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毗字佐治,颖川阳瞿人也。毗随兄评从袁绍。及袁尚攻兄谭于平原,谭使毗诣太祖求和。时太祖将征荆州,次于西平。毗见太祖致谭意。太祖谓毗曰:“谭可信?尚必可克不?”毗对曰;“明公无问信与诈也,直当论其势耳。袁氏本兄弟相伐,加以早蝗,饥馑并臻,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此乃天亡尚之时也。方今二袁不务远略而内相图,可谓乱矣。今因其请救而抚之,利莫大焉。”太祖曰:“善。”乃许谭平。明年攻邺,克之。表贼为议郎。文帝践阼欲徙冀州士家十万户之河南时连煌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毗与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见之 皆莫敢言毗曰:“陛下欲徙士家,其计安出?”帝曰:“卿谓我徙之非也?”毗曰:“诚以为非也。”帝曰:“吾不与卿共议也。”毗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侧之谋议之官,安得不与臣议邪!”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帝遂奋衣不还,良久乃出,曰:“佐治,卿持我何太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帝送徙其半。黄初五年,文帝欲大兴军征吴,毗谏曰:“先帝屡起锐师,临江而旋。今天下新定,宜息民力,修范蠡之养民,法管仲之宽政。”帝曰:“如卿意,更当以虏遗子孙邪?”帝竟伐吴,至江而还。明帝即位,进封颖乡侯,邑三百户。帝方修殿舍,百姓劳役,毗上疏曰:“窃闻诸葛亮讲武治兵,而孙权市马辽东,量其意指,似欲相左右。备豫不虞,古之善政,而今者官室大兴。唯陛下为社稷计。”帝乃止。青龙二年,诸葛亮出渭南。大将军司马宣王数请与亮战,明帝恐不能禁,乃以毗为大将军军师,使持节。宣王数数欲进攻,毗禁不听。六军皆肃,莫敢犯违。亮卒,复还为卫尉。薨,谥曰肃侯。

(节选自《三国志·辛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践阼/欲徙冀州士家十万户之河南时/连煌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毗与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见之/皆莫敢言/
B.文帝践阼/欲徙冀州士家十万户之河南/时连煌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毗与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见之/皆莫敢言/
C.文帝践阼/欲徙冀州士家十万户之河南时/连煌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毗/与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见之/皆莫敢言/
D.文帝践阼/欲徙冀州士家十万户之河南/时连煌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毗/与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见之/皆莫敢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饥馑指灾荒,荒年。其中蔬菜、野菜吃不上叫饥;五谷不熟,收成不好叫馑。
B.邑三百户即食邑三百户。食邑本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这里指可以征收封邑内三百户人家的赋税作为食禄。
C.“使持节”在三国时期是可以代表皇帝行使军政之权的官职,晋时有杀二千石以下官员的权力。权力次之的是“持节”、“假节”。
D.卫尉统率卫士守卫宫禁,是秦汉时期的“九卿”之一,秩比二千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毗善于分析形势,力劝太祖北上。太祖本欲先南下取荆州,辛毗分析袁氏兄弟相残,正是平定北方的大好时机。太祖采纳了他的建议,第二年攻克袁氏老巢邺城。
B.辛毗恪尽职守,抗颜直谏。文帝大规模移民政策遭到了朝臣反对,盛怒之下,没人再敢进言。只有辛毗不惧危险,据理力争。最终促使文帝修改了原先的计划。
C.辛毗主张休养生息,反对妄兴征伐。文帝想攻打吴国,辛毗认为先帝多次南征,都被长江天险所阻,如今天下初定,应该宽政养民。文帝没有听取,最终挥师渡过长江,攻打吴国。
D.辛毗治军严格,严戒与蜀军交战。诸葛亮统军北伐,与魏军对峙。司马宜王多次请求出战,都被辛毗严词拒绝。全军上下都听从调度,没人敢违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今二震不务远略而内相图,可谓乱矣。今因其请救而抚之,利莫大周
(2)备豫不虞,古之善政,而今者宫室大兴。唯陛下为社稷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9-20 12:44: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博览众书。弱冠察孝廉,不就。刺史陶谦举茂才,不应,谦以为轻己,遂见拘执。(赵)昱倾身营救,方以得免。汉末大乱,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文武之事,一以委昭。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权悲感未视事,昭谓权曰:“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权既称尊号,昭以老病,上还官位及所统领。更拜辅吴将军,班亚三司,改封娄侯,食邑万户。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进见。后蜀使来,称蜀德美,而群臣莫拒,权叹曰:“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明日,遣中使劳问,因请见昭。昭坐定,仰曰:“臣思尽臣节,以报厚恩,而意虑浅短,违逆盛旨,自分幽沦,长弃沟壑,不图复蒙引见,得奉帷幄。然臣愚心所以事国,志在忠益,毕命而已。若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权辞谢焉。权以公孙渊称藩,遣张弥、许晏至辽东拜渊为燕王,昭谏曰:“渊背魏惧讨,远来求援,非本志也。若渊改图,欲自明于魏,两使不反,不亦取笑于天下乎?”权与相反复,昭意弥切。权不能堪,案刀而怒曰:“孤之敬君,亦为至矣,而数于众中折孤,孤尝恐失计。”昭熟视权曰:“臣虽知言不用,每竭愚忠者,诚以太后临崩,呼老臣于床下,遗诏顾命之言故在耳。”因涕泣横流。权掷刀致地,与昭对泣。然卒遣弥、晏往。昭忿言之不用,称疾不朝。权恨之,土塞其门,昭又于内以土封之。渊果杀弥、晏。权数慰谢昭,昭固不起,权因出过其门呼昭,昭辞疾笃。权烧其门,欲以恐之,昭更闭户。权使人灭火,住门良久,昭诸子共扶昭起,权载以还宫,深自克责。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谥曰文侯。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肆匹夫之情哉   肆:尽情抒发
B.而群臣莫拒 拒:屈服
C.权辞谢焉 谢:感谢
D.案刀而怒曰 案:握着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指男子20岁。在我国古代,男子20岁时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B.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指政事言。如《后汉书·张衡传》中“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C.孝廉:孝,指孝悌者;廉,指清廉之士。分别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亦指被推选的士人。如李密《陈情表》中“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D.谥:指谥号,是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权既称尊号,昭以老病,上还官位及所统领。
(2)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进见。
【小题4】根据文中张昭的所为,概括其特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登字子高,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等以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登待接察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咸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登不敢辞,拜受而已。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权默然。

