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邹阳,齐人也。汉兴,诸侯王皆自治民聘贤。吴王濞招致四方游,阳与吴严忌、枚乘等俱仕吴,皆以文辩著名。久之,吴王以太子事怨望,称疾不朝,阴有邪谋,阳奏书谏。为其事尚隐,恶指斥言,故先引秦为谕,然后乃致其意。吴王不内其言。是时,景帝少弟梁孝王贵盛,亦待士。于是邹阳、枚乘、严忌知吴不可说,皆去之梁,从孝王游。阳为人有智略,惋慨不苟合,介于羊胜、公孙诡之间。胜等疾阳,恶之孝王。孝王怒,下阳吏,将杀之。阳客游以谗见禽,恐死而负累,乃从狱中上书。书奏孝王,孝王立出之,卒为上客。初,胜、诡欲使王求为汉嗣,王又尝上书,愿赐容车之地径至长乐宫,自使梁国士众筑作甬道朝太后。袁盎等皆以为不可。天子不许。梁王怒,令人刺杀盎。上疑梁杀之,使者冠盖相望责梁王。梁王始与胜、诡有谋,阳争以为不可,故见谗。枚先生、严夫子皆不敢谏。及梁事败,胜、诡死,孝王恐诛,乃思阳言,深辞谢之,赍以千,令求方略解罪于上者。阳素知齐人王先生,年八十余,多奇计,即往见,语以其事。王先生辞以“难哉”,而欲阳之长安见王美人之兄王长君。阳辞去,径至长安,因客见王长君。留数日,乘间而言曰:“窃闻长君弟得幸后宫,而长君行迹多不循道理者。今袁盎事即穷竟,梁王恐诛。如此,则太后怫郁泣血,无所发怒,切齿侧目于贵臣矣。臣恐长君危于累卵,窃为足下忧之。诚能精为上言之,得毋竟梁事,长君必固自结于太后。太后厚德长君入于骨髓而长君之弟幸于两宫金城之固也又有存亡继绝之功德布天下名施无穷愿长君深自计之”长君曰:。诺。”乘间入而言之。及韩安国亦见长公主,事果得不治。

(节选自《汉书·邹阳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后厚德/长君入于骨髓/而长君之弟幸于两宫/金城之固也/又有存亡继绝之/功德布天下/名施无穷/愿长君深白计之/
B.太后厚德长君/入于骨髓/而长君之弟幸于两宫/金城之固也/又有存亡继绝之功/德布天下/名施无穷/愿长君深白计之/
C.太后厚德长君/入于骨髓/而长君之弟幸/于两宫金城之固也/又有存亡继绝之功德/布天下/名施无穷/愿长君深白计之/
D.太后厚德/长君入于骨髓/而长君之弟幸于两官/金城之固也/又有存亡继绝之功德/布天下名/施无穷/愿长君深白计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上古掌刑狱之官,商、西周、春秋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是脱离生产劳动的读书人。
B.长乐宫,西汉时期的宫殿,位于汉长安城南隅,总面积达六平方公里,相当于汉长安城的六分之一。汉高祖刘邦在位时居于此宫,惠帝以后汉帝居未央官。
C.金,货币单位。周秦以黄金二十两为一镒,一镒为一金,两汉以黄金一斤为一金,汉以后以银一两为一金;金在古代还用于指黄金、铜、金属,又泛指钱财。
D.《汉书》,又称《前汉书》,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之一,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阳富有才干。他被吴王刘濞招为贤士,与严忌、枚乘在吴国为官,以能写文章,长于辩论而著名;游说天子“贵臣”王长君更展示了他的辩才。
B.邹阳坚持原则。吴王刘濞暗中有反叛之谋,邹阳上书劝谏;梁孝王因行为不端受到天子谴责后策划阴谋,邹阳极力谏诤,而严忌等则反对他这样做。
C.邹阳胸有谋略。他以秦为喻,委婉劝谏已有谋反之心的吴王,既尽了忠心,又保护了白己;他又能在王先生指点下利用王长君使梁王解困。
D.邹阳为人仗义。他因遭谗言,行将为梁孝王所杀,恐怕死后留下恶名而被人唾骂,在狱中上书白辩,梁孝王致歉示谢后,他又为梁王脱困奔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为其事尚隐,恶指斥言,故先引秦为谕,然后乃致其意。
(2)窃闻长君弟得幸后宫,而长君行迹多不循道理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9-17 11:47: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也。家世微贱,至方进父翟公,好学,为郡文学。方进年十二三,失父孤学,给.事太守府为小史,号迟顿不及事,数为掾史所詈辱。方进自伤,乃从汝南蔡父相问己能所宜。蔡父大奇其形貌,谓曰:“小史有封侯骨,当以经术进,努力为诸生学问。”方进既厌为小史,闻蔡父言,心喜,因病归家,辞其后母,欲西至京师受经。积十余年,经学明习,徒众日广,诸儒称之。二三岁,举明经,迁议邓。

