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侯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
B.(虞常)私胜曰 候:拜访
C.虞常果张胜 引:牵攀、招供
D.归营 舆:抬、扛
【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缑王者,昆邪王姊子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
B.为武置酒设乐。谓武曰 寿毕,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C.使牧羝,羝乳得归  精思傅会,十年
D.单于使陵至海上,武置酒设乐 冰,水之,而寒于水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幸蒙其赏赐
B.武使匈奴,明年,陵降
C.且陛下春秋
D.皆为陛下所成就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出使匈奴,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行动,导致了苏武被匈奴扣留。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贏得了敌国的尊敬。
D.李陵作为昔日同僚对苏武进行劝降,从侧面塑造了苏武忠于国家、坚守气节的形象。
【小题5】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28 08:31: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遗,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汤以致其法,不能诎其义。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日:“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域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藏,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又诘偃:“胶东南近琅邪,北接北海,鲁国西枕泰山,东有东海,受其铁盐。偃度四郡口数田地,率其用器食盐,不足以并给二郡也?而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偃穷诎,服罪当死。上善其诘。
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繻。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军行郡国,所见便宜以闻,还奏事。上甚悦。
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
注①制:帝王的命令。②繻:用作通行证的帛。③传:凭证。④便宜,利益、好处。⑤横草:使草倒下。⑥孤于外官:孤,远;外官,指使者之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
B.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
C.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
D.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徙,表示一般的调动官职,在此处表示提拔之意,与“迁”相似。
B.擢,提拔、选拔之意,现常用于表达人才出众。用“擢第”以作科举考试得中。
C.辞,此处表示托辞。在“言词”这个意义上,“辞”和“词”是同义词。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后逐渐以“词”代“辞”。
D.属,此处表示写作。通“嘱”时,可表示托付、看。现多用于生辰属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终军十八岁就被选为博士弟子,他去长安上书过关时,拒绝接受通行证,认为自己此去一定能够得到皇帝的重用,不会再返回。
B.徐偃受命在国内巡视风俗民情,他独断专行,事后还巧言狡辩,终军受命审理此案,办案过程中,徐偃理屈词穷,故被百姓唾弃。
C.皇上要派使者出使匈奴,终军阐述了自己的情况,表达了出使匈奴的愿望。皇上觉得他的话很不一般,就提拔他为谏大夫。
D.南越和汉朝和亲,终军请缨前往,由于越相吕嘉不欲内属,越王以及汉朝使者,均被杀害,年仅二十多岁的终军也未能幸免。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2)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霍去病,大将军青姊少儿子也。以皇后姊子,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大将军予壮士,为票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上曰:“票姚校尉去病再冠军,封冠军侯。”去病三岁,为票骑将军。其夏,去病与公孙敖俱出北地,异道。张骞、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广将四千骑先至,骞将万骑后。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骞行留,斩,赎为庶人。而去病深入北地,捕首虏甚多。敖失道。上以不与会,当斩,赎为庶人。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不如去病。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诸宿将常留落不耦。由此去病日以亲贵,大将军。明年春,上令大将军青、票骑将军去病各五万骑度漠击单于,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去病,李广、赵食其等属大将军。青之与单于激会也,广、食其军别从东道,或失道。大将军逐单于不得,还,乃逢。青欲使使归报,令长史簿责广,广自杀。食其赎为庶人。其时,去病出代、右北平二千余里,所斩捕功多于青。乃令二人皆大司马。自是,青日衰而去病日贵。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蹋鞠也。事多此类。去病。上悼之,发玄甲,陈自长安至茂陵。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

(节选自《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第二十五》)

