛老之书,无不通晓。为文章,典雅藻丽。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史成,迁户部。景灵宫成,迁礼部郎中。

后二年,徙邓州,又徙襄州。属岁饥,大发公廪,不足,竦又劝率州大姓,使出粟,得二万,用全活者四十余万人。仁宗即位,迁户部郎中,徙寿、安、洪三州。

竦材术过人,急于进取,喜交结,任数术,倾侧反覆,世以为奸邪。当太后临朝,尝上疏乞与修《真宗实录》,不报。既而丁母忧,潜至京师,依中人张怀德为内助,宰相王钦若雅善竦,因左右之,遂起复知制诰,为景灵判官、判集贤院。

竦雅意在朝廷,及任以西事,颇依违顾避,又数请解兵柄。改判河中府,徙蔡州。庆历中,召为枢密使。谏官、御史交章论:“竦在陕西畏懦不肯尽力,每论边事,但列众人之言,至遣敕使临督,始陈十策。尝出巡边,置侍婢中军帐下,几致军变。元昊尝募得竦首者与钱三千,为贼轻侮如此。今复用之,边将体解矣。且竦挟诈任数,奸邪倾险,与吕夷简不相能。夷简畏其为人,不肯引为同列,既退,乃存之以释宿憾。陛下孜孜政事,首用怀诈不忠之臣,何以求治?”

竦以文学起家,有名一时,朝廷大典策累以属之。其为郡有治绩,喜作条教,于闾里立保伍之法,至盗贼不敢发,然人苦烦扰。治军尤严,敢诛杀,即疾病死丧,拊循甚至。尝有龙骑卒戍边郡,剽,州郡莫能止,或密以告竦。时竦在关中,俟其至,召诘之,诛斩殆尽,军中大震。其威略多类此。

(选自《三国志》,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B.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C.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D.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小题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领,兼任官职的意思,与之意义相同的还有“兼”;“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B.起复,封建时代,官吏有丧,守丧未满期而重新起用,称作“起复”。也可以指降职或革职后重被起用。文中指的是第一个意思。
C.斛,容量单位,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作五斗一斛。
D.户部,六部之一,负责全国税收、土地、户籍、外交等事务,其主官为侍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竦聪敏好学,富有才华。他多识古文,涉猎广泛,写文章辞藻华丽,经常执笔朝廷大典的策书。
B.夏竦才智过人,但反复无常,世人以他为奸邪。庆历间,被言官御史们交相上奏,认为不能任用他。
C.夏竦体恤民情,祛除社会流弊。在襄州时,他开仓赈灾,又以身示范,带领本州大姓捐粟救灾。
D.夏竦治郡有方,治军严厉。他立保伍之法,控制了盗贼的行为,又诛杀剽掠的士兵,让军中大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丁母忧,潜至京师,依中人张怀德为内助,宰相王钦若雅善竦,因左右之。
(2)竦在陕西畏懦不肯尽力,每论边事,但列众人之言,至遣敕使临督,始陈十策。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袁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策亲自迎瑜,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以瑜恩信著于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复进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刘备为曹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
(节选自《三国志·周瑜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B.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C.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D.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指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从祖父即父之伯叔,又叫“伯祖父”“叔祖父”。
B.举,又叫察举,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由地方向朝廷推荐人才,任以官职。
C.将军,指孙权,因他曾被授予讨虏将军,周瑜称呼其官职,以表示礼貌和尊敬。
D.公,是君主对贵戚功臣封赐的爵号,中国古代有公、侯、伯、勋、男五等爵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瑜英勇善战,战功卓著。他襄助孙策攻克横江、当利,击溃笮融、薛礼,打败刘繇,占领皖县,击败刘勋,平定豫章、庐陵二郡,创立江东基业。
B.周瑜善于识人,择主而从。袁术想任用他做将领,他认为袁术终究成就不了大事,所以请求出任居巢长,借路返回江东,投奔了与自己同岁的孙策。
C.周瑜高瞻远瞩,智略超群。他提出趁曹操刚刚受挫,攻取益州,吞并张鲁,结援马超,据襄阳以进逼曹操,图取北方的战略计划,并积极付诸实施。
D.周瑜博采众议,果断决策。与刘备在赤壁合力抗击曹操时,他采纳诸葛亮的火攻之计、黄盖的诈降之计,击溃了曹军主力,取得“赤壁之战”大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
(2)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本名议,世江东大族。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袁术与康有隙(嫌隙,感情上的裂痕),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逊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

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赈济)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时吴、会稽、丹杨多有伏匿,逊陈便宜,乞与募焉。会稽山贼大帅潘临,旧为所在毒害,历年不禽(通“擒”)。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部曲已有二千余人。鄱阳贼帅尤突作乱,复往讨之,拜定威校尉,军屯利浦。

权以兄策女配逊,数访世务,逊建议曰:“方今英雄棋峙,财狼闚望,克敌宁乱,非众不济。而山寇旧恶,依阻深地。夫腹心未平,难以图远,可大部伍,取其精锐。”权纳其策,以为帐下右部督。会丹杨贼帅费栈受曹公印绶,煽动山贼,为作内应,权遣逊讨栈。栈支党多而往兵少,逊乃益施牙幢,分布鼓角,夜潜山谷间,鼓噪而前,应时破散。遂部伍东三郡,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得精卒数万人,宿恶荡除,所过肃清,还屯芜湖。

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权曰:“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逊对曰:“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权曰:“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

吕蒙称疾诣建业,逊往见之,谓曰:“关羽接境,但务北进,未嫌于我,有相闻病,必益无备。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下见至尊,宜好为计。”蒙曰:“羽素勇猛,既难为敌,且已据荆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胆势益盛,未易图也。”蒙至都,权问:“谁可代卿者?”蒙对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若用之,当令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权乃召逊,拜偏将车、右部督,代蒙。

(选自《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小题1】对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为之纲纪门户 朝廷B.宿恶荡除 保留的
C.若逊复式以乱圣听  诽谤D.但务北进,未于我  嫌弃
【小题2】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①逊开仓谷振贫民 ②而吾捕蛇独存
B.①山寇旧恶,依阻深地   ②人无信,不知其可也
C.①逊益施牙幢,分布鼓角 ②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①非羽忌,无复是过   ②径造庐访成,视成蓄,掩口胡卢而笑
【小题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孙权知人善任是陆逊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B.吕蒙在陆逊的成长过程中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C.关羽并不清楚吕蒙、陆逊的计策和谋略。
D.吕蒙并不十分同意陆逊对关羽的分析,希望陆逊不要急于求成。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
(2)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