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也。弱冠为县功曹。先主定蜀之际,山寇攻县,县长家逃亡,嶷冒白刃,携负夫人,夫人得免。由是显名,州召为从事。时郡内士人龚录、姚铀位二千石,当世有声名,皆与嶷友善。

建兴五年,丞相亮北住汉中,广汉绵竹山贼张慕等钞盗军资,劫掠吏民,嶷以都尉将兵讨之。嶷度其鸟散,难以战禽,乃诈与和亲,克期置酒。酒酣,嶷身率左右,因斩慕等五十余级,渠帅悉殄。寻其余类,旬日清泰。后得疾病困笃,家素贫匮,广汉太守蜀郡何祗,名为通厚,嶷宿与疏阔,乃自舆诣祗,托以治疾。祗倾财医疗,数年除愈。其党道信义皆此类也。

拜为牙门将,属马忠,北讨汶山叛羌,南平四郡蛮夷,辄有筹画战克之功。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

【小题1】解释加点字
(1)家逃亡     (2)嶷率左右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弱冠县功曹     天下笑
B.先主定蜀际     诸侯所亡
C.嶷都尉将兵     资政殿学士行
D.斩慕等五十馀级 利乘便
【小题3】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乃自诣祗B.卷天下
C.来于秦D.长鑱
【小题4】翻译划线句子
嶷度其鸟散,难以战禽,乃诈与和亲,克期置酒。
【小题5】画波浪线部分写何祗“倾财医疗”,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文章展现了张嶷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9-26 11:01: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郃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赤乌五年,征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将数千人,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质为忠继援。时然所督兵将先四出,不暇收合,乃将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忠战不利,质等皆退。九年,复征柤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然临行上疏曰:“马茂小子,敢负恩养。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遣使拜然为左大司马。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
(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
B.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
C.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
D.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指提拔、升进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拜”“除”“迁”“谪”“转”“徙”等,“迁”“谪”都指贬官。
B.“旬月”是十天至一个月之间,指较短的时日。古代一月为三旬,一旬为十天。朱然平讨山贼旬月而定,足见行动迅速。
C.“节”指符节,是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孙权授予朱然兵符,说明对其非常信任。
D.古人的字依据不同的身份地位有别,“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朱然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然有勇有谋,指挥作战,常有奇策。第一次征讨柤中面对不利局势时,率领八百人突然袭击,第二次征讨柤中时,率领军队夜间突击。
B.朱然与孙权是旧相识,情谊深厚,孙权很赏识他并委以重任,他曾擒获关羽,两次征讨柤中屡立战功,镇守江陵时,以少敌多,声名远播。
C.朱然深受赏识,无人能比。他先后担任山阴令、昭武将军、左大司马等官职,孙权对他恩遇有加,他去世时,孙权素服举哀。
D.朱然胆识不凡,对事物的发展有预见。事先发觉马茂有负国恩、怀奸诈之心,并上表孙权对取得胜利稳操胜券,后来果传捷报。
【小题4】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
(2)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育文,完成各题。

邓艾字士载,少孤,为农民养犊。读故太丘长陈寇碑文“文为世范,行为士则”,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诣大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迁尚书郎。

嘉平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将姜维。维迟,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

景元四年秋,召诸军征蜀。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忠出其右,司马师纂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还,曰:“贼未可击。”艾怒:“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

艾至成都,禅率群臣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而宥之。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使于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士卒死事者,皆与蜀兵同共埋葬。艾深自矜伐,谓蜀士大夫日:“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又日:“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有识者笑之。