是时宿儒有清河胡常,与方进同经,常为先进,名誉出方进下,心害其能.论议不 右方进。方进知之遣门下诸生至常所问大义疑难因记其说如是者久之常知方进之宗让己,内不自得,其后居士大夫之间未尝不称述方进,遂相亲友。

初方进新视事,而涓勋亦初拜为司隶,不肯谒丞相、御史大夫,后朝会相见,礼节又倨。于是方进举奏其状,因曰:“臣闻国家之兴,尊尊而敬长,爵位上下之礼,王道纲纪。勋吏二千石,不遵礼仪,轻慢宰相,堕国体,乱朝廷之序,不宜处位,臣请免勋。”上从之。

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天子甚器重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及长坐大逆诛,诸所厚善皆生长免,上以方进大臣,又素重之,为隐讳。方进内惭,上疏谢罪乞骸骨。上报曰:“定陵侯长已 伏其辜,君虽交通,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君何疑焉? 其见任如此。

为相九岁,灾年,上责,方进即日自缢。天子亲临吊者数至,礼賜异于他相故事。 谥曰恭侯。

(节选自《汉书·翟方进传第五十四》,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进知之/遣门下诸生至/常所问大义疑难/因记其说如是者/久之/常知方进/之宗让己/
B.方进知之/遣门下诸生至常所/问大义疑难/因记其说/如是者久之/常知方进之宗让己/
C.方进知之/遣门下诸生至/常所问大义疑难/因记其说/如是者久之/常知方进之宗让己/
D.方进知之/遣门下诸生至常所/问大义疑难/因记其说如是者/久之/常知方进/之宗让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事:旧指官吏到职办公,即上任。和它同义的还有常见的“用事” “致仕”等。
B.故事:和今义不同,古义指旧日制度,旧例。文中“礼赐异于他相故事”说明皇上更看重他。
C.文学:现指人文学科之一。西汉时也曾作为一个官名,负责监管学校一类机构。
D.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文中的乞骸骨就是自动请求退职之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翟方进才能卓著,勤于治经。虽家世微贱.但他勤于研习经学,又通法律条文吏亊,办事公正,深受皇上器重。
B.翟方进不恃恩宠,严于律己。他和皇上外戚淳于长关系极好,后来因淳于长获罪被诛,皇上并未怪罪与他,他依然自责请罪。
C.翟方进刚直不阿,不惧权贵。朝中大臣涓勋对其无礼无节,他毅然上奏,阐明理由,请求罢免。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
D.翟方进少年失怙,隐忍坚强。他小的时候,父亲去世,成为孤儿,又遭人辱骂,经别人指点,通过学经改变一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为先进,名誉出方进下,心害其能,论议不右方进。
(2)君虽交通,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君何疑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耳,大梁人也。陈馀,亦大梁人。馀年少,父事耳,相与为刎颈交。陈涉起蕲至陈,耳、馀上谒涉。后,陈立为王。以武臣为将军,耳、馀为左右校尉,与卒三千人,从白马渡河。至诸县,下赵十余城,余皆城守莫肯下。乃引兵东北击范阳。

