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为上卿    (2)臣等不肖   (3)畏廉将军哉!    (4)吾念之
【小题2】下列加点字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且相如素贱人B.宣言
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D.且庸人尚羞之
【小题3】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且庸人尚B.而相如叱之
C.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而学于师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2)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小题5】相如“不肯与会,常称病”这种做法是否合适?请简要评价。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06-01 11:03: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常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 项羽本纪》 有删改)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壁垓下 驻扎
B.项王瞋目而叱之    瞪大眼睛,表示愤怒
C.与其骑为三处    会合、聚集
D.项王身亦十余创  遭受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项王瞋目叱之    ②乃自刎死   
③令骑将灌婴五千骑追之    ④不忍杀之,赐公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中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B.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C.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D.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小题4】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在汉军兵临城下之时的饮酒夜歌,既表现了他的穷途末路,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这位昔日驰骋疆场的英雄的悲壮人生。
B.在兵围垓下之时,项羽对虞姬的“悲歌慷慨”,表现了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的儿女情怀,司马迁的这段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饱满。
C.八百多人的突围队伍到渡过了淮河后不到一百人,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这次战斗的惨烈,正是这惨烈的战争场面使项羽认识到自己的大势已去。:学*科*网Z*X*X*K
D.文章结尾处写“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从侧面表现了这位末路英雄的威势,此时的项羽仍然威风凛凛、不可侵犯。
【小题5】把文言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及课内选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各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能诵诗属文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是天子后亦疏之,不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赋以吊屈原。

贾生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 “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釐:(xī)胙肉,祭过神的宝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也 遑:闲暇,空闲
B.乃贾生曰    短:短处
C.是天子后亦疏之,不其议 用:采纳
D.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居:过了,表经过的时间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能诵诗属文闻于郡中   文帝召为博士
B.故与李斯同邑尝学事焉 堕马
C.文帝少子    非古
D.赋以吊屈原  贾生长沙王太傅三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河南郡太守吴廷尉很赏识贾谊的才学,又因为贾谊与李斯是同乡,曾经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为廷尉。
B.汉孝文帝即位后提议任命贾谊为公卿,受到了一些人的嫉妒,而向皇帝进谗言,皇帝渐渐疏远了贾谊。
C.贾谊被任命为长沙王太傅,向孝文帝辞行后就向长沙出发。到了长沙,看到此处环境如此恶劣,心情也压抑起来。
D.贾谊被征召到京城后,成了梁怀王的老师,又屡次上书,主张限制诸侯的势力,最终也未被孝文帝采纳。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
【小题5】结合文章内容,分条列举贾谊“才华出众”的具体表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汉五年正月,汉王徙信为楚王,都下邳。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项王亡将钟离味素与信善,项王死后,亡归信。汉王怨眛,闻其在楚,诏楚捕眛。后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游云梦。”实欲袭信,信弗知。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曰斩谒上上必喜无患信见眛计事,眛曰:“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乃骂信曰:“公非长者!”卒自到。信持其首,谒高祖于陈。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至洛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陈豨拜为钜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叹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日/斩眛谒上/上必喜/无患/
B.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日/斩眛谒上/上必喜/无患/
C.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日/斩眛谒上/上必喜/无患/
D.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曰斩/眛谒上/上必喜/无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狩,古时天子数年巡狩一次,视察邦国州郡,同时,各国诸侯也须到指定地点朝见天子。
B.云梦,即云梦泽,指古时湖北南部、湖南北部长江两岸的大片湖泽之地,江北称云泽,江南称梦泽。孟浩然诗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C.徒奴,此处指各衙署所领有的苦役和官奴,有罪而没人官者日徒,有罪而做佣工者曰奴。
D.上变,指上言变事,又作上变事、变告,即向朝廷揭发、报告谋反、叛乱等非常事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王楚,一饭千金,弗忘漂母,见其知恩图报;不念旧恶,召辱己之少年以为楚中尉,见其胸襟气度。
B.韩信发兵谋反,且轻信人言,持钟离眛首级见高祖于陈,终被械系,此举有不义的可鄙亦有委曲求全的可怜。
C.韩信与上言诸将能不,说高祖将不过十万,自己多多益善,至高祖问“何为为我禽”,方猛然警悟失言,改称陛下善将将,以平服高祖忌心。
D.韩信拔魏赵、定燕齐,佐汉破楚,功高盖世,最后却被斩钟室,夷三族,有其矜才自负的原因,更突出了“狡兔死,走狗烹”这一封建社会常见的历史规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
(2)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章的意思。
(1)帷西向立( ) (2) 闻大王有意过之
【小题2】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2)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小题3】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臣将军戮力而攻秦臣请入,之同命
B.今有小人之言举所佩玉玦以示之
C.樊哙侧其盾撞项王未有
D.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击沛公于坐
【小题4】樊哙是一个怎样的人?根据选文内容用3个短语概括。
【小题5】为什么范增会说“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结合选文内容作分析。