(选自《三国志.魏书·邓艾传》

(注)①司马宣王,即司马懿(179一251),字仲达。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②吴汉:东汉大臣,率军讨伐蜀地公孙述,攻入成都,纵兵烧杀抢掠,尽灭公孙氏,并将降将延岑灭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B.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C.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D.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名供长辈呼唤。
B.“辟之为掾”中“掾”即掾吏,是官府中佐助官吏的通称,分曹治事的属吏,官府里的办事员。
C.“关内侯”,爵位名,是古代君王对立有军功将领的奖励,有封地,并有征收封地内租税的权利。
D.“面缚舆榇”,一种古代君主战败投降的仪式。“面缚”指反绑着手面向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舆榇”指将棺材装在马车上,表示听凭处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艾不囿贫窘,努力上进。自幼失怙的他以陈蹇碑文自勉,不因口吃、家贫而自暴自弃,后得司马懿的赏识,被任命为太尉府属官。
B.邓艾善于用兵,智谋出众。嘉平年间与蜀军对峙,他料得姜维必先声东击西而后诈降还击,于是先发制人,占据洮城,得以避免失败。
C.邓艾艰苦卓绝,成功入蜀。景元间,他亲率魏军在荒无人烟处开山架桥,于濒临绝境中挺进江由,最终大破蜀军。:
D.邓艾绥纳降附,受到称赞。进人成都后他手持符节接受刘禅投降,督查约束将士,安抚众人,让他们恢复旧业,受到蜀人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
(2)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十二年,亮出北谷口,延为前锋。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因与祎共作行留部分,令祎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祎绐延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祎出门驰马而去,延寻悔,追之已不及矣。延遣人觇仪等,遂使欲案亮成规,诸营相次引军还。延大怒,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初,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延死问至,乃旋。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节选自《三国志•卷四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
B.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
C.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
D.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兴:是指三国时期蜀汉的后主刘禅的第一个尊号,共计 15 年。
B.司马:古代掌管军马的官员,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
C.阁道:有“复道”“栈道”和“星名,属奎宿”之意。此处指“栈道”。
D.羽檄:古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万分紧急,须速传递,又称之“羽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时,迁治所至成都,需要一位重要将领镇守汉川,大家都议论一定是张飞,因为张飞能力比魏延强。刘备却提拔魏延,全军无人不感到惊讶。
B.魏延每次随诸葛亮出兵,都想请求率领一万人马,与诸葛亮分兵两路,诸葛亮总是制止不允。所以魏延常以为诸葛亮胆小,叹恨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C.诸葛亮病逝后,魏延认为还有他在,他完全可以率领各军去进击敌人,不能因为诸葛亮的死而耽搁国家大事。由此,可见其性格的高傲自大。
D.魏延得知杨仪他们全都准备按照诸葛亮生前安排好的计划的消息后,十分震怒,带领手下的部队直接南归,烧毁所过栈道。起初,其本意只是为了杀掉杨仪等。
【小题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2)祎绐延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邓艾字士载,少,为农民养犊。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文为世范,行为士则”,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诣太尉司马宣王①,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

景元四年冬,召诸军征蜀。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 

艾至成都,禅率群臣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而宥之。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使于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士卒死事者,皆与蜀兵同共埋藏。艾深自矜伐,谓蜀士大夫曰:“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②之徒,已殄灭矣。” 又曰:“姜维自一时雄兒也,与某相值,故穷耳。”有识者笑之。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司马宣王,即司马懿。②吴汉:东汉大臣,率军讨伐蜀地公孙述,攻入成都,纵兵烧杀钱、抢掠,尽灭公孙氏,并将降将延岑灭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为都尉/学士以口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B.为都尉/学士以口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C.为都尉学士/以口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D.为都尉学士/以口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人。文中“少孤”即指邓艾年幼时父亲就死了。
B.“辟之为掾”中“辟”是征召的意思,这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掾”即掾吏,是官府中的长官。
C.京观:京,谓高丘也;观,阙型也。京观,古代为炫耀武功,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
D.“面缚舆榇”,一种古代君主战败投降的仪式。“面缚”指反绑着手面向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舆榇”指将棺材装在马车上,表示听凭处置。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艾不囿贫窘,努力上进。自幼失怙的他以陈寔碑文自勉,不因口吃、家贫而自暴自弃,后得司马懿的赏识,出任官职。
B.邓艾善于用兵,智谋出众。嘉平年间于与蜀军对峙,他料得姜维必先声东击西而后诈降还击,于是先发制人,占据洮城,得以避免失败。
C.邓艾艰苦卓绝,成功入蜀。景元间,他亲率魏军在荒无人烟处开山架桥,于濒临绝境中挺进江由,最终大破蜀军。
D.邓艾绥纳降附,受人称赞。进入成都后他手持符节接受刘禅投降,督查约束将士,安抚众人,让他们回复旧业,受人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
(2)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