至邯郸耳馀闻周章军入关至戏却又闻诸将为陈王徇地多以谗毁得罪诛怨陈王不以为将军而以为校尉乃说武臣王。武臣乃听,遂立为赵王。以馀为大将军,耳为丞相。

使人报陈王,陈王大怒,房君谏曰:“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击秦。”陈王从其计,使使者贺赵,趣兵西入关。

耳与赵王歇走入臣鹿城,王离围之。巨鹿城中食尽,耳数使人召馀,馀不敢前。耳大怒,怨馀。当是时,燕、齐、楚闻赵急,皆来救。赵王歇、张耳得出巨鹿。与馀相见,责让馀。馀怒曰:“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臣重去将哉?”乃脱解印绶与耳,耳不敢受。馀起如厕,客有说耳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耳乃佩其印,收其麾下。馀还,亦望耳不让,趋出。耳遂收其兵。由此有隙。田荣欲树党,乃遣兵从馀。馀悉三县兵,袭耳。耳败走,汉王厚遇之。

馀已败耳,皆收赵地。汉二年,东击楚,使告赵,欲与俱。馀曰:“汉杀张耳乃从。”于是汉求人类耳者,斩其头遗馀,馀乃遣兵助汉。后,馀亦闻耳诈死,即背汉。汉遣耳与韩信击破赵井陉,斩馀泜水上。五年秋,耳,谥曰景王。

曰:张耳、陈馀,世所称贤,其宾客厮役皆天下俊桀。然耳、馀始居约时,相然信死,岂顾问哉!及据国争权,卒相灭亡,何乡者慕用之诚,后相背之戾也!势利之交,古人羞之,盖谓是矣。

