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威王问于莫敖子华曰:“自从先君文王以至不毂之身,亦有不为爵劝,不为禄勉,以忧社稷者乎?”
莫敖子华对曰:“昔者令尹子文,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归食;朝不虑夕,无一日之积。故彼廉其爵,贫其身,以忧社稷者,令尹子文是也。
“昔者叶公子高,定白公之祸,宁楚国之事,四封不侵,名不挫于诸侯。当此之时也天下莫敢以兵南乡叶公子高食田六百畛故彼崇其爵丰其禄以忧社稷者叶公子高是也
“昔者吴与楚战于柏举,两御之间夫卒交。莫敖大心抚其御之手,顾而大息曰:‘嗟乎!楚亡之日至矣!吾将深入吴军,若扑一人,若捽一人,以与大心者也,社稷其为庶几乎!’故断头决腹,一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莫敖大心是也。
“昔者吴与楚战于柏举,三战入郢,寡君身出,大夫悉属,百姓离散。勃苏曰:‘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此犹一卒也,不若奔诸侯。’于是赢粮潜行,上峥山,逾深溪,七日而薄秦王之朝,昼吟宵哭,水浆无入口,殚闷昏厥,不知人。秦王闻而走之,左奉其首,右濡其口,勃苏乃苏。秦王身问之:‘子孰谁也?’勃苏对曰:‘臣非异,楚使勃苏。吴与楚战于柏举,寡君身出,大夫悉属,百姓离散。使下臣来告亡,且求救。’秦王固令,不起。‘寡人闻之,万乘之君得罪于士,社稷其危,今此之谓也。’遂出革车千乘,属之子满与子虎。与吴人战于浊水而大败之。故劳其身,愁其思,以忧社稷者,勃苏是也。”
王乃大息曰:“此古之人也,今之人焉能有之耶?”莫敖子华对曰:“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食,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恶,然而不避。吾闻之:‘其君好发者,其臣抉食。’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诚好贤,此数臣者皆可得而致之。”
(选自《战国策·楚策》,有删节)
【注】①莫敖子华:楚国重臣。 “莫敖”和后文的“令尹”均为楚国官职名称。②抉拾:古代射箭用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从先君文王以至不毂之身 不觳:不善,古代诸侯自称的谦词
B.四封不侵 封:封闭
C.大夫悉属,百姓离散   属:追随
D.于是赢粮潜行  潜:秘密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未明而立于朝   ②而耻学于师
B.①莫敖大心抚其御之手 ②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①以与大心者也   ②孰与君少长
D.①勃苏乃苏 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此之时也/天下莫敢以兵/南乡叶公子高/食田六百畛/故彼崇其爵/丰其禄/   以忧社稷者/叶公子高是也
B.当此之时也/天下莫敢以兵南乡/叶公子高食田六百畛/故彼崇其爵/丰其禄以忧   社稷者/叶公子高是也
C.当此之时也/天下莫敢以兵南乡/叶公子高食田六百畛/故彼崇其爵/丰其禄/以   忧社稷者/叶公子高是也
D.当此之时也/天下莫敢/以兵南乡叶公子高/食田六百畛/故彼崇其爵/丰其禄以   忧社稷者/叶公子高是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王询问莫敖子华自先王以来楚国是否有忧心社稷的忠臣,子华列举了四类代表性人物,但威王并不认同。
B.吴、楚柏举之战,短兵相接,情势危急,莫敖大心视死如归,他就是那种不顾个人利益、真正忧心于国家安危的臣子。
C.吴楚之战,勃苏翻山越溪,劳形苦心,向秦国求救,最终打动秦王,救楚国于危亡之际,体现了作为臣子的价值。
D.面对威王的叹息,莫敖子华以灵王好细腰则臣子节食、君主好射箭则臣子追随为例,揭示了招纳贤臣之道。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此犹一卒也,不若奔诸侯。
(2)万乘之君得罪于士,社稷其危,今此之谓也。 
(3)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诚好贤,此数臣者皆可得而致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7-02 12:07: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小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 :倘若
B.佗因以法诛秦所置长吏  :逐渐
C.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 孰与:与……相比,谁更……
D.以其党为守   :授予的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2)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说苑·敬慎》)

(注) 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有一老父粗衣 衣:________________
(2)身已贵而骄人者民之 去:________________
(3)孙叔敖拜曰 再:________________
