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適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①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
【小题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適/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B.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適/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C.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適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D.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適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迁” ,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左迁、迁升、迂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C.“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论语·子罕》:“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亦泛指高官。
D.“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疏通”, 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B.贾谊受到皇上的重用,奉命制定出许多新的法令制度,但遭到朝中绛、灌等人的嫉妒,诽谤他年轻学浅,总想着擅权弄事。
C.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鬼神形成的情状。
D.贾谊多次上奏书给皇上,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4-17 02:25: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袁盎常引大体忼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 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上幸上林,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节选自中华书局1959年整理标点本)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帝”是谥号,谥号是帝后、高官或其他有名望的人死后,官方或门生故旧根据其生平与品德给予的称号,用来对其加以评价。
B.“社”是谷神;“稷”是土神,即民间信仰中的土地神。中国古代以农立国,五谷和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所在,所以古人以“社稷”代称国家。
C.参乘,指陪乘或陪乘的人,《鸿门宴》中,樊哙为沛公担任参乘。古代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一人在右陪坐,称为参乘或车右。
D.皇后,皇帝的正妻,是后宫众妃之主。古代皇后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可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任他为中郎。后来他因为多次直言进谏,被调至外地任职。
B.袁盎曾劝文帝坚守君臣礼节,不要对绛侯礼遇过厚,致使绛侯很恨他。但在绛侯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绛侯辩白,使绛侯因而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C.袁盎有些行为可谓公私兼顾。受宠的宦官赵同常常加害袁盎,于是袁盎找机会当面羞辱了他,但因袁盎所言符合礼制,文帝只能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D.孝文帝与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举行宴会,袁盎拉慎夫人入座,惹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文帝也很恼怒。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2)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是(   )
A.沛公百余骑  从:使……跟从
B.乃以秦王吏,遂西入咸阳 属:交付、委托
C.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 组:羁押
D.沛公其计    然:同意【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   )
A.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若属皆为所虏
B.父老约法三章耳   玉斗一双,欲亚父
C.沛公从百馀骑,驱鸿门,见谢项羽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D.沛公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具沛公言报项王【小题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秦王子婴投降后,将领们主张杀死他,沛公反对,认为子婴已经投降,再杀他就太不吉祥了。
B.沛公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不同于秦朝的暴政苛法,宣传开后,秦人欢欣鼓舞,争相犒劳沛公的将士。沛公没有接受,秦人更加希望沛公称王。
C.当时项王的兵力有四十万人,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人,号称二十万,实力抵不过项羽。
D.项王接到曹无伤的报告后,十分恼怒,打算派黥布等攻破函谷关,范增也劝项王攻打沛公。【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2)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口舌:言语
B.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扬言
C.臣等不肖,请辞去   不肖:不相似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谢罪:道歉请罪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且庸人尚羞之”中的“羞”字相同的一项是
A.以国家之急而私仇也B.大王必欲
C.而相如D.相如每
【小题3】下面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A.选文写廉颇,侧重于语言描写,写他极富个性化的语言;写相如,侧重于写他的行动,表现其内心活动。
B.选文中安排舍人的责问,来表现出舍人们的目光短浅和对相如的不理解。
C.选文充分展示了蔺相如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思想境界。他的表现使老将廉颇深为感动,于是负荆请罪,最终将相交欢。
D.写廉颇悔过,负荆请罪,表现出廉颇知过必改的良好品行。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 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 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 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 因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 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 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秦军。 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 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 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①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②。”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
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释)①怚:通“粗”,粗疏,鲁莽    ②超距:跳跃。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 以:率领
B.翦言不用,因病    谢:推辞,推脱
C.自驰频阳 如:到,往
D.李信果秦军 辱:被……羞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B.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C.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D.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王翦是频阳东乡人,年轻时就喜欢军事,后来为秦始皇做事,擒获太子丹,秦始皇认为他贤能勇猛,十分信任他。
B.在始皇诚恳道歉和强烈要求下,王翦不得已只得放弃自己的兵力要求,事实证明,这为后来大败荆军奠定了基础。
C.王翦坚守不战,是为了自己的士兵养精蓄锐,避敌锐气,以便寻找最合适的作战时机,最后终于大败荆军。
D.出征前,王翦向始皇多多地讨要良田园林宅院,是为了妥善地安置自己的子孙,使自己领兵征战无后顾之忧。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2)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