(注释)①留落不耦:留,滞留,延迟;耦,合,适应;谓际遇不好,难取功名。②赍jī:赠送食物。③穿域蹋鞠:开辟场地踢球。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骞行留    坐:因为
B.斩,赎为庶人 当:应当
C.由此去病日以亲贵,大将军。  比:等同,与……齐肩
D.大将军逐单于不得,还,乃逢。 引:带领,率领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B.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C.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D.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中国古代爵位名,属于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第二等。春秋时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功劳大的,被分封的土地就多,爵位就高。
B.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秦以后,除奴婢外,无官﹑爵及秩品者均泛称庶人。史籍中常见夺官的官吏及削籍的宗室被免为“庶人”的记载。
C.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一二品大员和宠妃死也叫“薨”。
D.谥,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朝廷追加的称号。谥号根据其生前事迹带有褒贬的评价性质。如桓景侯、康熙就属于褒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霍去病少年得志,早岁就立功封侯。因为他是卫皇后姐姐之子,十八岁就成为侍中。后跟随卫青出征,多次立下军功,先后被封为票姚校尉、票骑将军、冠军侯。
B.霍去病英勇善战,出兵神速。在对匈奴作战中,霍去病敢于死战,深入敌阵。而张骞行动迟缓贻误战机,公孙敖由于迷路,都没有完成会师,因此受到了惩罚。
C.霍去病恃宠奢靡,不关心士兵。他率军出征时,他即使把剩余的精米肥肉统统丢弃,也不体恤忍饥挨饿的士兵;塞外作战,士卒乏粮,他却自顾玩乐。
D.霍去病有勇气,敢担当。汉武帝曾想教霍去病学习古代兵法,他却以应更关注实战谋略之由而一口回绝,这使武帝更加重视宠爱他。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邹阳,齐人也。汉兴,诸侯王皆自治民聘贤。吴王濞招致四方游,阳与吴严忌、枚乘等俱仕吴,皆以文辩著名。久之,吴王以太子事怨望,称疾不朝,阴有邪谋,阳奏书谏。为其事尚隐,恶指斥言,故先引秦为谕,然后乃致其意。吴王不内其言。是时,景帝少弟梁孝王贵盛,亦待士。于是邹阳、枚乘、严忌知吴不可说,皆去之梁,从孝王游。阳为人有智略,惋慨不苟合,介于羊胜、公孙诡之间。胜等疾阳,恶之孝王。孝王怒,下阳吏,将杀之。阳客游以谗见禽,恐死而负累,乃从狱中上书。书奏孝王,孝王立出之,卒为上客。初,胜、诡欲使王求为汉嗣,王又尝上书,愿赐容车之地径至长乐宫,自使梁国士众筑作甬道朝太后。袁盎等皆以为不可。天子不许。梁王怒,令人刺杀盎。上疑梁杀之,使者冠盖相望责梁王。梁王始与胜、诡有谋,阳争以为不可,故见谗。枚先生、严夫子皆不敢谏。及梁事败,胜、诡死,孝王恐诛,乃思阳言,深辞谢之,赍以千,令求方略解罪于上者。阳素知齐人王先生,年八十余,多奇计,即往见,语以其事。王先生辞以“难哉”,而欲阳之长安见王美人之兄王长君。阳辞去,径至长安,因客见王长君。留数日,乘间而言曰:“窃闻长君弟得幸后宫,而长君行迹多不循道理者。今袁盎事即穷竟,梁王恐诛。如此,则太后怫郁泣血,无所发怒,切齿侧目于贵臣矣。臣恐长君危于累卵,窃为足下忧之。诚能精为上言之,得毋竟梁事,长君必固自结于太后。太后厚德长君入于骨髓而长君之弟幸于两宫金城之固也又有存亡继绝之功德布天下名施无穷愿长君深自计之”长君曰:。诺。”乘间入而言之。及韩安国亦见长公主,事果得不治。

(节选自《汉书·邹阳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后厚德/长君入于骨髓/而长君之弟幸于两宫/金城之固也/又有存亡继绝之/功德布天下/名施无穷/愿长君深白计之/
B.太后厚德长君/入于骨髓/而长君之弟幸于两宫/金城之固也/又有存亡继绝之功/德布天下/名施无穷/愿长君深白计之/
C.太后厚德长君/入于骨髓/而长君之弟幸/于两宫金城之固也/又有存亡继绝之功德/布天下/名施无穷/愿长君深白计之/
D.太后厚德/长君入于骨髓/而长君之弟幸于两官/金城之固也/又有存亡继绝之功德/布天下名/施无穷/愿长君深白计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上古掌刑狱之官,商、西周、春秋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是脱离生产劳动的读书人。
B.长乐宫,西汉时期的宫殿,位于汉长安城南隅,总面积达六平方公里,相当于汉长安城的六分之一。汉高祖刘邦在位时居于此宫,惠帝以后汉帝居未央官。
C.金,货币单位。周秦以黄金二十两为一镒,一镒为一金,两汉以黄金一斤为一金,汉以后以银一两为一金;金在古代还用于指黄金、铜、金属,又泛指钱财。
D.《汉书》,又称《前汉书》,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之一,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阳富有才干。他被吴王刘濞招为贤士,与严忌、枚乘在吴国为官,以能写文章,长于辩论而著名;游说天子“贵臣”王长君更展示了他的辩才。
B.邹阳坚持原则。吴王刘濞暗中有反叛之谋,邹阳上书劝谏;梁孝王因行为不端受到天子谴责后策划阴谋,邹阳极力谏诤,而严忌等则反对他这样做。
C.邹阳胸有谋略。他以秦为喻,委婉劝谏已有谋反之心的吴王,既尽了忠心,又保护了白己;他又能在王先生指点下利用王长君使梁王解困。
D.邹阳为人仗义。他因遭谗言,行将为梁孝王所杀,恐怕死后留下恶名而被人唾骂,在狱中上书白辩,梁孝王致歉示谢后,他又为梁王脱困奔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为其事尚隐,恶指斥言,故先引秦为谕,然后乃致其意。
(2)窃闻长君弟得幸后宫,而长君行迹多不循道理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是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以公卿子著材知名,博皆友之矣。陈咸为御史中丞,坐漏泄省中语下狱。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咸掠治困笃,博诈得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卒免咸死罪,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

