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归家,各赐钱十万,免徭役终身。常惠后至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遣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等,皆敬重武。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原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
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选编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汉书李广苏建传》
【小题1】(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A.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延尉奏请逮捕武/
B.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
C.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
D.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元,汉武帝的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可以只有一个,也可多个
B.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天子祭祀才能用太牢。
C.崩,古代帝王之死。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平民死曰“死”
D.侯,爵位之一,表示贵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称号,一般有公、侯、伯、子、男五等。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滞留匈奴,虽已娶妻生,但并不表明他对归汉已经死心,这从他为儿子起名就可以看出。
B.苏武归汉以后,受封不高受赏不丰,尽管有桑弘羊、上官桀等人为之鸣不平,但他并不在意。
C.苏武对国家忠贞不渝,为帝室出谋划策,因而受到大臣以及皇亲国戚乃至昭帝宜帝王的看重。
D.因为儿子苏元卷入燕王、上官桀等人的谋反案被处死,苏武也因此受到牵连,差点被逮下狱。
【小题4】(小题4)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
(1)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
(2)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原因使者致金帛赎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27 02:01: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事君者,徒慕君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节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节选自《苏武传》)
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康不行,连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节选自《张衡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如车避匿 引:调转。
B.会虞常     论:判罪。
C.空以身草野 膏:肥料
D.连公府不就 辟:征召。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臣所以去亲戚事君者/以先国家之急后私仇也
B.徒慕君高义也/复举剑拟
C.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君我降
D.衡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十年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舍人,是随侍在王公贵族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东西两汉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B.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且鞮侯单于”中的“且鞮侯”是部落名称
C.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D.孝廉,是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他们被举荐任以官职。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译文: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啊。
B.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译文:你本是汉朝大臣,不顾恩德,背叛主上,离弃双亲,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你要见我做什么?
C.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译文:虽然才华比世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
D.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译文:汉安帝常听说张衡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授予他郎中的官职,两次迁升为太史令。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靳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靳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节选自人教版必修4《苏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B.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C.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D.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
B.汉节:汉朝使者所持信物(即凭证),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
C.大不敬:不敬天子的罪名,对皇帝犯了大不敬的罪,在当时是要处以极刑的。
D.春秋:指皇帝统治国家的时间。
【小题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被单于囚禁,并且不给他吃喝,但苏武坚决不屈服。
B.苏武在匈奴经历了许多磨难,先被流放到北海牧羊,后又被於靳王盗去了他的牛羊。
C.单于派李陵去劝降苏武,李陵告诉苏武家人的不幸遭遇,目的是动摇苏武的忠心。
D.苏武前后拒绝了卫律和李陵的劝降,体现了苏武的民族气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2)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武诣博士受业,治《易》。以射策甲科为郎,与翟方进交志相友。光禄勋举四行,迁为鄠令,坐法免归。武兄弟五人,皆为郡吏,郡县敬惮之。武弟显家有市籍,租常不入县,数负其课。市啬夫求商捕辱显家,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繇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及武为刺史,行部隶囚徒,有所举以属郡。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所决。武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武闻之,终不扬其恶。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

武为刺史,二千石有罪,应时举奏,其余贤与不肖故之如一。是以郡国各重其守相,州中清平。行部必先即学宫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以为常。

武为人仁厚,好进士,将称人之善。为楚内史厚两龚,在沛郡厚两唐,及为公卿,荐之朝廷。此人显于世者,何侯力也,世以此多焉。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就国后,莽寝盛,为宰衡,阴诛不附己者。元始三年,吕宽等事起。时,大司空甄丰承莽风指,遣使者乘传案治党与,连引诸所欲诛。武在见污中,大理正槛车征武,武自杀。众人多宽武者,莽欲厌众意,令武子况嗣为侯,盖武曰刺侯。