(4)官益大而心益 小: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3)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小题3】文中那位“老父”对孙叔敖提出治楚“三策”的内容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楚国令尹孙叔敖位高权重,可面对一普通“老父”却是先“正衣冠”后“再拜”,由此可见他是怎样一个人?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同类题4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颜斶说齐王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候,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战,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责,清静贞正以自虞。则再拜而辞去也。
君子曰:“斶知足矣,归真返璞,则终身不辱。”
【注】①颜斶(chù):齐国隐士。②刘下季:柳下惠,春秋时期鲁国大夫,食采邑于柳下,谥惠。③垄:坟墓。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宣王不说 说:“悦”,高兴。
B.夫斶前为慕势   前:名词用做动词,上前。
C.士生乎鄙野 鄙:粗俗。
D.则再拜而辞去也   去:离开、离去。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王前为趋士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B.君子焉可侮哉   子亦有不利焉
C.且颜先生与寡人游 失其所与,不知
D.清静贞正以自虞   阙秦以利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齐宣王召见颜斶时让颜斶上前来,颜斶也让大王前来,惹得齐宣王很不高兴。
B.颜斶谈到砍下齐王头颅封邑万户,赐金千镒的事情,意在说明“王者”的尊贵。
C.齐宣王最终认识到随便侮辱士人是自讨没趣的做法,于是请求做颜斶的学生。
D.颜斶没有接受齐宣王要做他的学生的请求,郑重地辞王而去,回到本乡,终身不受侮辱。
【小题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事?士贵乎?
(2)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1)景公问晏子曰:“寡人意气衰,身病甚。今吾欲具圭璧牺牲,令祝宗(1)荐之乎上帝宗庙,意者祀可以福乎?”
晏子对日:“婴闻之,古者先君干福也,政必合乎民,行必顺神。节宫室,不敢大斩伐,以无逼山林;节饮食,无多畋渔,以无逼川泽;祝宗用事,辞罪而不敢有求也。是以神民俱顺,而山川纳禄。今君政反乎民,而行悖乎神。大宫室,多斩伐,以逼山林;饮食,多畋渔,以逼川泽。是以民神俱怨,而山川收禄。司过(2)荐罪,而祝宗祈福,意者逆!”
公曰:“寡人非夫子无闻此,请革心易行。”于是废公阜之游,止海食之献;斩伐者时,畋渔者有数;居处饮食,节之勿羡;祝宗用事,辞罪而不敢有所求也。故邻国忌之,百姓亲之,晏子没而后衰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1)祝宗:掌管祭祀祝祷的官员。(2)司过:古代官名,掌纠正过失。
(2)故圣人之制事也,能节宫室、适车舆以实藏,则国必富、位必尊。能适衣服、去玩好以奉本,而用必、身必安矣。能移无益事、无补之费,通币行礼,而党必多、交必亲矣。夫众人(1)者,多营于物而苦其力、劳其心,故困而不赡,大者以失其国,小者以危其身。故立身于中,养有节:宫室足避燥湿,食饮足以和血气,衣服足以适寒温,礼仪足以别贵贱,游足以发欢欣。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故适身行义,俭约恭敬,其唯无福,祸亦不来矣;骄傲侈泰,离度绝理,其唯无祸,福亦不至矣是故君子上观绝理者以自恐也,下观不及者以自隐也。故曰:誉不虚出,而患不独生,福不择家,祸不索人,此之谓也。能以所闻瞻察,则事必明矣。
(取材于《管子•禁藏》)。
注释:(1)众人:这里是指一般的君主。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者祀可以福乎   干:求取
B.饮食    羡:羡慕
C.用必    赡:充足
D.游足以发欢欣     虞:通“娱”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古者先君干福也   能移无益
B.行必顺神 意者逆
C.辞罪而不敢有求也 寡人非夫子无闻此
D.斩伐者时 宫室足避燥湿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以神民俱顺,而山川纳禄
因此神灵和民众都很顺从,而山川收回了财富
B.而党必多、交必亲矣
这样盟国就必定多,邦交就必定亲睦了
C.其唯无祸,福亦不至矣
即使没有灾祸,幸福却也不会来到
D.是故君子上观绝理者以自恐也
因此君主首先要看到违反常理者的下场并引以为戒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故邻国忌之,百姓亲之,晏子没而后衰。
②福不择家,祸不索人,此之谓也。
【小题5】以上两则短文都谈到“福”,请概述晏子与管子祸福观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