(节选自《汉书,张耳陈馀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邯郸/耳馀闻/周章军入关至戏却/又闻诸将为陈王/徇地多以谗毁得罪/诛怨陈王不以为将军/而以为校尉乃说武臣王/
B.至邯郸/耳馀闻周章军入关/至戏却/又闻诸将为陈王徇狗地/多以谗毁得罪诛/怨陈王不以为将军而以为校尉/乃说武臣王/
C.至邯郸/耳馀闻/周章军人关至戏却/又闻诸将为/陈王徇地多以谗毁得罪诛/怨陈王不以为将军/而以为校尉/乃说武臣王/
D.至邯郸/耳馀闻周章军人关/至戏却/又闻/诸将为陈王/徇地多以谗毁得罪/诛怨陈王不以为将军而以为校尉/乃说武臣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刎颈,古称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刎颈”本意为割脖子,后来比喻共生死。
B.校尉,校是军事编制单位。校时为部队长之意,战国末当已有此官。秦朝为中级军官。
C.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戴在身。也可借指官职。
D.薨,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及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大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馀是大梁人,他与张耳是生死之交。陈涉起义后,张耳和陈馀一起投奔了陈涉。陈涉称王后,他们两人一同为其作战。
B.武臣在张耳,陈馀的鼓动下造反称王,并给子张耳、陈馀重任。陈涉采纳了旁人的计策。借恭贺之机撺掇他们去攻秦。
C.张耳被围困在巨鹿城,巨鹿城兵少食尽,张耳向陈馀求援,陈馀不予援救,张耳很生气,他们之间开始有了嫌隙。
D.汉王准备进击楚国,派使者通知赵国,要和赵国共同伐楚。陈馀要求杀掉张耳才可出兵,汉只好派人拿着张耳的人头送给陈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徐怒曰:“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臣重去将哉?”
(2)及据国争权,卒相灭亡,何向者慕用之诚。后相背之戾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玄成字少翁,以父任为郎。少好学,修父业,尤谦逊下士。出遇知识步行,辄下从者,与载送之,以为常。其接人,贫贱者益加敬,由是名誉日广。以眀经擢为谏大夫,迁大河都尉。
初,玄成兄弘为太常丞,职奉宗庙,典诸陵邑,烦剧多罪过。父闲以弘当为嗣,故敕令自免。弘怀谦,不去官。及贤病笃,弘竟坐宗庙事系狱,罪未决。室家问贤当为后者,贤恚恨不肯言。于是贤门下生、博士义倩等与宗家计议,共矫贤令,使家丞上书言大行,以大河都尉玄成为后。贤薨玄成在官闻丧又言当为嗣玄成深知其非贤雅意即阳为病狂卧便利妄笑语昏乱。征至长安,既葬,当袭爵,以病狂不应召。大鸿胪奏状,章下丞相、御史案验。丞相、御史遂以玄成实不病,劾奏之。有诏勿劾,引拜。玄成不得已受爵。宣帝高其节,以玄成为河南太守。
数岁,玄成征为未央卫尉,迁太常。坐与故平通侯杨恽厚善,恽诛,党友皆免官。后以列侯侍祀孝惠庙,当晨入庙,天雨淖,不架驷马车而骑至庙下。有司劾奏,等辈数人皆削爵为关内侯。玄成自伤贬黜父爵,叹曰:“吾何面目以奉祭祀!”作诗自劾责。
初,宣帝宠姬张婕妤男淮阳宪王好政事,通法律,上奇其才,有意欲以为嗣,然用太子起于细微,又早失母,故不忍也。久之,上欲感讽宪王,辅以礼让之臣,乃召拜玄成为淮阳中尉。及元帝即位,以玄成为少府,迁太子太傅,至御史大夫。永光中,代于定国为丞相。贬黜十年之间,遂继父相位,封侯故国,荣当世焉。
玄成为相七年,建昭三年薨,谥曰共侯。初,贤以昭帝时徙平陵,玄成别徙杜陵,病且死,因使者自白曰:“不胜父子恩,愿乞骸骨,归葬父墓。”上许焉。
(节选自《汉书·韦贤传第四十三》)
注①知识:谓认识之人,即朋友。②大行:官名,即大行令。③便利:大小便。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实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职奉宗庙,典诸陵邑 典:掌管
B.共矫贤令,使家丞上书言大行 矫:假托
C.有诏勿劾,引拜  拜:拖延
D.欲感讽宪王,辅以礼让之臣   讽:委婉的规劝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贤薨/玄成在官闻丧/又言当为嗣/玄成深知其非贤/雅意即阳为病狂/卧便利/妄笑语昏乱。
B.贤薨/玄成在官/闻丧又言当为嗣/玄成深知其非贤雅意/即阳为病狂/卧便利/妄笑语昏乱。
C.贤薨/玄成在官/闻丧又言当为嗣/玄成深知其非贤/雅意即阳为病狂/卧便利/妄笑语昏乱。
D.贤薨/玄成在官闻丧/又言当为嗣/玄成深知其非贤雅意/即阳为病狂/卧便利/妄笑语昏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玄成礼贤下士。他出门碰到认识的人步行,就让自己的随从下车,载送他们回家;平时礼贤下士,对贫贱的越加敬重。
B.玄成能谦让。韦贤临终之际,玄成被列为韦家继承人,他知道不是父亲的意思,所以父亲死后就装病,不肯承袭爵位。
C.玄成能自责。玄成因为杨惮的事件被削爵为关内侯,他为自己犯错而让父亲的爵位被削感到难过,就写诗责备自己。
D.玄成受重用。玄成虽一度被贬,但皇帝赏识他的才能,任命他为太子太傅等职;后官至丞相,又在原来的封国被封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贤病笃,弘竟坐宗庙事系狱,罪未决。
(2)宣帝高其节,以玄成为河南太守。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胡建,字子孟,河东人也。孝武天汉中,守军正丞,贫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尉藉走卒,甚得其心。