(节选自《汉书・何武传》,有别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繇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B.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繇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C.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繇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D.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繇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射策,汉代选士的考试方法之一,主试者将考试内容书于策上,应试者拈取其一作答。
B.市籍,秦汉时对商人专门设立的户籍,有市籍的商人要向官府缴纳市租,社会地位较高。
C.传舍,战国时期贵族阶层供门下食客食宿的地方,亦泛指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
D.就国,是指臣子受到君主的分封而获得相应的领地后,前往该地进行统治管理的行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武公平公正,宽容大度。他面对戴圣的不法行为,不碍于其声名,派人调查;遭戴圣诋毁却不扬其恶,在戴圣儿子犯法时秉公执法。
B.何武为官刚正,重视教育。他担任刺史时对官吏的罪行即时检举揭发;巡行部属时必先到学宫接见诸生,并考查他们的学业
C.何武关注民生,受民拥护。外出巡查时,他定要了解和询问百姓的田产和收成;为官深受百姓敬重和爱戴,声名远扬。
D.何武唯才是举,坚持原则。他先后推举了两龚、两唐等贤オ;选任官吏时一定会先制定好规则,以防止有人请求托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所决。
(2)大司空甄丰承莽风指,遣使者乘传案治党与,连引诸所欲诛。

同类题4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原涉,字巨先。祖父武帝时以豪桀自阳翟徙茂陵。涉父哀帝时为南阳太守。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时又少行三年丧者。及涉父死,让还南阳赙送,行丧冢庐三年,繇是显名京师。为大司徒史丹举能治剧,为谷口令,时年二十馀。谷口闻其名,不言而治。

专以振施贫穷赴人之急为务。人尝置酒请涉,涉入里门,客有道涉所知母病避疾在里宅者,涉即往候。叩门,家哭,涉因入,问以丧事。家无所有,涉曰:“但洁埽除沐浴,待涉。”还至主人,对宾客叹息曰:“人亲卧地不收,涉何心乡此!愿彻去酒食。”宾客争问所当得,涉乃侧席而坐,削牍为疏,具记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诸客奔走市买,至日昳皆会。涉亲阅视已,谓主人:“愿受赐矣。”既共饮食,涉独不饱,乃载棺物,从宾客往至丧家,为棺敛劳俫毕葬。其周急待人如此。

遣奴至市买肉,奴乘涉气与屠争言,斫伤屠者,亡。是时,茂陵守令尹公新视事,涉未谒也,闻之大怒。知涉名豪,欲以示众厉俗,遣两吏胁守涉。至日中,奴不出,吏欲便杀涉去。涉迫窘不知所为。会涉所与期上冢者车数十乘到,皆诸豪也,共说尹公,尹公不听,诸豪则曰:“原巨先奴犯法不得,使肉袒自缚,诣廷门谢罪,于君威亦足矣。”尹公许之。涉如言谢,复服遣去。

更始西屏将军申屠建请涉与相见,大重之。故茂陵令尹公坏涉冢舍者为建主簿。涉本不怨也。涉从建所出,尹公故遮拜涉,谓曰:“易世矣,宜勿复相怨!”涉曰:“尹君,何壹鱼肉涉也!”涉用是怒,使客刺杀主簿。

涉欲亡去,申屠建内恨耻之,阳言:“吾欲与原巨先共镇三辅,岂以一吏易之哉!”宾客通言,令涉自系狱谢,建许之。宾客车数十乘共送涉至狱。建遣兵道徼取涉于车上,送车分散驰,遂斩涉,悬之长安市。

(节选自《汉书·原涉传》,有删改)