年三十三卒。临终,上曰:“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塞塞在公,有匪躬之节。诸葛瑾、步骘忠于为国,通达治体。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五年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登曰宣太子。

(选自《三国志·卷五十九》,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B.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C.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D.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是古代的一种爵位,古代通常有五种爵位,依次为公、侯、伯、子、男。“万户侯”,此处是指食邑万户以上。
B.“黄初”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文帝曹丕的年号。古代纪年法常用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等,现在一般用公元纪年。
C.“疏”又称奏议,是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臣僚上“疏”可以报告工作、提出治国建议等。
D.“谥”,谥号,古代官员特有的称号,即朝廷为了激励官员生前为官清廉公正,待他们死后都要以谥号给予善恶评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登人品出众,才干超人。孙登是孙权的长子,一直受到良好的教育。孙权对他极为赞赏,授予他东中郎将,册立为太子。
B.孙登体恤百姓,宽以待人。他出外狩猎时,常绕远路不践踏百姓的庄稼;他不忍处罚犯了错误的人,还不许身边的人再提此事。
C.孙登为人孝顺,知恩图报。他不忘徐氏养育之恩,徐氏遭废,孙登仍敬重有加。立他为太子时,他坚决要求先立徐氏为皇后。
D.孙登关心国事,忧国忧民。他临终时还上疏,建议国家的政令应与时俱进,要宽缓刑法,减轻赋税劳役,以顺应百姓心愿。
【小题4】把下列课文中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过秦论》)
(2)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张衡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繇,字正礼,东莱牟平人也。繇年十九,从父韪为贼所劫质。繇篡取以归,由是显名。举孝廉,为郎中,除下邑长。时郡守以贵戚托之,遂弃官去。州辟部济南,济南相中常侍子,贪秽不循,繇奏免之。平原陶丘洪荐繇,欲令举茂才。刺吏曰:“前年举公山,奈何复举正礼乎?”洪曰:“若明使君用公山于前,擢正礼于后,所谓御二龙于长涂,骋骐骥于千里,不亦可乎?”会辟司空掾,除侍御史,不就。避乱淮浦,诏书以为扬州刺史。时袁术在淮南,繇畏惮,不敢之州。欲南渡江,吴景,孙贲迎置曲阿。术图为僭逆,攻没诸郡县。繇遣樊能、张英屯江边以拒之。以景、贲术所授用,乃迫逐使去。于是术乃自置扬州刺史,与景、贲并力攻英、能等,岁余不下。汉命加繇为牧,振武将军,众数万人。孙策东渡,破英、能等。繇奔丹徒,遂泝江南保豫章,驻彭泽。笮融先至。杀太守朱皓,入居郡中。繇进讨融,为融所破,更复招合属县,攻破融。融败走入山,为民所杀。繇寻病卒,时年四十二。后策西伐江夏,还过豫章,收载繇丧,善遇其家。繇长子基,字敬舆。年十四,尽礼,故吏馈饷,皆无所受。姿容美好,孙权爱敬之。权为骠骑将军,辟东曹掾,拜辅义校尉、建忠中郎将。权为吴王,迁基大农权尝宴饮骑都尉虞翻醉酒犯忤权欲杀之威怒甚盛由基谏争翻以得免。权大署时,尝于船中宴饮,于船楼上值雷雨,权以盖自覆,又命覆基,余人不得也。其见待如此。徙郎中令。权称尊号,改为光禄勋,分平尚书事,年四十九卒。后权为子霸纳基女,赐第一区,四时宠赐,与全、张比。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刘繇传》)

