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建武三年,充生。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巨人之志。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充书日进,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常言人长,希言人短。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淫读古文,甘闻异言。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俗材因其微过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 
(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
B.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
C.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
D.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岁凶,横道杀伤 ②河东凶亦然
B.①闾里未尝让 ②如惠语以让单于
C.①日讽千字   ②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D.①见污伤,不肯自明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因家焉     ②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B.①诵奇之     ②且庸人尚羞之
C.①亦日博多   ②间至赵矣
D.①处逸乐而欲不放 ②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对平辈或尊辈称字表示尊重;自称或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直接称名。
B.建武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年号,古代皇帝一人一个年号,后世也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康熙皇帝等。
C.书馆,汉时教初学之所名曰书馆,从文中可以推断,书馆主要教学童识字、写字。
D.万钟指大量的粮食,也指优厚的俸禄,文中用来指王充情怀崇高。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充祖上喜好行侠斗气。以军功起家获得爵位和封地,家道破落后依旧横行乡里。
B.王充少年老成。他不跟小伙伴玩捕蝉等幼稚的游戏,对长辈恭敬孝顺,很懂礼貌。
C.王充能自觉自律。为人处事方面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过,学业方面也没受过老师的惩罚。
D.王充谨于言辞。口才不好,不喜欢与人交谈,甚至受到污蔑中伤也不放在心上。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
(2)俗材因其微过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02 10:03: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说文解字》叙

(汉)许慎

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日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今之诸生竞说字解经,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得改易?乃猥曰: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于史籀。俗儒鄙夫玩其所习,蔽所希闻,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怪旧艺而善野言,以其所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恉。迷误不谕,岂不悖哉!

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于小大,而有证。稽撰其说,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恉。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万物咸睹,靡不兼载。厥谊不昭,爰明以谕。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其于不知,盖阙如也。

(选自《说文解字·叙》,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俯则观于地    法:现象
B.言孳乳而多也  浸:渐渐
C.或颇改 省:简化
D.而有证 信:诚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视鸟兽之文与地宜  臣知欺大王罪当诛
B.古文或异  客亦知夫水月乎
C.迷误不谕  皆出于此乎
D.其于不知  为巡船物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阐述文字的起源。作者提到了庖羲氏八卦、神农氏结绳记事、仓颉受鸟兽蹄迒之迹的启示而造字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
B.第二段概括周秦文字的演变。重点论述了小篆和隶书产生的社会背景与原因,字里行间表现出对字体隶书化的肯定之意。
C.第三段针砭时弊,在描述当时种种错误的“说字解经”做法基础上,剖析他们自以为是、妄自尊大的心理状态,尽显批评之意。
D.第四段介绍了文字的巨大意义、著述的态度和著作的体例。“其于所不知,盖阙如也”的做法,体现出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于史籀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兴役戍,官狱职务日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
(2)稽撰其说,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恉。

同类题2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充书日进,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常言人长,希言人短。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淫读古文,甘闻异言。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
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俗材因其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
(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日讽千字/邹忌讽齐王纳谏
B.或以书丑得鞭/以讹传讹
C.见污伤/见犯乃死
D.一岁仓卒国绝/卒廷见相如
【小题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B.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C.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D.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王充极少说别人短处,而愿意说别人长处。他为人清高自重,被人诬陷,也不加辩白。
B.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他追求好名声,喜欢结交杰出高雅的朋友。
C.王充做官时不计较俸禄的多少和官位的高低,国君和将领召见时他考虑不周到就不对答。
D.文章从生活、读书、做官等多方面来写王充的为人处事,多采用对偶句式,既使人物形象鲜明,又言简意赅,富有节奏感。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
(2)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
(3)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