①赙(fù):送财物助人办丧事。②昳(dié):太阳偏西。③劳俫:劝勉。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B.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C.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D.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定产业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冢庐”指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B.“吊”指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
C.“主簿”是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此后重要性减少。
D.“长安”为古都城名,在今陕西西安一带,汉高祖七年定都于此,隋、唐、北宋等朝也于此定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原涉重视传统,恪守孝道。他父亲去世,他退还了南阳郡人送的丧葬费用,依古礼为父亲守丧服孝三年,当时少有守丧三年的,因此在京师有了名气。
B.原涉有同情心,能急人之难。他听说母亲生病的那一家避居在里宅,便去看望,得知病人已去世,家贫无法安葬,便让人置办丧葬用品,使丧事妥善办理。
C.原涉因家奴惹祸,招来麻烦。他的家奴买肉时与屠夫发生争吵,砍伤屠夫,致其死亡,茂陵守令尹公因此大为气愤,要拿他治罪,使他处境窘迫。
D.原涉因旧怨杀人,终遭杀身之祸。他与申屠建的主簿尹公有旧怨,一怒之下让人杀了尹公,申屠建用欺骗手段同意他自首,却派兵将他逮捕并杀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茂陵守令尹公新视事,涉未谒也,闻之大怒。
(2)申屠建内恨耻之,阳言:“吾欲与原巨先共镇三辅,岂以一吏易之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光字子夏,孔子十四世之孙也。明经学,年未二十,为议郎。光禄勋匡衡举光方正,为谏大夫。坐议有不合,左迁虹长。成帝初即位,举为博士,数使录冤狱,行风俗,振赡流民,奉使称旨,由是知名天下。为上所亲信,转为尚书令,凡典枢机十余年,守法度,修故事。上有所问,据经法以心所安而对,不希指苟合;如或不从,不敢强谏争,以是久而安。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为彰主之过,以贾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光久典尚书,练法令,号称详平。时定陵侯淳于长坐大逆诛,其小妾以长事未发觉时弃去,已更嫁。用长事发,丞相方进以为:“令,犯法者各以法时律令论之,明有所讫也。长犯大逆时,其妾为长妻,已有当坐之罪,与身犯法无异。后乃弃去,于法无以解。请论。”光议以为:“大逆无道,父母妻子皆弃市,欲惩后犯法者也。夫妇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离。长未自知当坐大逆之法,而弃去其妾,已更嫁,义已绝,而欲以为长妻论杀之,名不正,不当坐。”有诏“光议是”。后为丞相。哀帝初即位,躬行俭约,省减诸用,政事由己出,朝廷翕然,望至治焉。褒赏大臣,益光千户。时,傅太后居北宫,北宫有复道通未央宫,傅太后从复道朝夕至帝所,求欲称尊号,贵宠其亲属,使上不得直道行。顷之,太后从弟子傅迁在左右尤倾邪,上免官遣归故郡。傅太后怒,上不得已复留迁。光奏言:“诏书‘侍中、驸马都尉迁巧佞无义,国之贼也,免归故郡。’复有诏止。天下疑惑,无所取信,亏损圣德,诚不小愆。臣请归迁故郡,以销奸党。”卒不得遣,复为侍中。光坐罢归。元始五年薨,年七十,谥曰简烈侯。

(节选自《汉书》卷八十一,列传第五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为彰主之过/以贾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
B.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为彰主之过/以贾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
C.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为彰主之过/以贾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
D.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为彰主之过/以贾忠直人臣/大罪也/有所荐/举唯恐其人之闻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学,注解经书之学,其中“经”指《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
B.举、拜,都指授予官职,和《张衡传》中“举孝廉不行”一句中的“举”意思一致。
C.大逆,封建时代称危害君父、宗庙、宫阙等严重罪行,犯此重罪者当处以极刑。
D.封,指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或臣僚。文中指皇帝赏赐给孔光千户封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光博学多才,名声传遍朝野。他是孔子后裔,年未二十就精通经学;任博士时,受命审查冤狱、整治风俗、赈济灾民,所做之事符合旨意,由此知名天下。
B.孔光公正执法,反对诛杀小妾。淳于长犯罪被诛,丞相认为其已改嫁的妾应被株连问罪,但孔光反对,认为杀掉小妾名义不正。他的观点被皇上认为是正确的。
C.孔光公正不阿,进言遣送傅迁。皇上将傅迁免去官职遣归故郡,后迫于傅太后之怒又留用傅迁。孔光认为这样做纵容太后,有损圣德,请求依然遣归傅迁。
D.孔光经历数代,宦海数次浮沉。他从议郎一职步入仕途,担任谏大夫时被贬为虹县县令;汉成帝时任尚书令、丞相等职;汉哀帝时因进言被免去官职,回到故里。
【小题4】(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躬行俭约,省减诸用,政事由己出,朝廷翕然,望至治焉。
(2)课内文言翻译。(《庖丁解牛》)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