注:①大农:即大司农,官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权尝宴饮骑都尉/虞翻醉酒犯忤/权欲杀之/威怒甚/盛由基谏争/翻以得免/
B.权尝宴饮/骑都尉虞翻醉酒犯忤/权欲杀之/威怒甚盛/由基谏争/翻以得免/
C.权尝宴饮骑都尉/虞翻醉酒犯忤权/欲杀之/威怒甚盛/由基谏争/翻以得免/
D.权尝宴饮/骑都尉虞翻醉酒/犯忤/权欲杀之/威怒甚/盛由基谏争/翻以得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本是君王侍从官的通称。战国始有,秦汉沿置。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后世以侍郎、郎中为各部要职。
B.茂才,又作茂材,是汉代的另一种察举常科,西汉时原作秀才,到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讳而改为茂才。
C.居丧制度包括丧礼制度和丧服制度。尊亲死后,在家守丧,尽量不办理外事。在服丧期满之前酌情减少娱乐和应酬,表示哀悼之情。
D.尊号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皇帝的称号有四种,即尊号(徽号)、谧号、庙号、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繇年少勇武,胆识兼备。十九岁时,他成功救出被强盗劫持为人质的叔父,因此扬名。
B.刘繇不畏权贵,执法不阿。他迁任下邑县长时,拒绝权贵的请托,弃职逃离。任济南部丞时发现权贵之子贪赃枉法,于是上奏免除权贵之子官职。
C.刘繇不惧失败,不懈努力。他进军攻伐笮融,被笮融打败,再次召集人马,将笮融打败,并成功杀死了败逃的笮融。
D.刘繇家业兴旺,后嗣发达。特别是他的儿子刘基,资质仪容都好,又能直言进谏,孙权对他非常喜爱敬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辟司空掾,除侍御史,不就。避乱淮浦,诏书以为扬州刺史。
(2)后策西伐江夏,还过豫章,收载繇丧,善遇其家。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吾粲字孔休,吴郡乌程人也。吴录曰: 粲生数岁,孤城妪见之,谓其母曰:“是儿有卿相之骨。” 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迁为长史,治有名迹。虽起孤微,与同郡陆逊、卜静等比肩齐声矣。孙权为车骑将军,召为主簿,出为山阴令,还为参军校尉。

黄武元年,与吕范、贺齐等俱以舟师拒魏将曹休于洞口。值天大风,诸船绠绁断绝,漂没著岸,或为魏军所获,或覆没沉溺。其大船尚存者,水中生人皆攀缘号呼,他吏士恐船倾没,皆以戈矛撞击不受。粲与黄渊独令船人以承取之,左右以为船重必败。粲曰:“船败,当俱死耳!人穷,奈何弃之?”粲、渊所活者百余人。

还,会稽太守,召处士谢谭为功曹,谭以疾不诣,粲教曰:“夫应龙以屈伸为神,凤凰以嘉鸣为贵,何必隐形于天外,潜鳞于重渊者哉?”后数往请,谭卒欣然与谋。粲募合人众,拜昭义中郎将,与吕岱讨平山越,入为屯骑校尉、少府,迁太子太傅。

赤乌中,遭二宫之变,孙权欲废太子孙和,而立鲁王孙霸,朝中官员各执一方。粲抗言执正,明嫡庶之分,违忤孙权,欲使鲁王霸出驻夏口,遣霸之党人杨竺不得令在都邑。又数以消息语陆逊,逊时驻武昌,连表谏争。由此为霸、竺等所谮害,下狱诛。寿评曰:吾粲遭罹屯蹇,以正丧身,悲夫!

