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西北有高楼
无名氏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注】①《西北有高楼》是产生于汉末的一首文人五言诗,为《古诗十九首》之一。
【小题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前四句描摹眼前所见实景,高楼突兀而起,孤清不群,而且浮云缥缈,呈现出一种奇幻的景象。虽然高峻,却给人以孤清之感。
B.“弦歌”之声从高楼飘下,万籁俱寂之中,使人感到无比的悲伤。杞梁的妻子悲不可自抑,顿时给全诗蒙上了一片凄凉的氛围。
C.“商”声清切而“多伤”,当其随风飘发之时,多么凄凉!奏到“中曲”,徐徐迟回,叹息声声,追着消散而逝的琴韵回旋。
D.诗人着力描摹琴声,全从听者耳中写出,但读者从琴韵和叹息声中,可以隐隐约约看见一位蹙眉不语、抚琴堕泪的“绝代佳人”。
E. 全诗融情于景,语言形象生动,风格朴素浑厚,从高楼写起,以高飞作结,当中交错描画弦歌之声及听者感受,写得缥缈空灵。
【小题2】试分析这首诗的主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1-26 11:01: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建武三年,充生。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巨人之志。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充书日进,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常言人长,希言人短。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淫读古文,甘闻异言。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俗材因其微过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 
(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
B.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
C.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
D.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岁凶,横道杀伤 ②河东凶亦然
B.①闾里未尝让 ②如惠语以让单于
C.①日讽千字   ②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D.①见污伤,不肯自明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因家焉     ②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B.①诵奇之     ②且庸人尚羞之
C.①亦日博多   ②间至赵矣
D.①处逸乐而欲不放 ②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对平辈或尊辈称字表示尊重;自称或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直接称名。
B.建武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年号,古代皇帝一人一个年号,后世也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康熙皇帝等。
C.书馆,汉时教初学之所名曰书馆,从文中可以推断,书馆主要教学童识字、写字。
D.万钟指大量的粮食,也指优厚的俸禄,文中用来指王充情怀崇高。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充祖上喜好行侠斗气。以军功起家获得爵位和封地,家道破落后依旧横行乡里。
B.王充少年老成。他不跟小伙伴玩捕蝉等幼稚的游戏,对长辈恭敬孝顺,很懂礼貌。
C.王充能自觉自律。为人处事方面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过,学业方面也没受过老师的惩罚。
D.王充谨于言辞。口才不好,不喜欢与人交谈,甚至受到污蔑中伤也不放在心上。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
(2)俗材因其微过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遗黄琼书

[东汉]李固

闻已渡伊、洛,近在万岁亭,岂即事有渐,将顺王命乎?盖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盖圣贤居身之所珍也。诚欲枕山栖谷,拟迹巢、由,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

尝闻语曰:“蛲蛲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近鲁阳樊君,被征初至,朝廷设坛席,犹待神明。虽无大异,而言行所守,亦无所缺,而毁谤布流,应时折减者,岂非观听望深、声名太盛乎?自顷征聘之士,胡元安、薛孟尝、朱仲昭、顾季鸿等,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愿先生宏此远谋,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

――《后汉书·黄琼传》

[注]①黄琼,东汉名士,受朝廷征召入仕,官至太尉。②峣峣:性格刚直。

【小题1】作者认为圣贤所珍视的是一种____的处世态度。(用自己的概括)
【小题2】对“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句话,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固这句话的意思是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德才常常很难与名声相符。
B.李固用这句话讽刺世间的隐士都是徒有虚名,没有真才实学和高尚德行。
C.李固认为一个人想要做到名实相符,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D.李固认为有些名士被世人夸大了名声,但实际上他们的德才并不能达到那样的高度。
【小题3】下列各项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岂即事有渐,将顺王命乎?”一句表现出李固对黄琼应召的期待和欣慰。
B.李固认为“辅政济民,今其时也”,因为当朝皇帝乃是像尧舜那样的贤明君主。
C.李固用“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这句话告诫黄琼为官后要保守自己高尚的节操。
D.朝廷给予鲁阳樊君非常隆重的礼遇,是因为他的言行操守完美无缺,堪为楷模。
【小题4】文末“一雪此言”中的“此言”具体是指______。(引用原文回答)
【小题5】作者举樊君、胡元安、薛孟尝等人的例子,用意是______。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一首乐府诗歌,完成小题。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①,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②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旧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缣③,故人工织素④;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注:①蘼芜:香草名。②手爪:指女子的针线手艺。③缣:黄绢。④素:白绢,价值比缣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三句是作者叙述,第四句是女主人公——一个被丈夫休了的女子的发问。接着四句是故夫的回答,“新人从门入”两句是女主人公的话,后六句是故夫的话。
B.女主人公见了休了自己的故夫,不但未埋怨、责难,还长跪在地,关心地询问新妇的情况,可见她恋情不断,欲借此机会重续前缘。
C.“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意思是新媳妇从大门娶进来,而弃妇则从旁门被逐出去。这里女主人公委婉抒发自己被无情休弃的痛苦、哀怨。
D.张琦曾评此诗:“巧拙既殊,钝捷亦异,而爱憎取舍,一切反之。”巧、捷是言弃妇,拙、钝是说新人;“爱憎取舍,一切反之”,说的是故夫。这种反常的爱憎取舍以“新人不如故”作结,批判了薄情无义的行为,深化了主题。
【小题2】这是一首有名的弃妇诗。结合诗歌的内容,谈谈该诗在写作技巧上有什么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