时监军御史为奸,穿北军垒垣,以为贾区。建欲诛之,乃约其走卒,曰:‚我欲与公有所诛, 吾言取之则取,斩之则斩。‛于是当选士马日,监御史与护军诸校列坐堂皇①上。建从走卒趋至堂皇下拜谒。因上堂皇,走卒皆上。建指监御史曰:“取彼!” 走卒前曳下堂皇。建曰:“斩之!” 遂斩监御史。
护军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建亦已有成奏在其怀中,遂上奏曰:“臣闻军法,立武以威众, 诛恶以禁邪。今监御史公穿军垣以求贾利,私买卖以与士市,不立刚毅之心、勇猛之节,亡以帅先士大夫,尤失理不公,用文吏议,不至重法。黄帝《李法》曰:‘壁垒已定,穿窬②不由路, 是谓奸人,奸人者杀!’臣谨按军法曰,‘军正亡属将军,将军有罪以闻,二千石以下行法焉’, 丞于用法疑,执事不诿上,臣谨以斩,昧死以闻。”

制曰:“《司马法》曰,‘国容③不入军,军容④不入国’。何文吏也?三王或誓于军中,欲民先成其虑也;或誓于军门之外,欲民先意以待事也;或将交刃而誓,致民志也。建又何疑焉?” 建由是显名。

后为渭城令,治甚有声。值昭帝幼,皇后父上官将军安与帝姊盖主私夫丁外人⑤相善。外人骄恣,怨故京兆尹樊福,使客射杀之。客藏公主庐,吏不敢捕。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盖主闻之与外人上官将军多从奴客往奔射追吏吏散走。主使仆射劾渭城令游徼伤主家奴。建报亡它坐。盖主怒,使人上书告建侵辱长公主,射甲舍⑥门,知吏贼伤奴,辟报,故不审。大将军霍光其奏。后光病, 上官氏代听事, 下吏捕建, 建自杀。吏民称冤, 至今渭城立其祠。

(节选自《汉书·胡建传》

(注解)①堂皇:又作“堂隍”,官署的厅堂。②窬:捷径孔道。③国容:国家(平时)的法令制度。④军容:军中(特殊)的军法制度。⑤丁外人:人名。⑥甲舍:甲级住宅,指公主的住宅。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贫车马   亡:遗失,丢失
B.所以尉藉走卒   所以:……的原因
C.故不审   穷:彻底
D.大将军霍光其奏   寝:安寝,休息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盖主/闻之/与外人上官将军多从奴客往/奔射追吏/吏散走。
B.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盖主闻之/与外人/上官将军多从奴客往/奔射追吏/吏散走。
C.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盖主闻之/与外人上官将军多从奴客往/奔射追吏/吏散走。
D.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盖主/闻之/与外人/上官将军多从奴客往/奔射追吏/吏散走。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军正丞:军正,古代军中执法官名称,掌军事刑法。丞,意为承、辅佐,多作为佐官之称。汉设有军正丞,是军正的副职。
B.二千石:汉朝官员俸禄等级,郡守俸禄为二千石,故以“二千石”代郡守。
C.祠:即祠堂,最早出现在汉代,专指为供奉和祭祀祖先或先贤而修建的供舍。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
D.听事:指处理政事,也作“厅事”,语出《礼记·少仪》:“适有丧者曰比、童子曰听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胡建与士卒共甘苦,深得其心。胡建经常步行,和士卒生活在一起,。并得到了他们的信任,士卒们都听从胡建的指挥。
B.胡建深得皇帝赞誉,名声显扬。对于胡建斩杀监军御史一事,皇帝在诏书中引经据典赞同他的做法,胡建因此而显名。
C.胡建敢同恶势力斗,不畏权贵。从渭城令胡建与帝姊盖主等皇亲国戚的斗争中,可以看出胡建具有不畏权贵、敢于同恶势力斗争的精神。
D.胡建遭受公主陷害,自尽而亡。胡建带人围捕刺客时,一路追射盖主的家奴使其逃散, 后反遭公主陷害,虽有霍光有意保护,不追究胡建责任,但霍光死后,上官氏又派官吏抓捕胡建,胡建最终自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