(选自《三国志·吴书·吾粲传》,有删改)

(注)①绠绁(gěng xiè):绳索。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
B.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
C.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
D.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升迁,但“左迁”“迁谪”则指贬官。
B.处士,又名“隐士”,唐代习惯称为“高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男子隐居不出仕,讨厌官场的污浊,这是德行很高的人方能做得出的选择。
C.赤乌,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它是三国时期东吴君主孙权的第四个年号,共计14年。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粲幼时就表现不凡,后来被孙河将军赏识,奏请朝廷任命,从而走上仕途。
B.吾粲任职后,治理有方,名声政绩毫不逊于同道,后来不断得到任用。
C.在会稽太守任上,吾粲能够礼贤下士,“三顾茅庐”,最终请出了隐士谢谭。
D.在宫廷斗争中,吾粲“抗言执正”,因正直而丧身,陈寿认为这是可悲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粲生数岁,孤城妪见之,谓其母曰:“是儿有卿相之骨。”
(2)粲曰:“船败,当俱死耳!人穷,奈何弃之?”粲、渊所活者百余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夏侯尚字伯仁,渊从子也。文帝与之亲友。太祖定冀州,尚为军司马,将骑从征代,后为五官将文学。魏国初建,迁黄门侍郎。代都胡叛,遗鄢陵侯彰征讨之,以尚参彩军事,定代地,还。太祖崩于洛阳,尚持节,奉梓宫还邺。并录前功,封平陵事侯,拜散骑常侍,迁中领军。

文帝践阼,更封平陵乡候,迁征南将军,领判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尚奏:“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被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遂勒诸军击破上庸,平三郡九县,迁征南大将军。孙权虽称藩,高益修攻讨之条权后果有贰心。黄初三年,车驾幸苑,使高率诸军与曹真兴国江陵。权将诸葛瑾与尚军对江,瑾渡入江中渚,而分水军于江中。尚夜多持油船,将步骑万余人,于下流潜渡,攻懂诸军,夹江烧其舟船,水陆并攻,破之。城未拔,会大疫,诏敕尚引请军还。益封六百户。并前千九百户,假钺,进为牧。荆州残荒,外接蛮夷,而与吴阻汉水为境,旧民多居江南。尚自上庸通道,西行七百余里,山民蛮夷多服从者,五六年间。降附数千家。

五年,徙封昌陵乡候。尚有爱妾嬖幸,宠夺适室;适室,曹氏女也,故文帝遗人绞杀之。尚悲感,发病恍惚可爱要本,既葬埋妾,不胜思见,复出视之。文帝闻而恚之曰:“社袭之轻薄高,良有以也。”然以旧臣,恩宠不衰。六年,尚疾笃,还京都,帝数临幸,执手涕泣。尚薨,说曰悼候。子玄嗣。又分尚户三百,赐尚弟子奉爵关内候。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杜袭:夏侯尚曾和曹丕亲呢,感情非常亲密,杜袭认为夏候尚不是对人有益的朋友,不值得特殊对待。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
B.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
C.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
D.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践阼,亦称“践胙”“践祚”;阼,大堂前东面的台阶;践阼就是帝王登基。
B.假节,皇帝将节借给临时执行任务的臣子使用,任务完成后,不再收回。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临幸是指帝王亲自到某处或帝王和妃嫔同宿。帝王车驾所至曰“幸”,故称临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侯尚英勇善战,战功显赫。他曾随太祖平定冀州,跟随鄢陵侯平定胡人叛乱,后击破上庸,平定三郡九县,打败诸葛瑾。
B.夏侯尚深沉敏捷,谋略过人。他未雨绸缪防范孙权反叛;妙用计策,攻下江陵;攻打荆州时,巧出奇兵,几千山民蛮夷降附。
C.夏侯尚纵情任性,宠妾越嫡。他宠爱妾室超过正妻,有违礼法;文帝派人杀了这个妾后,他还去墓地看她,惹得文帝很不满。
D.夏侯尚虽是异姓,深得帝宠。他在文帝即位前就和文帝亲近,文帝即位后,长期担任要职;他病重,文帝去看他时痛哭流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孙权虽称藩,尚益修攻讨之备,权后果有贰心。
(2)文帝闻而恚之日:“杜袭之轻薄尚,良有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