迁翼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官寺尽满。从事白请且留此县,事毕乃发,欲以观试博。博心知之,告外趣驾。乃见自言者,使从事明敕告吏民:“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欲言二千石墨绶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其民为吏所冤,及言盗贼辞讼事,各使属其部从事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后博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博杀此吏,州郡畏博威严。

迁琅邪太守。齐郡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掾史皆移病卧。博问其故,对言:“惶恐!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乃召见诸曹史书佐及县大吏,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皆斥罢诸病吏,白巾走出府门。郡中大惊。其折逆人如此。视事数年,大改其俗。

迁廷尉,职典决疑,当谳平天下狱。博恐为官属所诬,视事,召见正监典法掾史,谓曰:“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幸有众贤亦何忧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史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之。”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博皆召掾史,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重,十中八九。官属咸服博之疏略,材过人也。每迁徙易官,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选自《汉书•薛宣朱博传》,有刪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幸有众贤亦何忧/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
B.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幸有众贤/亦何忧/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
C.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幸有众贤/亦何忧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
D.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幸有众贤亦何忧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置亭长,掌管治安和管理民事。刘邦就曾为泗水亭长。
B.二千石是汉代郡守的俸禄数,即月俸一百二十斛,因此“二千石”也成为郡守的代称。
C.墨绶是结在印纽上的黑色丝带,后世把它作为县官及其职权的象征。
D.《汉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作者是西汉时的班固,续书为其妹班昭、妹夫马续所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博性格开朗,喜爱交游。尽管出身低微,但是他刚直仗义,因此能和一些公卿子弟相识相知,并在关键时刻以他的智谋舍身救人。
B.朱博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有个狡猾的官员趁他巡视部属时煽动几百人拦道投诉,他立即斩杀了组织者,然后解散了投诉者,判处如神。
C.朱博打击陋习毫不客气。刚到琅邪太守任上,就免去了一批故意装病作态的官员。几年时间使琅邪的陋习有了很大的改变。
D.朱博处事凌厉。每次升调改换官职到一个新的岗位,他常常先在下属面前展示自己的才智和威严,给他们来个“下马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
(2)每迁徙易官,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同类题5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归家,各赐钱十万,免徭役终身。常惠后至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遣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等,皆敬重武。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原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
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选编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汉书李广苏建传》
【小题1】(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A.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延尉奏请逮捕武/
B.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
C.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
D.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元,汉武帝的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可以只有一个,也可多个
B.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天子祭祀才能用太牢。
C.崩,古代帝王之死。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平民死曰“死”
D.侯,爵位之一,表示贵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称号,一般有公、侯、伯、子、男五等。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滞留匈奴,虽已娶妻生,但并不表明他对归汉已经死心,这从他为儿子起名就可以看出。
B.苏武归汉以后,受封不高受赏不丰,尽管有桑弘羊、上官桀等人为之鸣不平,但他并不在意。
C.苏武对国家忠贞不渝,为帝室出谋划策,因而受到大臣以及皇亲国戚乃至昭帝宜帝王的看重。
D.因为儿子苏元卷入燕王、上官桀等人的谋反案被处死,苏武也因此受到牵连,差点被逮下狱。
【小题4】(小题4)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
(1)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
(2)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原因使者致金帛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