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韩信

司马迁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中郎。数以策干项羽,项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日:“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拜将封侯后)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日:“公,小人也,为德不足。”召辱已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不能杀之耶?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简注)①蓐同“褥”。②王孙:等于说公子。③戏(huī)下:同“麾下”,犹言在主帅的旌麾之下,即部下。④连敖:管粮草(一说,管接待宾客)的小官。
(阅读指要)

本文记述韩信拜将封侯前的几件事。大凡英雄豪杰一类人物,必定有过人的操守,有常人感情上不能忍受的气度。天下有大勇之人,遇事不惊慌,冒犯他也能忍辱,这是因为他抱负宏大,志向高远。韩信为布衣时,曾经遭亭长之妻的嫌恶,遭漂母的怒责,遭屠市少年的羞辱。在汉王那里任小官时,曾经因犯法判斩差点被杀。后来幸亏他抓住机遇,出奇言而获释免斩,又被萧何赏识而拜将封侯。文章末段的补叙,颇令人回味。作者记事生动传神,有声有色。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于是信视之(____________) (2)汉王之入蜀,信楚归汉(____________)
(3)坐法斩(____________) (4)我不能杀之耶(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有一母见信饥,B.大丈夫不能自
C.滕公其言,壮其貌D.大王必欲
【小题3】下列句中“乃”与“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中“乃”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因跳踉大矙,断其喉,尽其肉,B.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当立者公子扶苏D.秦王恐其破璧,辞谢,固请
【小题4】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食时信往,(亭长)不为具食B.有一母见信饥,(母)饭信
C.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信)为中郎D.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信)而不斩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2)上未之奇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3 04:51: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优孟者,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铜历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 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此知可以言时矣。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B.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C.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D.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棺椁,棺材和外棺。棺即盛放死者的葬具;椁,套在棺外的外棺。棺椁可以显示死者的地位。
B.《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C.左右,文中指君王身边侍候的人,近臣。
D.太牢,是古代祭祀等级的一种,古代祭祀宴会时,若牛、羊、豕三牲具备则为太牢,若少一牲,则为少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优孟有辩才,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优孟投其所好,建议庄王以人君之礼葬马,使楚庄王认识错误,最终收回成命。
B.优孟识礼,他主张用六畜的礼仪来安葬楚庄王的爱马,先把马埋进土中,再用粮食稻谷来祭祀它,最后火化。
C.优孟重情重义,孙步敖生前善待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找优孟寻求帮助,优孟果然帮助了他。
D.优孟智勇双全,他装扮成孙叔敖的样子去见楚庄王,以假乱真,后又凭自己"优"的身份以歌辞唱出为官的无奈,使楚庄王醒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
(2)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①,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②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③,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侯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史记•项羽本纪》

(注) ①卿子冠军:即宋义,当时楚国的上将军。②陈余:被围在钜鹿的赵国将军。③王离:与下文的苏角、涉间都是秦将。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皆沉船,破甑   釜:锅
B.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   壁:营垒,军营
C.莫敢兵    纵:纵容
D.诸侯皆焉  属:归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卒二万渡河。 王侯相宁有种乎。
B.项羽乃悉兵渡河……  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C.当是时,楚兵诸侯…… 位群臣,声施后世。
D.无不膝行而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小题3】下列句中画横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项羽乃悉引兵渡河
B.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
C.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D.楚兵呼声动天
【小题4】以上文段是《项羽本纪》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文段中的很多词语后来演变为成语。请在其中找出两个成语,并作出解释。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良久,召唐曰(_________) (2)武帝立,求贤良,冯唐(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能顺木之天,致其性焉尔B.公何知吾不能用廉颇
C.摇其本观其疏密D.遏其生气,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小题4】从“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及“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等句中可直接看出冯唐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_。(用自己语言回答)
【小题5】比较本文与左思诗句“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所述冯唐遭遇的事实差异和作者的不同态度。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秦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也。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节选自《史记·甘茂列传》)
相关链接:
①相传项橐七岁时就曾难倒过孔子;②武安君:白起,中国古代著名的将领、军事家;③应侯:范雎,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秦国宰相,因封地在应城,所以又称为“应侯”;
【小题1】下列断句正确一项的是(    )
A.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B.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C.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D.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卿”是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后,被赵王拜为上卿。
B.“乘”,量词,古时一车五马为一乘。乘车驾五马,所以,“乘”有时作为“五”的代称。
C.“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此文是将爵位赐给甘罗。
D.“质”或“质子”,两国交往,各派世子或宗室子弟留居对方作为保证。
【小题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的是 (  )
A.秦始皇派遣张唐到燕国去任相国,但张唐曾带兵攻打过赵国,他觉得赵国一定会怨恨自己,对自己不利,所以以此为借口推托。
B.张唐不敢去,吕不韦虽然心里不快,但没也没有办法勉强他,结果年仅十二岁的甘罗看出了吕不韦的心事,主动请求去说服张唐。
C.甘罗用武安君白起得罪了吕不韦,结果被吕不韦逼死的例子警告张唐,如果他不听吕不韦的话,只能是死路一条。
D.甘罗在出使赵国时,仔细分析了秦、赵、燕之间的关系,成功地劝说赵王割给秦国五座城池,后来秦国还不费吹灰之力就又取得了原属燕国的十一座城池。
【小题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
译文:     
(2)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
译文: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①,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②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汝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争道:争夺博局上的格道。②嘿:同“默”。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燕,燕人谓之荆卿   到……去
B.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之 瞪视
C.荆卿则已驾而榆次矣   前往
D.愿足下太子于宫 拜访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B.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C.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D.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文字交代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称呼。
B.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对他怒目;与鲁勾践玩博戏,鲁勾践怒斥,都反衬了他的隐忍。
C.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交往,特别是酒后的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
D.燕国隐士田光知荆轲非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荆轲时,田光就推荐了他。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2)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